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不去啊?”
青岛,在肖铭胸口画着圈圈的刘一菲语带慵懒的问道。
“你不没见我从早到晚都忙得很吗?可没时间参加那什么对话。”
肖铭掂量了一下手上的重量,感觉这段时间经过自己的不限努力后,规模又有所扩大,忍不住又开始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起来。
“哎呦!疼!你这段时间保温杯里是不是泡枸杞了?”
刘一菲对上今晚龙精虎猛的肖铭着实有点吃不消。
“少瞧不起人!你老公我就是吃了顿烧烤而已。”
确实,就是青岛小博过来探班,请肖铭吃了顿烧烤而已,海边城市吃烧烤自然少不了生蚝这些东西的嘛!
这边肖铭和刘一菲在床上酣战,那边清华的对话就和气很多。
在近两个小时的对谈中,李胺、张一谋与冯小刚导演畅聊与电影有关的话题,从自己的新作到对电影的探索,从技术的突破到对演员的指导,无所不包,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关于电影的“视听”盛宴。
整个对谈过程中,李张冯三位加上贾章柯四位导演互动不断,气氛轻松愉快。
李胺更用“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除了电影,我只想烧烧菜,被太太数落”、“还是拍电影比较安全”、“美国电影有点僵硬了”等一句句经典语录赢得现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同时李胺也是聊起了《比利·林恩》这部电影,对于电影技术的突破,李安表示:电影是为人物、故事、戏剧性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电影已经很久没有改革了,希望这部电影作为一个新的开始吧。
冯晓刚也是回顾了自己的电影之路,表示更珍惜自己拍电影的机会,要回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更是直言自己是个没有什么信仰的人,唯一的信仰就是电影。同时表示以他的年龄,就算是再勤奋、再努力,恐怕也就是再拍六七部电影了,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仍然要坚守内心,“顺心而为”。
同时也说起《我不是潘金莲》为什么圆形取景,那就是因为李雪莲这个事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所以想要找到一个非常中国的方式拍这个电影,灵感就来自于具有中国古典文人画之美的圆形画幅。
大家都在聊技术,张一谋也聊起了自己拍《长城》的初衷,毕竟这也是他的第一部3D电影,同时也能跟大家一样借助这次对话宣传一下自己电影。
张一谋表示自己接《长城》除了想着通过该片让中国电影走出去,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之外,也是抱着近距离的体验一下好莱坞电影工业流程和见识一下新技术的学习态度去的。
众人也是认可张一谋这耳顺之年还能抱着学无止境的心态,作为嘉宾主持的贾章柯更是幽默表示:
“我本来做了很多的准备,现在却越来越轻松。因为我感觉我在和三位青年导演交流,我们都是电影王国里的年轻人。”
“张导!我们这些人中,就你和肖导最为熟悉,你觉得肖导他也是个技术派吗?”
对于贾章柯的这个问题,李胺他们也很好奇,肖铭虽然没能到场,但从近些年的作品来看应该是能划入技术流的。
“肖导他自己说过自己是比较偏保守的,一开始我挺吃惊的,他的《地心引力》至今都是经典的3D电影,但了解了他拍摄《星际穿越》的操作后,我是真觉得肖导是偏保守了,不过他的保守并不意味着不愿接受新技术,他属于是怎么合适怎么来,把技术很好地融入到叙事里面,电影从叙事出发,技术是用来表现他想要展示的世界的手段。”
对于张一谋如此评价肖铭,李胺也很是认同,更是很谦卑的表示:“如果大家不喜欢《比利林恩》这部电影,不要怪技术,要怪就怪我!”
《比利·林恩》其实是一部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影,120帧\/4K\/3D格式在挑战了人们观影习惯,正如李胺自己所说“我也不知道我是打开了一个电影新世界还是捅了一个大篓子”。
可惜,《比利·林恩》和《双子杀手》之后,可能再没有导演愿意尝试所谓的120帧+4k+3D了。
导演论坛之后,媒体更是对于《比利·林恩》的120帧大唱赞歌,毕竟以李胺在业界的咖位,这纯属正常操作。
只是国内媒体把120帧作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的重点来宣传,多少有点本木倒置,120帧只是技术,它只是一种为叙事服务的创作工具。再说了,国内拥有拥有120\/4K\/3D放映能力的影城也才两家而已。
而《比利·林恩》作为纽约电影节的展映影片,放映后好坏评价两极分化,烂番茄网站的新鲜度仅为17%,IMDB综合评分为7.4,差评中最毒的一条就是“李胺的新片让人觉得在看高清电视”。
对于电影人来说,120帧有可能代表电影的未来,《比利·林恩》有可能是一部有革命性意义的电影。
但对观众来说,他们不懂技术,也不需要关注电影的未来是什么,只在乎电影好不好看,能不能打动他们,仅此而已。这就跟视频网站的剧集一样,看高清和蓝光没区别,关键是电视剧本身要好看。
而这次对话的三位导演的三部电影,可是肩负着今年电影票房能否完成KPI的重任。
要知道,截止至11月6号,全国电影总票房才突破443亿,这还是有着《美人鱼》(33.86亿)和《青丘》(32.27亿)两部票房超30亿的电影打底,就算如此,离去年的522亿的目标也还远着了。
《比利·林恩》不多说,《我不是潘金莲》就凭它的前世今生,旺达不可能放过它。
四年前,当时仍就职于旺达的杜杨买下《我不是潘金莲》的版权,所以,这部电影一开始是旺达的孩子。然而杜杨出走旺达,与搭档宋戈(原万达影视总经理)成立摩天轮影业,也带走了《我不是潘金莲》的剧本。随着华宜的入局,冯晓刚的接手,并在海外得奖扬名,这部原本不大引人注意的文艺片子,也就成了缺乏内容的旺达影业的心头痛。
再加上华宜挖角叶拧,导致旺达开始全面抵制华宜的电影,这场战事已经经历了《纽约纽约》《摇滚藏獒》和《陆垚知马俐》三个回合,《潘金莲》将是下一个,而冯晓刚向来有上映“开炮”的习惯,少不得有场好戏可看。
至于《长城》,今年观众好像对爆米花大电影都不感冒了,《蝙蝠侠》《X战警:天启》和《独立日2》等纷纷失利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