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嘉连忙谦虚道,“都是陛下前年提醒得好,否则微臣哪里会知道要种苎麻。”
“湖广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又地处中域,交通发达,你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优势。”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辜负陛下对臣的重托。”
“朕这次让你提前回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与你商议。”
“请陛下明示。”
“朕打算将武昌划为大明朝的经济特区。”
邱嘉一听,有些发懵,不太懂。
一边的张煌言和冯崔显然也有些懵逼。
“陛下,臣愚钝,不太清楚陛下所言经济特区。”
“就是给你武昌特殊的政策,扶持多产业的发展,并且多项朝廷并未开放的政策,先在武昌试行。”
为什么是武昌?
为什么不是像20世纪那样的广东那样的东部沿海?
要搞清楚这个原因,首先得搞清楚,20世纪,为什么开放的是东部沿海?
20世纪的新中国在完成建国初期的重工业起步后,迎来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经济重心全面东移。
为什么?
因为20世纪下半叶,全球化已经起步,跨国公司先后崛起,全球贸易暴涨。
全球贸易大部分靠的是什么?
是海运!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扮演着轻工业大国的角色,例如衣服、鞋子、玩具等制造。
在内地交通还不完善的20世纪,这些商品的制造产地,设立在沿海城市。
无论是出口,还是对外招商引资,肯定更加方便。
例如珠三角、长三角,曾经都是轻工业的聚集地。
并且外国人停留在沿海城市,也更好管理。
不过新时代的中国,绝不仅仅想做一个轻工业加工厂。
在几十年前,不断向全世界学习全行业,大力迎进国外的技术,才有了21世纪的崛起。
当然,这些是一个更大更综合的话题。
而朱由检所处的这个年代,这个世界,要不要也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例如他已经派李岩去了上海。
因为明末已经是大航海时代,是全球化的荒野开拓时代。
那为什么还要在内地设立经济特区呢?
因为全球消费市场还没有培养起来,全球技术革命也没有爆发,不需要大量引进。
现在大明朝的工业革命可能率先爆发。
大明朝制造出来的商品,有一部分可以出口,但是国内的市场不比国外小。
未来长远的战略肯定是大明朝的工业品向全球输出,并且建立以银钞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
以及以东方文明为核心的全球价值观。
但是眼下着手的,却不能直接依赖出口,而是要将将国内的各行各业建立起来。
所以,内地也必须设立经济特区,来打造内地商业模板,引领内地发展。
而湖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接中原,西望巴蜀,东连吴越,南抵两广。
从地理位置和交通体系来看,武昌是全国的心脏。
而商业时代,交通是商业的大动脉,没有交通,商业寸步难行。
同样,也正是因为东南河流密布,诸多河流又可以汇聚到黄浦江,所以上海成了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其重要因素都是因为交通。
朱由检指着地图上武昌的位置,说道,“一、朕给武昌五年时间。
武昌所有的税,不需要上缴给朝廷,自己用。”
仅仅这一条,就给了武昌非常大的空间了。
意思就是,朝廷现在也没钱,年年打仗,国库也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