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李阳目前确实觉得人才的紧缺,各部门机关,都极度的无人可用的地步。
这一点,也让李阳十分对后续的各项新政工作的推进,感到一定的束缚。
就拿外交部来说,如今基本上就没有几个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懂得外语的人才。对于今后将要开启的国际贸易和外交关系,显然是一种制约。
当然,最缺人才的地方,是各秦字头的国有集团企业。
这些集团企业,目前缺的倒不是工人,也不是管理人员,而是缺少懂得经营企业,或者懂经济,甚至是懂数学计算的会计财务人员。
换言之,整个大秦都是极度的缺少懂经济、金融等专业的人才。
而这部分的人才,目前情况,基本上全部集中在大秦的商人家族之中。
而大秦目前的制度,还无法做到很好的吸收社会精英人才的相关办法。或者说,还无法让整个社会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程度上。
也正因此,以至于朝廷无人可用,而可用之人,又尚不在朝廷的人才录用库中。
这样的一个局面,就十分的尴尬了。
面对发改署、国资署、大秦央行……等各部机关不断报告的人员紧张的情况,李阳也只是巧妇难下无米之炊。
靠他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去寻来众多的人才的。
前日可以把巴适吸纳入机关,今日能吸纳马克,但这终归只是特例,不可能真正的解决人才荒的核心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核心在于朝廷用人的制度。
是的,李阳打算是时候对目前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了。
而改革的办法,他也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实施科举考试。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省试与殿试,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直到明朝科举才再次鼎盛。
总之,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千年来历朝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可见科举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具有其一定的优越性。
比如,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省试与殿试,这在封建社会,就等于是给天下所有人一个公平的竟争平台,一条阶级晋升的通道。
哪怕是底层百姓,也是可以通过科举考试,从而走向为官从政之道。最终摆脱底层阶级的社会地位。
同样的,这种全国性科举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的也为朝廷征源源不断的提供了知识人才,特别是吸收了不少寒士。
比如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早年甚至吃不上饭,向人求食,他们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
不过,虽然科举考试制度,具有公平选拔人才的优越性。但是,对于后世穿越的李阳来说,科举制度,同样也是有着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比如,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多重在诗赋论策及经学。这就只能是选拔到普通的文化人。
像宋朝之前,是重诗赋,宋朝王安石废诗赋则考经义,到了明清科举则重“八股文”,总之这种考试筛选人才之法,在李阳看来,充其量只不过是后世的高考。
难道作文写的好,为官为政,成绩就会好吗?
难道史书,经义论策写的好,就真的懂治世理政吗?
难道诗赋经义熟背一心的人,就懂金融、经济和贸易、外交吗?
很显然,在李阳看来,原有历史中的科举考试,其实只能筛选到文化人,但却不一定能为各部门、机关筛选到真正适合对应其岗位的从政人才。
所以,李阳认为,大秦的人才选拔制度,应当是建立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之上,再进而优化才能更好的为朝廷最终筛选到合适的人才。
具体的办法,李阳也早就想好了。
比如,借鉴科举考试的办法,进行全国性的科考。先乡试,乡试通过后再省试。省试成绩合格的,则直接发放一个毕业证,或者是对其知识水平的一个认定书或名誉,比如贡士之类的。
而要真正成为郎官(郎,为待选之官),则须参加相对应各部机关体系的郎官国考。也就是说,每个部门机关的郎官国考,其考题科目是不一样的。
比如,想从政的,就在你取得贡士的资格后,进京参加吏部的郎官国考,考题除了基本的为官之道、为官守则之外,还有治世的看法,对时政的看法,评议国事以及一些建议性的意见方面。总之,从评议国事考题的方向,目的是为了选出真正懂治世,有理政才能,适合处理政务的人才。
又比如,刑部及各地方上的司法署(刑狱)、监察署的国考选拔,自然是以律法考题为主,你光是文化人,以律法不熟,又怎么能当好一个司法、监察体系的官员呢?
还有户部、大秦央行等方面,光靠文化也没用,只有在通过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又有数学、金融、经济方面的才能,才能适合这种机关部门的岗位。
总之一句话,在李阳看来,科举考试,只能当作是参加郎官国考的敲门砖,一张准考证。你只有先在省试当中达到合格的成绩,获得贡士这个称号后,拿着这个准考试,才有资格去参加各部机关的郎官国考。
当然,如果同样是穿越的人,肯定就会明白,这特么其实就是先取得大学文凭,然后才有资格参加公w员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