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督,郑氏专权而跋扈,挟持我主而号令群雄,意图行曹孟德之举。”
“此乃违背刚理伦常之举。”
“贵国身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难道要眼看礼乐崩坏乎?”
孙毕想了想,说道,“你想要多少兵马?”
“一万大军如何?”
秦良玉道,“郑氏有多少兵马?”
“五万大军,我阮氏亦有三万人马。”
孙毕看着阮福沧说道,“昔年倭寇入侵朝鲜,朝鲜人也是求援我朝。”
“我朝皇帝陛下宽仁四海,体恤天下万民,遂出兵讨贼。”
“然则倭寇有30万之众,而朝鲜担忧我朝不援助,谎报敌人数量,故意告之敌军不多,导致首战大败。”
“后朝廷大举援军,放荡涤倭寇,然天子震怒,痛斥朝鲜。”
“当今大明天子乃千里难遇的雄主,若是使者故意瞒而不报,唯恐伤了双方的和气。”
“届时天子天威震怒,挥兵百万,恐非汝所能承担。”
阮福沧被孙毕这么一说,顿时有些害怕起来,他说道,“孙总督恕罪,那郑氏在升龙城掌握御林军十二万,又有红夷人的船炮,甚是难对付。”
“若非如此,小臣也不敢来叨扰大明。”
秦良玉接过话,说道,“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阮福沧不敢有隐瞒,说道,“秦帅,我主计划今年北伐,若是大明能出兵进军鸿基,郑贼必然会大军从升龙城东进。”
“届时我阮氏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一路走海路。”
“在南定挥师,挺进升龙城,使郑贼腹背受敌,郑贼必败。”
他说的鸿基,离钦州非常近,也是沿海的一个港口。
孙毕算是明白了,阮氏就是想明军牵制郑氏。
这不是他孙毕要的合作。
“你且下去稍作休整,本帅过两日在恢复你。”
阮福沧也不再多说什么,被人带出总督府安排下去。
孙毕说道,“秦帅有何高见?”
“他说的倒也不失一个办法,正如陛下所言。”
“郑氏强大,先联合阮氏灭郑氏,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的敕令是让咱们彻底收复安南国,既然是彻底收复,最后郑氏、阮氏、黎朝都要灭掉。”
“既然如此,兵事一起,自然是让阮氏先与郑氏交战,我们佯装攻占鸿基即可。”
“待阮氏与郑氏打得精疲力竭,再出兵也不晚。”
孙毕也沉思起来,秦良玉说得当然是对的。
只是他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气候的问题。
安南国湿热难耐,皇帝又想要全部收复,南军经过几年的训练,军纪严明如铁,战斗力是不必担心的,就担心热病。
一旦受伤,就非常容易感染。
自古军中生了疫病,再优秀的军团,都无法再作战。
北宋神宗年间,交趾国作战,在广西屠杀平民,朝廷大怒,大宋调动最精锐的西军南下,一路横推交趾。
但是后来,还是全线撤兵了。
因为瘴气、毒虫太多。
军中大疫,连差点将西夏打得灭国的西军都扛不住了,最后撤兵。
这一次,大明会不会也是一样?
孙毕和秦良玉心中都没有底。
但现在已经到了不能等的时候了,皇帝在密信中写得非常清楚,今年必须要有粮食运回顺天府。
据军委会传来的最新消息,清江督造船厂一口气下发了三百艘海船,从上海口出发,随时做好了来安南运输粮食的准备。
如果此事因前线耽搁了,孙毕和秦良玉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既然阮氏愿意联合,我们就以协助铲除奸臣的名义,出兵剿灭郑氏,此战我们打配合即可,秦帅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