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呜呜的风声刮得格外的凄厉。
暖和的书房内,李云沐放下了手中的小刀,揉了揉有些发僵的手指,拆完书又要折,忙乎了半天才弄完一本,随后又低下头继续拆书。
折完纸之后,拿出戚爷爷的《纪效新书》对照着,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在空白纸上。
折腾了足足一个时辰,才把书信的全部内容展现出来。李云沐沉默的看完书信,便把所有的纸张一张一张的扔进了脚下的火盆内,看着火苗的跳跃,烧尽的黑灰飞起又掉落,粘在了衣襟之上也置之不理。
原来大哥给自己讲了他所了解到的宫内秘闻。
现皇太子朱常洛,不被万历帝喜欢,只是宫女被临行所出,没有外戚可以依靠,只能依靠文官苦苦抵抗着郑贵妃等人的压制,一旦郑贵妃成为皇后,皇太子的位置就是福王朱常洵的了,那么等待他的大概率的只有死亡。
而皇太孙也因他父亲的原因,基本就没怎么见过他的爷爷万历帝,在宫内也只是上完课就回自己的寝宫蜗居,从不出门且少言寡语,性格孤僻而又古怪。
四年前大哥当了他唯一伴读,从开始的抗拒,到现在的无话不谈。而且这位太孙非常聪明懂隐忍,学东西奇快,但从不表露。说是只有这样,才宫内才不会被皇叔欺负。
本来算是水淡云清的日常,就在11月8日刚刚陪读完,正在聊天的二人被一个公公带到了万历帝面前。跪在皇帝面前战战兢兢的二人,大哥轻轻的抬头瞄了一眼皇帝。
老态龙钟的皇帝像是刚刚生了一场大病,脸色雪白的没有一点颜色,浑浊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朱由校并淡淡的说了句:“可!”
随后二人就被出宫殿,胆战心惊的二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朱由校被带回了寝宫,李云洺则被送出了宫。
随后通知现在不用去宫内伴读了,等年后休沐结束再回宫伴读。紧接着就是父亲的弹劾与回乡反思的皇帝口谕。
大哥把事情大致叙述完后,又表达自己的看法。
郑贵妃虽然在闹着要皇后位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郑贵妃的力量不够强,皇帝在位就得不到皇后位置。
只要皇帝驾崩后太子朱常洛必定会登基,而父亲的回乡反省未必就不是皇帝对父亲的保护,只要父亲不回京城,不被贬职,在家反省个三五年,静等朱常洛上位,李家就不会出问题。
如果一切都按照这个思路发展,咱们李家就会成为皇党,必然被所有外戚、勋贵、宦官、朝中重臣党派所排挤并打压。而这一点,才是大哥最为担心的,现在的李家根本承受不住所有人的打压。
李云洺烧完了所有书信,缓缓的躺在了宽大的椅子上。暗自感叹自家大哥真的厉害啊,分析的结果跟历史基本大差不差了。虽然自己不知道详细历史进程,但是万历帝死后,太子登基一个月之后也会死,然后朱由校这个是历史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即位,最后朱由检崇祯末代皇帝。
朱由校聪明?隐忍?
这特么跟历史上不一样啊,不是‘傻子’和‘木匠’的标签皇帝嘛?不是重用魏忠贤祸乱朝纲那位吗?不是生母被继母弄死的的那个软弱皇帝嘛?不是自己皇后生孩子都被继母弄流产也不敢说话的无能皇帝吗?
后世看过那么多关于魏忠贤的电影,对这个皇帝多多少都有些了解。可是现在为什么不一样啊?自己大哥不会骗自己的啊,大哥可是天才啊,朱由校也不可能骗得过大哥啊。
随后也就释然了,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现在纠结这些也无用。管他聪明还是傻蛋呢,反正浙地很安全,哪怕后期到了南明,浙地也很安全。
只要现在能安心发展势力,发展海军,发展火器。等三叔浙船火炮弄出来了,我就去辽东,打得过就抢地盘骚扰满清女真,打不过我还可以坐船跑路。
尤其是想起来卢象升、孙传庭、秦良玉、熊廷弼这些人都是明末的名将。而且现在熊廷弼就在辽东任职经略。
内心暗自下定决心,要去辽东,带上伴当们去辽东。
又纠结,又犹豫,又没有消息来源,又没有熟知历史的‘金手指’,又身处在明末这个天灾人祸不断的时代。生怕走错一步,就有可能造成全家跟着一起陪葬。就这样养成李云沐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性格。
起身后才发现,书房内弥漫着烧糊味,到处飘飞着燃烧完的黑灰。
掸了掸前襟便推开了门,冰冷的寒风刮得李云沐使劲缩了缩脖子。
“卧槽!”
本来还想着酝酿一下,朗诵个啥的,结果这一股寒风直接把思路都吹没了。
赶紧洗洗睡吧,奈何老子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之后每天课业完成之后,都会跑去后山作坊,跟那几位从辽东逃难而来的匠户聊当地的风土人情,聊当地的物产,有什么就聊什么。
这些人是李云沐唯一能得到辽东信息的人,把他们送来的那位李千户,李云沐也跟母亲打听到了是谁。是万历44年三甲56名进士及第出身,李闻武,子皓常,李家老祖亲兵之后,赐姓李。
3年前跟着几位同窗,一同去了辽东边地,要为大明镇守边疆。只有三叔跟他联系过,送来了这些辽东工匠,只知工匠皆是清河堡逃出。
只是燧发火铳的制作陷入了暂停。由于难民的涌入,陆路商队行驶不便,海路也因风暴陷入停运。锻铁火炉虽然已经建造完成,可是迟迟不到等不到铁矿石,被迫停止了遂发火铳的研制。
万历47年,12月14日。
清晨,刚刚出了院门准备去族学的李云沐,便被一阵清脆的声音喊住了身形。
“二爷,夫人唤你!”只见远处出来小炎边跑边喊着。
准备起跑的李云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