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一十五年光景之后的太白山。
一群生灵盘坐在草庐门前。
为什么说是生灵呢,有人类,有动物,更奇葩的是还有会走路的草木和石头们。
这些生灵都老老实实的盘坐在草庐前,不吵不闹,反而还都期待着什么。
李白的草庐里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刻着几万个繁体金色汉字,仔细一看全是书名。
《易经》 《道德经》 《管子》 《老子》 《列子》 《清戒》 《庄子》 《百字碑》 《翠虚篇》 《翠虚吟》 《大道论》 《道窍谈》 《地理说》 《福寿论》 《关尹子》 《管窥编》 《淮南子》 《还源篇》 《黄庭经》 《慧命经》 《金丹歌》 《楞严经》 《七破论》 《敲爻歌》 《入药镜》 《十二叹》 《十二笑》 《说戒喻》 《胎息经》 《太玄经》 《天口篇》 《通关文》 《悟道录》 《悟真篇》 《西升经》 《下苦歌》 《泄天机》 《修道辩》 《玄肤论》 《玄要篇》 《玄珠录》 《训世文》 《阴骘文》 《玉皇经》 《指玄篇》 《坐忘论》 《韬光歌》 《百回详注》 《百字碑注》 《碧苑坛经》 《常清静经》 《唱道真言》 《初真十戒》 《大成捷要》 《大丹直指》 《大道真传》……
(总之就是唐朝之前的道家经典,懒得水了,你们自己查去吧)
李白没有管石碑,自顾自的走出了草庐。
“我今日所讲为《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随着李白的开口,此方世界也变了一番样子。
众生灵或是端坐,或是跪卧,或是盘踞在稻草蒲团之上,蒲团之下的土地化作水面,水面如镜,倒影着天空、流云与太阳,还有生灵们自己的样貌。
天空落下金色莲花,滴落在湖面上泛起微波,荡漾至无限远处。水天一色,金莲如雨。
不过众生灵们没有好奇这一景象,纷纷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大道。
有白鹤身周忽起微风,吹皱了湖面;有麒麟身侧火焰升腾,扭曲了空间;有大蛇身侧水波流转……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随着李白最后一字讲完,天空浮现出无数金色汉字,汉字洪流汇聚成《太上感应篇》这几个字。
只见这几个金字飞到了草庐内,石碑的末端便多了这几个字。
《太上感应篇》
“不愧是圣人之言,首次问世便引发天地异象。”李白一边喝酒一边感慨道。
想当初《道德经》问世之时……啧。
话说这些典籍的问世,也加固了此方世界。李白草庐之中的石碑,更是成为了世界基石之一。
这石碑的重要性,可不比异化白树、世界树、北风源头的地位低。
所以天空也乐的李白讲道。
修仙会吸收“灵气”,提瓦特内基本没有灵气的存在,都是元素力。所以在修仙者吸收灵气的过程中,会把世界之外的力量带入到提瓦特内。不同于不可控的深渊力量,这一力量是有益于世界稳定的。
所以天空也默许了修仙者的存在,甚至暗中还推动修仙知识的传播。
“小贝,你这也太辛苦了,每天都不歇班,可怜滴打工仔。”
李白躺在湖面上,举起手握住了太阳。
“不过为了我能晒太阳喝酒,你还是继续工作吧。”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太阳甚至暗淡了一瞬间。
就像有人在夜晚的教室中,快速的开关了一次灯光。
“啧,还生气了,再危险驾驶小心你老板扣你工资。”
众生灵都在悟道,李白也没用打扰他们,径自消失在了这一异象之中。
回到草庐的李白,躺在竹边青石之上,喝着小酒晒着太阳,风与竹编制成美丽的景色。
风起则袅袅,风住则渺渺。
“风起风落风徐停,万般皆是初见卿。”
李白抚摸着竹叶,不由得想起了那个人的脸庞。
(别误会,不是温迪。另外本文不是dm!不是dm!不是dm!)
说起这个青石也奇怪,李白总感觉这个石头似曾相识,但却总说不上来。
他没有推演这份既视感从何而来,也没用用瞳术观察青石。
对于关乎自己的事情,李白喜欢顺其自然。
不过对于朋友的安危嘛,他总会逆天而行。
“咚咚咚——”
“快进来啊,我等的花都谢了。”李白摆手道。
“正所谓‘醒也思君,醉也思君’,差不多就我这样咯~”李白口嗨道。
“叨扰了。”磁性的声音响起,那人随之坐下。
“钟离兄弟,咱们什么时候再比一比啊。”李白忽然来了兴致,弹剑而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异客他乡,若得知己两三,无憾矣。”
“谬赞。”钟离凭空变出一盏玉杯,拿着李白的葫芦倒了一杯。
“太白美酒琉璃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钟离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你写的诗词正好应景,我便念了出来。”
“哈哈哈,不知何处是他乡……”
“朋友,我这里有一份新的契约,要不要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