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混杂的阶梯,来到城楼处俯瞰整个关内。
“张将军,城楼危险不宜久留。”手下的将士提醒张辽。
张辽也明白,稍微站着看了会儿后,她就走了下去。
刚好便看到了被不少将士簇拥的高顺,后者虽然神情还是有些木讷呆板,但周围的将士明显对于这位忽然冒出来的长官有了更高的认同感。
纷纷赞叹高将军练兵之能,以及陷阵营摧城拔寨的恐怖威势。
有了战果才能让周围的人真正认可。
等到副官将人群驱赶,让他们去打扫战场后,张辽单独走到了高顺身前。
“多亏了陷阵营,我等才没有耗费多大代价就拿下了此关隘。”张辽开口说道。
从她口中能听到夸赞可是难得的事情,不过高顺也只是低头拱手作揖。
“应尽职责,陷阵营能重组为得便是此刻。”
“陷阵营能如此之快重组,离不开主公以及军师等谋士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若见不到成效,那我也无脸回去了。”
高顺话不多,但心思清楚得很。
对于刘昭青以及黄巾军上下给予的帮助,以及真诚待人的举止,她都看在眼里,了然于胸。
作为回报,她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本分之事,助主公朝着最终的目标前行便可。
这种“人狠话少”而且还有大义之心的人,当然也是很符合张辽的性格。
“等会儿郭军师会率部前来,你待那时候回邺城歇息便可。”张辽说道。
看高顺微微皱眉,她便也解释道:“你现在的躯体已几近羸弱,强撑再行军的话,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将来陷阵营还需要你来统领。”
张辽看得出高顺的身体状态,这一战虽然赢得很漂亮,但相对的,为了弥补训练以及人数的不足,高顺自己作为统军之人,所消耗的天赐之力无疑是巨大的。
“可是……我军也只是破了壶关,还未到太原,张杨也未被捉住。”高顺皱眉说道。
“确实如此。”
张辽看向北方:“不过,那并不是我们的任务。”
“我们要做的,就是稳固住壶关,然后以壶关为营,往西而去,封锁住所有并州的黄河渡口。”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并州的诸侯往南边去勾结司隶或者西凉之部。
但这也同时等同于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
壶关被破敌军虽死伤数千,但张杨等一些重要诸侯却提前逃往北方。
己方部曲不赶紧朝着并州治所太原而去,反而在这封锁南边之地域,着实有些奇怪。
“主公难道……要放张杨等人吗?”高顺问道。
“张杨不如韩馥那般地位,也没有韩馥那样直接疯癫,主公当然不会放过他。”张辽摇头说道。
“见利忘义,狼子野心,这样的人,就算主公宽厚待他,他也会暗地里再次谋划反叛。”
“那为何……”
没等高顺问完,张辽就缓缓开口:“攻壶关只有我们两人,你就没有觉得有些奇怪么?”
微微一怔,高顺看向张辽:“张将军的意思是,主公……”
张辽望向北方:“此次攻打并州的详细计划,由荀彧郭嘉等一众谋士出策,主公具体要做什么我虽不能言明,但…我觉得应该不需要我等来担忧。”
“既然主公做出了决断,那么这个决断必定就会成功,毕竟……在我离开邺城前见主公时,他脸上的神色我已经见过许多次。”
这有些过于主观的回答,却让高顺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高顺对刘昭青的了解不算太多,但张辽却不一样,加上张辽说的那些事实。
高顺也意识到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刘昭青那边不可能想不到。
之所以不去按照普通的兵法那般,攻城略地,步步为营。
很有可能是因为,一个壶关,一个太原……并不能让刘昭青满足。
他一定是考虑得更多,一定是想要取得堪比漠北之战的战果。
“我等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静待主公与军师的命令。”张辽说完便骑上了部下牵来的战马。
没有疑虑的高顺也乖乖的留在壶关,等待着邺城过来的援军。
——
此时此刻,在另一边。
这里是黄河流向东方时的一次舞动,这里也是沙漠与草原并存的沃土。
这里也曾经是汉地北部的一颗明珠。
这便是匈奴人的王庭,或者用汉人更加熟悉的称呼来说,这里叫做——朔方。
“朔方之地被占据有多少年头了?”在一个不足两百的骑兵小队当中,为首的男子对着一旁马上的白衫女子问道。
“大概二十有余。”荀彧回答道。
“自桓帝始,并州之北便常年处于北胡的侵扰,先帝时期对于外族也没有……或者说并无余力和想法,进行反击。”
“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