孙策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第一次领兵打仗,打的竟然是庐江。
兴平元年(194年),袁术准备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索要三万斛军粮,陆康拒绝,袁术大怒,便派遣孙策攻打庐江。
庐江,就是庐江周氏那个庐江,就是舒城那个庐江。
孙策在城外攻城,那么周瑜在哪里呢?
答案显而易见,周瑜在城里。
简而言之,孙策人生中第一次攻城,打的就是周瑜。
是不是很炸裂?
古代攻城战争,两军对弈,比的就是物资储备。
谁的粮食先吃完,谁就输了。
攻城方粮食耗尽,只能退军。
守城方粮食耗尽,终会失守。
庐江守城两年,全城上下那么多张嘴要吃饭,粮食从哪里来?
要知道,庐江周氏作为本地最大士族,也就是最大地主,庐江绝大多数土地财产都属于周家。
那就是说,庐江守城的军粮,由庐江周氏提供。
在这场战争中,周瑜和孙策处于敌对关系。
“等会,我不明白,庐江周氏和太守陆康为什么要和袁术作对啊?两家不都需要仰仗汝南袁氏才能振兴家族吗?怎么反而跟袁术打起来了?”罗贯中一边割水稻,一边问。
按理说,庐江太守陆康,出自江外士族吴郡陆氏,想要振兴家族,就应该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交好,也就是和袁术交好。
但袁术要粮,陆康不给。
袁术要攻城,陆康直接死守。
再者说,庐江周氏满门被屠,想要复兴家族,还是应该和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交好,也就是和袁术交好。
但是袁术攻城,甚至攻城的是孙策,孙策啊!
面对陆康的死守,庐江周氏直接掏家底提供粮草,帮助陆康守城。
也就是,跟袁术对抗,也跟孙策对抗。
太不合理了啊!
明明大家关系都那么好,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我说过,《三国演义》写的时代风气是元末明初,不是三国,不能用《三国演义》的思路看三国,要看懂三国,必须从世家大族的角度出发。”漱玉直起身,一脸心疼地看着田里的水稻。
都没了!
“我还是不明白啊!”
罗贯中心说,他不就是在从世家大族的角度分析吗?
“那我问你,”漱玉直起身来:“袁术有个哥哥叫什么名字。”
“袁绍啊。”罗贯中脱口而出。
“那十一路诸侯联军的盟主是谁?”漱玉看向罗贯中。
“袁绍啊。”罗贯中依旧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袁术要打徐州,陆康不给粮食,袁术派孙策来攻打庐江。”漱玉活动一下筋骨,问:“除了袁术,还有谁在抢徐州?”
“曹操啊。”罗贯中想都不想就能回答。
他拿曹操和徐州搞了多少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曹操是谁阵营的人?”漱玉站起身来。
“曹操现在还是...袁绍阵营的人?”罗贯中好像明白了什么。
“支持袁术打徐州,不就是在跟袁绍对着干吗?”漱玉笑眯眯地说着,往回走。
罗贯中赶紧跟上:“袁绍和袁术不是兄弟吗?”
“可是,他们决裂了啊。”
袁绍想要另立皇帝,袁术则想要自己做皇帝。
嫡庶有别的兄弟本就貌合神离,隔阂随着矛盾撕裂,终究会变成鸿沟。
“等会,虽然他们政见不同,也不至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吧!”罗贯中依旧不太相信。
漱玉蹲下身,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一张地图。
(图片来自《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侵删》)
“袁绍与刘表联合,阵营成员有兖州的曹操、张邈。”
“袁术与公孙瓒联合,阵营成员是陶谦,是的你没听错,是陶谦,以及被当枪使的孙坚。”
“两大阵营有三个战场:”
“河北战场:袁绍vs公孙瓒。”
“中原战场:曹操、陶谦、袁术、吕布混战。”
“荆州战场:刘表vs孙坚。”
放下木棍,漱玉拍拍手,站起身:“懂了吗,两兄弟已经成立各自阵营,斗得你死我活了。”
“毕竟,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
说完这句,漱玉扬长而去。
罗贯中站在原地,看着漱玉随手画的示意图。
也就是说,在袁术和袁绍之间,陆家和周家选择了袁绍。
毕竟袁绍才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真正的众望所归。
也是天下士族众望所归。
想要结交汝南袁氏,最好的选择是袁绍,不是袁术。
这才是袁术大怒的原因。
只是,地方士族必须与控制自己家乡军阀合作。
违背《士族生存守则》,是要受到惩罚的。
那就看看,是庐江周氏的粮食先吃完,还是袁术的粮食先吃完吧。
——
195年,周瑜二十岁,加冠取字。
加冠典礼上,周瑜得字“公瑾”。
周瑜,周公瑾。
【妈呀天底下怎么会有那么美丽的名字!终于可以叫瑜瑜公瑾了!】
【公瑾!啊啊啊啊~!戴上发冠太好看了啊啊啊啊!(土拨鼠尖叫)(扭曲)(诡异地爬行)】
——
孙策很痛苦。
这是庐江城,是他生活了两年的庐江城。
周瑜在城里,漱玉在城里,老罗在城里,小议在城里,他美好的回忆也在城里。
可是他在城外。
可是他在城外啊...
庐江城的大门终究不再为他打开。
他再也不能如同从前一样,游历山水后,快马轻衣,与至交好友行于城中。
“将军,我们抓到一个庐江城外出传信的探子。”荀攸说道。
孙策长舒一口气:“押上来。”
一个狼狈的男人被兵士押上来,对着孙策破口大骂:“孙策,你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
“我们庐江的父老乡亲是怎么对你的?你都忘了吗?孙策!周公子和漱玉姑娘还在城里!你怎么能做这种事情!我们庐江哪里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