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蹊径。
刚好他想想从貌似知晓缘由的王允口中为自己解惑。
刘昭青这句话还真起了效果,王允沉吟片刻,腰背也慢慢支起来,自责道:“是我欠考虑了。”
说着,他看向一旁的庞统。
庞统很知趣的一句话都没说,直接朝着院子另一头走去,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漫步行走,看上去是又回屋睡觉了。
等到庞统走后,院子中就剩下他与刘昭青,王允才开口说道:“刚才邺城的天地异象,某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昌平侯取高祖之留物所致吧?”
刘昭青看向王允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而王允此时也微笑解释道:“昌平侯不必紧张,此事只是我猜测而得,我在雒阳时曾因反阉党所需,与执掌宫中之事的一些官员很是要好,也得知了许多年前先帝送了一件高祖遗物到刘虞手中。”
“而在前不久,河北出现新天子时,也证明那物应该就是失传已久的……高祖配剑。”
“不过,正如我刚才说的,这只是我猜测,没有与任何人说,也没有必要与任何人讲。”
三句话,王允便说出了自己从而得知真相,也表达了自己不会泄漏消息,更不会因此相要挟刘昭青。
王允某种程度上比吕布更为好懂,他对于复兴汉室的执拗远胜于吕布想要姐姐认可。
为了这个目的,他甚至可以与昔时好友反目。
而且王允能带着天子到自己这里来,也是信任刘昭青。
同样刘昭青没有太过于限制王允的行动,还允许他收发信件,也同样是因为王允在他眼中还是属于信得过的范畴的。
“刚才我确实是在做那件事情,只不过,这外面的异象当时我没有一点感觉。”刘昭青摇头说道。
“天地异象本就有多种,能引来瑞兽或是降下甘霖的,那都是可遇不可求之象。”王允微笑着抚着自己的胡须。
“而昌平侯这一次,就属于另外一种。”
“王老先生请细说。”刘昭青立马说道。
王允也没有磨叽,也没有藏掖。
“不知昌平侯可了解高祖发迹之事?”王允问。
见刘昭青点头,王允也没必要重复,便开口继续说道:“高祖当时一己之力斩杀上古凶蛇,不仅名声大噪,为以后得反秦凝聚民心与将卒提供了莫大帮助之外。”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一剑令高祖有了争天命的机会。”
“斩白蛇的那一刻,高祖便不再仅是一普通亭长,他受大道所认,承九州百姓之希冀。”
“而,在高祖斩蛇时,传说,天地也出现了异象。”
听到这,刘昭青微微抬头:“难道说……”
王允颔首,肯定了刘昭青的猜测:“便是刚才邺城之异象,天生赤炎而诞祖。”
“这是我大汉最初的吉兆,那一刻九州大地再现明君,高祖之天命化作赤色,成为照耀大汉的祖炎。”
王允偏头看向刘昭青,双眸尽是喜色:“如今,此种只记载于史书中的异象再现。”
“必定是我大汉将出新主之兆,陛下将似高祖那般,于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再步步为营谋得整个天下,再塑大汉三百年!”
王允说到最后,表情都有些激动。
这等消息,可以说是令王允这样的汉室忠臣,大为喜悦。
要是如今的大汉真的是如高祖那般的君王,身旁再同时拥有其班底的话,那说不定真的汉室复兴有望。
这也是为什么王允之前如此激动的缘由。
但刘昭青觉得王允好像有些忽略了很多点。
比如为什么是刘昭青自己创造的异象,最后的结论却是当今陛下将如高祖那般,而不是开启此异象的人。
又比如说为什么王允笃信,这个异象会给正在迅速崩塌的大厦力挽狂澜。
就连卜算人杰的推演都不能说是百分百能预测到敌人和某些场景。
其实简单来思考,便很容易得到答案。
王允现在比谁都明白,如今的大汉需要有一个主心骨,靠这种所谓异象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但这异象能给大汉带来的,不是人杰或是珍宝,还有唤群众与百姓的那段高祖乘胜之路的记忆。
简单来说,就是昭告天下,大汉并没有亡。
大汉会如秦末一样,诞生一个新的“秦王”。
这对于已经在分崩离析路上的九州势力,可以说多少是一段需要顾虑的限制。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封箴言,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
这很像是黄巾军所掌握和运用的“信仰的力量”。
只不过“信仰”的对象,从黄巾军的黄天变为了大汉与当今天子。
这才是王允为何要感谢刘昭青主要原因。
刘昭青直接凭借着一己之力,给烛火将熄的大汉,又续上了一个全新的蜡烛。
“这么看,确实不需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