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
庞万阳上空的异象缓缓消失,他睁开眼睛,满脸惊喜:“我真的成就大宗师了!臣,谢主隆恩!”
“去吧,别辜负朕的厚望。”
庞万阳神采飞扬离开,出去的时候正好碰见匆匆赶来的萧东流,顿时眉飞色舞,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主动开口:
“小萧啊,回来啦,对了,你怎么知道我成就大宗师了?”
萧东流沉默了,只觉得这厮得意的样子前所未有的欠揍,恨的他牙痒痒。
“哼!”
他冷哼一声不理会。
庞万阳见他不理会自己,咂吧了一下嘴巴,索然无味。
“陛下……”
进入大殿,萧东流声音中带着些许的委屈和哭腔,结果才刚刚开口,一颗强化血菩提就射了过来,他下意识接住。
“滚。”
“好嘞。”
萧东流眼角憋出来的几滴眼泪瞬间消失,狂喜起身,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庞万阳。
“小庞啊。”
嗯?
老子可是大宗师,这厮一个区区宗师敢叫我小庞?翻了天了!
庞万阳恶狠狠的转头要呵斥这厮一顿,而后转头就看到了萧东流捧在手心的强化血菩提,神色顿时一窒。
“小庞啊,你怎么知道陛下赏我了,啧啧啧,真香啊……”
萧东流得意至极。
全然不记得自己和之前庞万阳欠揍的表情差不多。
庞万阳似笑非笑道:“小萧啊,你可知道我已经成就大宗师,你还是宗师,不怕我抢了你的?”
萧东流笑容骤然消失,警惕的看着庞万阳,一口吞了强化血菩提。
“哈哈哈哈哈哈……”
庞万阳狂笑,扬长而去。
萧东流这才反应过来,这可是在皇宫,庞万阳逗逗他自己居然相信了,顿时恼羞成怒的咆哮:“庞万阳!!!”
回应他的是更大的笑声。
…………
“太后到!!”
李治连忙起身去迎接,而后扶着长孙无垢坐下。
“皇儿,你这段时间做的很不错,我都听说了,有乃父之风。”
长孙无垢一直都怕李治登基之后以他醇厚温柔的性格压不下那些大臣,可自从昏迷转醒之后居然一改往日的手段,变得强硬起来。
李治轻轻摇头:“儿臣距离父皇还是甚远。”
他不是谦虚,而是在说实话,李世民那是一般皇帝能及的上的么?
李世民那可是六边形战士,文治武功都处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皇帝之巅。
“儿臣这段时间在看《帝范》,越发觉得父皇的境界高不可攀,难以企及。”
李治是发自内心说这句话的,或许大唐在他的统治之下会比太宗的贞观之治会更强大,百姓会更富足,可他个人是永远达不到太宗那种境界。
他也不想达到太宗那种境界。
太累了。
在驾崩前一年,李世民写成了《帝范》,这本书是他自撰的论述人君之道的一部巨作,在驾崩之前,对李治再三叮嘱,作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此书共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
其充满哲理性的语言,或一言中的,或一语道破天机。
不但闪露着看问题的高瞻远瞩,也隐含着论理的深邃透彻。
而李治看完《帝范》之后,终结出了四个重点:
即李世民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劳民损兵。
不贪图游乐,每早视朝,用心听取各种建议,出言周密。
罢朝后和大臣们推心置腹讨论是非。
晚上同人高谈经典文事。
历史上但凡哪个皇帝能的《帝范》一半的精髓都可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主意,这个千古一帝不是康麻子那种劣质版的‘千古一帝’。
只可惜,历史上的皇帝能得到《帝范》精髓的寥寥无几,就像是李治,明明看明白了《帝范》的内容,却不想按照《帝范》行事。
长孙无垢幽幽叹了口气:“你父皇若不是那般勤政,也不会只活了半百……他十六岁就带兵打仗……”
李治恭敬的侧耳聆听。
李世民十六岁就带兵打仗,常年的战争他不可能没受伤,以至于晚年的李世民饱受伤病之苦,可他并未选择享福,反而继续勤政,这导致他身体难于承受如此强度工作,以至于他的身体逐步恶化。
李世民打天下时候为自己留下病根,之后又过于勤政,996都比不上他的工作强度,让其身体无法承受如此高压工作,以至于在他五十一岁时候驾崩。
“算了,都是旧事了,不提了。”
长孙无垢从挣脱回忆:“皇儿,你都登基一年了,该纳妃了。”
“纳妃?”
李治微微惊讶,随即反应过来,他贵为大唐皇帝,如今还无后无妃无子嗣,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是大忌,难怪长孙无垢会专门跑来催促。
“皇帝你登基也一年了,是该立后纳妃诞下子嗣了,就算我不催,朝臣们也会催。”
之前长孙无垢并不着急,觉得这种事情李治自己做主就行了。
可是他昏迷濒危之际,长孙无垢蓦然意识到,皇帝已经到了该纳妃生子的年纪,可现在居然还没诞下子嗣,假若他忽然驾崩,岂不是无人继承皇位?
李治沉吟了一下点头:“要不此事就交给母后负责如何?”
大唐选秀应该不用他担心,不会选一个丑八怪。
如果是满清那种选秀规则,他肯定全程盯着。
满清的皇帝的妃子之所以都是丑八怪,是因为皇帝的妃子要从八旗女子里面找,可八旗人数就那么多,又很多都是近亲结婚,还要考虑背景,层层筛选下来,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