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从淑妃那里回到了乾清殿。张楚楚见到朱棣回来后,立马扑向朱棣的怀里。奶娘和小平,看到张楚楚和朱棣如此恩爱,瞬间都觉得不好意思呆在那。
“你去哪里啦?怎么那么晚才回来?”张楚楚,撒娇的问道
“我去淑妃那里啦”
“我也好久没见到淑妃,她现在还好吗?”
“如眉,你真的不介意,我去淑妃那里吗?”
“不介意。其实,我觉得我挺对不起她的,你要对人家好点。
“我会的,但自从你闯进去了,我生命里后,我就再也不能没有你”说着,朱棣和张楚楚,再一次深情相拥。
“朱棣~”
“如眉~”
…………………………
第二天上早朝,朱棣霸气的坐在龙椅上,听着众大臣们,汇报的各种大事。
“皇上,江南水患告急,百姓四百亩良田都被洪水淹没,百姓现在已无粮食产出。现江南百姓开始频频闹事,情况非常紧急。臣,请求皇上,现在马上拨粮赈灾。”刘观焦急的说道
“皇上,现在国库粮食已经不足以开支,再加上江南水灾粮食骤减,况且还有军饷这边的供给”金忠,理智的说道
“皇上,臣认为,现在主要是要解决江南水患问题,安抚频频闹事的百姓。夏原吉,认真的说道
“夏爱卿,说的有道理。那么江南水患问题就交给你了。朕派吴淞,吴大人一起辅助你。势必将江南水患问题解决好”朱棣,严肃的说道
“臣,遵旨”
“既然,现在江南有水患,是重中之重,那么朝廷先拨粮500担。先让受灾的百姓迁移宽乡,不要再让,江南百姓们流离失所。”
“皇上,英明”众大臣,纷纷附和道
“众爱卿,还有什么事要奏的吗?”此时,众大臣都纷纷沉默
“既然,无事要奏,那就退朝”朱棣,生气的离开了皇帝宝座
朱棣,下完早朝后就回到了乾清殿。张楚楚,见到朱棣愁眉苦脸的回来,就知道现在朝中必定有要紧的事,要处理。
“你回来啦,今天怎么啦?是不是,最近出了什么要紧的事情?”张楚楚,担心的问道
“现在,江南水患,国库告急。想到这,朕心烦意乱。”
“你先喝口汤,平复一下心情”张楚楚,舀好了一碗汤,递给了朱棣。朱棣,接过张楚楚的汤,喝了一口,像是想到了什么事情,就放下了汤水,又匆匆走了出去。
“朱棣,怎么啦?出什么急事了吗?”张楚楚,不解的问道
朱棣顿时,停了下来。“如眉,朕有要事与内阁人员相商,你先在这里等我。”
“朱棣,既然最近你有要事要处理,那我就先回坤宁宫。”
“好,等我解决好了事情。我再过去,好好的陪你”说着,朱棣就往朝中大殿走去啦。
“传,内阁所有人员到朝中大殿谨见”
“嗻…”
朱棣,很快来到了朝中大殿,内阁成员也纷纷赶到朝中大殿。
“众爱卿们,现在江南水患,国库告急,边疆的军饷又该如何供给?”朱棣,心烦的说道
“臣,认为应该让百姓们大量垦种荒闲田地,加大种植生产力。”黄淮,开口说道
“黄大人,说的有道理。但是,一户老百姓毕竟也人口有限,种起那么多田地,难免有心,力不足。”
“那杨荣大人,您说怎么办?”
“这…”杨荣,顿时被问得哑口无言
“既然是这样,那么就应该实施屯田制度,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这样不紧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胡广,接着说道
“那么,变疆的士兵也可以实施军屯制度咯。这样,边疆的军饷不就解决了嘛。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朱棣,高兴的说道
“国库这边的粮食是充足了,但国库也需要到银两啊?处理江南水患,修补河堤,哪哪都需要到银两,这又该如何解决?”朱棣,顿时又感到了头疼。
“这…”内阁人员,此时陷入了沉默当中
“皇上,我觉得可以从盐商这边入手。”胡俨开口,打破了沉默
“偶~这从何说起?”朱棣不解的问道
“盐,是不是平常老百姓都需要到的。那如果朝廷能够开中则例出榜召商,自愿购买官粮,并运送到那些产粮不足的地方盐商人。那么那个地方的盐商销售权只属于他一个人。这样,不仅解决了朝廷国库银两缺失,同时也解决了,后期因为其它自然灾害而受灾的灾民赈济。”胡俨,认真的说道。
“好,好,好~朕,果然没看错人,选你做了内阁首辅。胡俨,你真的是解决了朕最头疼的问题啊”朱棣,兴奋的说道
“臣虽才疏学浅,但一定不负陛下所托,竭力为国效力。”胡俨,谦虚的说道
“吩咐下去,从现在起就要执行屯田制度。等明年,百姓们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再执行盐商开中例召商。”
“皇上,英明~”
“你们都退下去吧”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