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从北影课堂开始 > 第439章 贺岁档开战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肖铭和刘一菲谈项目那就是正儿八经的谈项目。

经过肖铭这一番“教导”之后,刘一菲也是放下了作为制片人的工作,陪着肖铭一同去看了贺岁档前夕李胺的封神之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谁叫《少年派》的IMAX版只能放映一周呢?

因为半年以前,《一九四二》便与IMAX公司签订协议,放映IMAX版,而IMAX的协议是排他的,所以《少年派》巨幕版只有一周时间。

当然如果肖铭想看的话,随时可以安排,只是没这个必要,他和刘一菲像普通人一样买票观影才更有感觉。

以前肖铭一直没时间,分账之争结束后,他也就能陪刘一菲好好欣赏一下这部神作了。

大家看《少年派》往往会沉醉于电影人与虎在海上漂流的奇幻经历以及电影唯美丰富的画面,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毅力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信仰与宗教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和生存的故事。

在《少年派》里李鞍将人性、信仰的主题层层交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想象力和哲学意义,这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启示性的电影。

“你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吗?”

看过电影后,刘一菲幽幽的向肖铭询问道,谁叫肖铭也是世界知名的大导呢?

《少年派》这部影片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2002年扬·马特尔就因这部小说获得了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

因为小说里涵盖的元素太广了,所以被公认为一部“不可能影像化的文学作品”。

李胺和他的团队把整整4年时间贡献给一部只有一个人、一只虎的电影,拍出了一部能与原著匹配的影片。

肖铭摇摇头,《少年派》他拍不出来,这是实话。

“不要纠结拍不拍的出来了,咱又不是神。”

看着蹙眉的刘一菲,肖铭笑道。

每个导演都有他的边界线,不是无所不能的。

就《少年派》这部电影,在李胺之前,福克斯先后跟M·奈特·沙马兰、阿方索·卡隆、让·皮埃尔·热内等大导演进行过接洽,却都无疾而终。

命运有时候真的很神奇,好像某些东西它就是专门在等那个对的人一样。

就像曾被称为“胶片信徒”的李胺,为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了一场3D冒险之旅。

其实《少年派》这样一部神作,首日票房仅有1130万,首周四天票房也才将将破亿,不过电影后期的表现很稳定,次周一票房1540万,比首映还高。

29号,《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共同拉开贺岁档大幕。

一部算是递增式分账,另一部则是递减式。

一时间硝烟四起。

《一九四二》首日票房2550万,远低于业内预期,次日,华宜股票跌停。

然后,首周四天票房1.37亿,搞得华宜副总胡明通过电话会议给投资者吃定心丸,并称“按目前态势,实现5—6亿的票房成绩问题不大”。

而《王的盛宴》票房仅有820万,陆钏对首日的票房成绩表示很满意,并称:在李胺和小刚两位法老面前,拿800多万我们不丢脸。

这不是不丢脸而是不要脸。

首周票房4000万不到,铁定亏死了。

对于导演来说,覃虹真是个顶好金主爸爸。

陈可欣拍《武侠》拍爽了,换了大别墅;相信陆钏同样很爽,超支几千万,覃虹一样大力支持。

两部电影这样的成绩如何撑得起今年的贺岁档?

这里简单说说《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吧!

以电影工业的标准衡量,《一九四二》有着精致的制作和庞大的野心,同时也得佩服冯晓刚的勇气,把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摆上大荧幕。

相信如果不是冯导的这部《一九四二》,擅长回避苦难的我们几乎已经遗憾了这一场历史悲剧,几千来以来,我们的这块土地上演过无数的悲剧,我们应该谨记历史。

只是在贺岁档上映一部这样电影,结果必然跟去年的《金陵十三钗》相差无几。

而且这部贩卖灾难史诗主题的电影仍浮现着自说自话的道德精英主义。

《一九四二》戏里戏外对逃荒饥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潜台词,都隐含着一种将精英与大众对立,让前者成为后者“救星”的文化立场。

然而,这种意识形态既偏颇且危险,抽象的“民族性”通常是一种缺乏事实根据的主观谬见,鼓吹者未必真的对“丑陋的”同胞心怀悲悯,反倒用它来反衬自我的道德优势,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牟利的工具。

特别是在草根阶层所展现的道德勇气和行动能力已远远超越知识精英的当代,对普罗大众的藐视与所谓的“民族性”批判,其实是一种早已过时的自说自话。

冯晓刚在一档访谈录中,更是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族性”的批判态度,他认为“我们的民族饱受苦难,却不当个事,麻木,然后就任其重演”,“好死不如赖活着”“自私和目光短浅确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之一”,以一种言辞激烈的姿态,为《一九四二》涂抹上一轮道德救赎的光晕,似乎“我们这个民族”的成员观看了这部电影,感悟到其中的微言大义,反思自身,便有可能洗心革面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贵族。

冯晓刚在节目中的表现完全就是站在一个上位者的角度,为“教育”的口吻,向普罗观众这类“底层人”传达他所奉为圭臬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念。

不知为什么冯晓刚会有如此表现,可能是自己两年来辛辛苦苦拍出电影不被观众认可,面对差评时,更是怒怼观众:“你爱看不看,你要看这电影,我觉得脏了这电影”,所以也就有了不久后冯晓刚将《一九四二》票房烂的原因甩给了观众,认为是观众的低标准导致商业电影的降级。

也可能是冯晓刚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是占据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上位者,可以给观众当“爹”了,有了一种“老子叫你看什么,儿子就应该看什么”的想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