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第五十篇
2004年1月8日 星期四
这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如果让我总结一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话,就是在专业里面的提高,以及胆子变大了许多,相比较以前,自己不管人前还是人后都更敢于表达自己了。
还有一点,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又深了一步,真是不经历不知道啊!身教果然比其他方式让人理解的更深刻。
这还没踏进社会呢,如果进入社会岂不是更险恶!真要处处小心,说话要更谨慎一些,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做人很难,可是如果太容易,岂不是更没意思。
这一次写日记的的字迹改成这副样子真不知道自己是受什么刺激了!反正突然想这样写,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又大又方……不连笔,不圆润……
就是觉得这样写很舒服,很随意,很清晰,很现实……
命运最终还是在自己手里,好好把握吧!(要把这种字体练好!!!)
[歌词:
爱是一把燃之不尽的火焰,
不管谁先离开,谁先停止付出;
当我们因看穿了彼此的软弱而互相拯救,
却因看穿了彼此的坚韧而互相伤害。
——《恋人啊》辛晓琪
很奇怪,自己那个时候没交过男朋友,没谈过恋爱,却特爱听、爱唱情歌。
很多时候,还能自己脑补出一大堆爱恨情仇,把自个唱的泪流满面。
现在经历过了,反而很少听了……]
——
这一篇写完,大二的上半学期就宣告结束了。
接下来的空档,咱聊一聊寒暑假。
抱歉昨天没更,因为在跟父母激烈讨论他们这两年来的行踪。笑。
没办法,他俩实在能折腾,对于搬家,全国各地跑,那是相当的执着!
老弟去商丘和他老婆闺女汇合了。我们三人经过来回讨论细想,才达成了统一。
我在中山路四小(成龙补习学校)的时候是2002年前半年,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住在卧龙街北头,现大润发错对面。
由于带大丫小丫来这边房子住过,所以记忆犹新!记得我们在一起还照了一张照片呢!很久没翻看老照片了。
2002年下半年,也就是我去沈阳上大学后,父母就去了郑州开游戏商行。
一开始在郑州市火车站二马路西北角的一间临街房。
那个时候弟弟在商丘单干,店里平时也就父母两个人,他们为图省事省钱,吃喝拉撒都在那一间门面里。
在屋紧里面搭个灶台,整个电磁炉,电饭锅啥的,简简单单做点饭就可以,睡觉就是两张折叠小铁床。夏天的时候老爸也常常打地铺。
干这行,主要就是个人脉,不是这个圈子里的,没有需求的根本不会进你店里。
所以门面就是很简单挂个招牌,里面也丝毫没有装修,就是上上下下打扫个干净而已。
三十多平米的门市,也就进门一个工作桌,上面摆个座机电话、名片盒……什么乱七八糟的。
桌子一边儿是货架,上边零零碎碎摆点游戏电路版(值钱的,好的自然都收起来了),还有些零件,维修工具什么的……
另一边摆着几台试板机。都是裸机,前后都能看到各种线路,方便插板后进行各种调试。
别处就都是个人生活用品了。
屋里用水就简单接个水管,水管下面一个水桶。
说到水桶,其实父母平时小便也用这样一个水桶。大号则要去后院的公共厕所。
关于水桶,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母亲平时都特意嘱咐我们,不要在火车站附近餐馆吃东西,除了这边做的东西确实算不上好吃,又不便宜外,还有你绝对想不到的原因……
母亲说,我们店铺旁边就是一家面馆,一般到了夏天,卖的最多的就是捞面,就是要过水的那种面。
有一次,对面人多,桶不够用,就管我母亲借那种红色大水桶用,母亲一开始也不知道他们借来干嘛,就指着门口的两个桶说,拿去用吧。
然后又细说:一个是用来洗手、洗菜接水用的桶,一个是小便用的……
那人都没听母亲说完,拎着我家小便用的桶就用上了,母亲好奇地跟过去一看……
乖乖嘞,吓一跳,那人居然用这个桶装了水,去给捞出来的面过水!
自从知道这件事以后,但凡火车站附近的餐馆,我都再不进了……额……
进其他餐馆第一件事也是先进里面看一下卫生,还有就是仔细留意做饭人是不是个干净朗利的。
再讲讲其他的,寒假嘛,由于紧挨着过年,我们一般都会提早回开封,在郑州待的时间都不长。
在郑州待的时间比较久的也就暑假了。
那个时候大家过夏天,还都是开电风扇,吊扇啥的,没有普及空调。
而且二七区那边体感上来说,就比开封热多了,况且火车站附近,每天来来往往都是人,环视四周除了高楼大厦,就是宽阔的柏油路,绿化的效果,丝毫看不出来。
在那里过得两个暑假,真算不上舒服。
在那里,一般大清早会陪着母亲去郑州市人民公园去晨练,那个时候母亲还加入了他们那里一个打太极拳老年晨练队。
母亲为此还买了不少太极服,长剑啊,木兰扇啥的……
虽然老妈天天去,练的也很认真,眼观始终没有减掉多少肉,额……
印象中,郑州的暑假每天一睁眼就是一个热字,一大早就热,人民公园那里虽然绿化可以,但每天人都很多,虽然不是人挨人,也差不太多了……
就是啥都不练,来回走走,也一身汗。
回去的途中,则会在公园门口的小摊小贩处喝点胡辣汤,油条等等……我一般都比较喜欢喝胡辣汤和豆腐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