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2月份,这是各大影视公司和明星艺人开始最忙碌的时候,影视公司忙着电影宣发,明星艺人忙着各种通告。
贺岁档是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制片公司都不会错过的一个档期,但面对这个史上最长的贺岁档,今年的几大传统制片厂好像都有点“客气”。
华宜还好,有周训和黄小明主演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和顾常卫导演、Baby和陈赤赤主演的《微爱之渐入佳境》两部电影称场面。
光鲜和伯纳却是没什么准备,幸好两者分别投资了铭明的《匆匆那年》和《智取威虎山》,要不然今年贺岁档就真的掉队了。
说起《撒娇女人最好命》,那就不得不说说周训。
在拍完《画皮3》的时候,陈昆一声长叹,说他跟周训以后可能再没有合作的机会,因为两个人都太贵了,基本上没有片商承担得起同时找他们两个人的片酬。
《画皮3》之后的周训可以说是中国娱乐圈里的顶级身价,甚至高于落难时期的章紫怡(刘一菲不算),所以除了《红高粱》这样不差钱的电视剧,也就主打女主角的小妞电影才敢邀请她了,这也就有了《撒娇女人最好命》和即将上映的《我的早更女友》。
想想都好笑,国内最顶级的花旦,竟然因为太贵接不到好的剧本,另外,大女主戏越来越少了,女演员正逐渐沦为大片配角也是主要原因,这也导致后来的大花旦纷纷培养起所谓的接班人。
12月2号,《太平轮(上)》正式上映,以33%排片在首日仅收获2400万票房。
要知道这是今年贺岁档最被看好的几部大片之一,主创阵容和映前宣发可是拉满的,结果却来了个“开门黑”,这是要为今年的贺岁档蒙上一层阴影吗?
随后两天的情况更糟糕,《太平轮》在排片只下降了0.45%的情况下,周三的票房却大跌33%,从2400万跌至1630万元,这进一步导致了院线信心不足,给予这部电影的场次在周四下降为33.11%,并创造了1450万的票房新低。
《太平轮》的口碑在上映首日就崩盘了,观众吐槽最多的地方:一部号称“中国版泰坦尼克号”,叫《太平轮》的电影,船去哪儿了?
看到《太平轮》这糟糕的票房表现,阿狸影业人都麻了,9亿保底,他们是真金白银的给了出品方3个亿啊!
现在《太平轮》票房能有3亿阿狸就要烧香拜佛了,妥妥的出师不利,电影行业的水是真深,幸好阿狸家大业大,换个人早被淹死了,对阿狸来说这再深的水也就淹过脚面而已。
紧接着,12月5号,由铭明制作发行的《匆匆那年》全面开画。
有着铭明青春片的招牌在,在《太平轮》铁定“沉”了的情况下,《匆匆那年》也就成了院线最期待的电影。
没办法,谁都想过个好年,总不能让院线期待差不多半个月后才上映的《一步之遥》吧?真要如此的话,这段时间院线就得喝西北风了。
在万众期待下,《匆匆那年》首日排片超34%,票房破6000万!
稳!一如既往的稳!
隔天,周六票房超8000万。
《匆匆那年》上映两天,总票房就已经超过了《太平轮》,最后电影首周票房2.06亿,并将朝着更高的数字进发,为贺岁档带来第一发捷报。
《匆匆那年》票房不错,作为电影的主创倪昵、王恺、郑凯等人也多多少少吃到了票房红利,只是口碑却不太理想。
在豆瓣上,《匆匆那年》周六晚评分5.7,到了周日早上降到5.6,这个评分,在这两年大热的青春片中垫底,甚至比年初的《同桌的你》还要低。
一年之内,铭明出品的两部青春片尽管票房俱佳,但丢了口碑也将会丢了号召力,但要铭明放弃这只“下金蛋的母鸡”又很难下定决心。
“明年文木野导演的《你的名字》要是口碑还不行的话,那就先暂停电影的开发,转而以剧集为主,毕竟土豆的约定剧场也需要大量的校园青春片。”
在铭明传媒的会议上,作为制片总监的王跃也是下定决心道。
这几年,青春片真的太容易赚钱了,不管电影拍成什么样,有过青春的人,都会去影院缅怀一下自己的,导致类型比内容更卖座。
只要你打足噱头,几乎没有赔本的买卖。比如找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说(《致青春》、《匆匆那年》),或者找一首深入人心的时代之歌(《同桌的你》),再找一堆算是有噱头的明星(倪昵、周东雨),找个算是有噱头的导演(赵薇),找个有噱头的明星唱首主题歌(王非、还是王非),这项目基本就成了。
遇到这种片子,很多观众在进入影厅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放弃用电影逻辑思考内容本身了,电影变成大型青春回忆录,基本只要拍到能引发共鸣的白衬衣,大操场,早恋,再放几首那个年代的歌曲,感伤的人就能触景生情,开始在脑海中脑补自己那个时候在干嘛,爱着哪个傻逼,做了哪些缺心眼的事情。
只是让人忧虑的是,长此以往,观众也会有厌倦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观众看完《匆匆那年》后在豆瓣、时光留言说,《匆匆》与《致青春》、《同桌的你》差不了多少。
“这不仅是制片的问题,田博你们文学编剧部都是这样写剧本的吗?看看你们的故事,都是早恋、分手、堕胎、死人,我们的青春没那么狗血好吗?再看结构,靠成人视角回忆过去,你们的青春是那么苦大仇深的吗?还有靠历史事件找时代感,情怀不够歌曲凑、不然就是道具凑。”
“青春最值得书写的,并不是那些样板化的事件,而是蓬勃生长的世界观、价值观、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期许。说白了,青春片要抓住观众,一定是要从人本身出发,拍出少年心,而不是只拍少年行。这点核心你们编剧都抓不住吗?还是想着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恰烂钱了?你们谁要是真这么想就给我趁早滚蛋!”
肖铭在会上大发雷霆,实在是编剧部太丢人了,谁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