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去了。
几乎是在她前脚刚走之后,刘昭青便让守卫去将荀彧与郭嘉叫来。
虽然目前邺城的大伙都挺忙碌的,荀彧郭嘉和贾诩沮授等人每日都要处理大量改制的文书,协调各郡,统筹管控。
但这件事刘昭青必须要听听别人的意见。
等到荀彧与郭嘉来了之后,刘昭青也立即将刚才袁绍跟自己说的话告诉了她们。
与刘昭青一样,在听完之后,荀彧与郭嘉也是不同程度的皱了皱眉。
“借用一郡……这居然是袁绍说的么?”郭嘉有些惊讶。
“此‘借用’到底是不是真的‘借用’,我觉得是最大的担忧。”荀彧也开口说道。
刘昭青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郭嘉这时候再次说道:“袁绍拥有的资源很足,袁隗既然立嘱予她,那么袁氏一族目前袁绍的话语权应该很大,我不觉得她离开雒阳,会没有一个安身之所。”
“论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绍回豫州才是最为适合,而她偏偏选择咱们冀州,其心……不得不提防。”
郭嘉的猜疑很是直接,但是却很有道理,因为刘昭青本身就知道在另一个世界线中,袁绍可是在反董之后也到冀州,然后雀占鸠巢占据了整个冀州。
袁绍忽然“借用一郡”让刘昭青心里当时就是一惊,心想自己不会成为另一个韩馥了吧。
“豫州目前并不安稳,孔伷在反董时,北上被董卓洞悉,损失极大。”荀彧想了一会儿,这时候说道。
“而且,人人都知道豫州为中原富地,强大诸侯遍地,都想分食或是侵吞之。”
“以袁绍目前的体量,错过了时机,此时若是贸然去豫州,可能反而会成为别人的口粮。”
荀彧的分析倒是有一番道理。
“至于奉孝所担忧的……我觉得,袁绍应该是没有谋冀州之心,反而更有可能的是,想要以我们之势来壮己身。”荀彧再次说道。
刘昭青闻言,思索片刻后说道:“文若的意思是……她的目的是‘借势’?”
“嗯。”荀彧颔首。
“既然袁绍对袁术如此看待,觉得他将来是袁家威胁,那么袁术应该也是如此,那么袁绍在浪费了不少时间在雒阳之后,便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来迅速扩大自己实力,在此期间需要不去担心会有外敌干扰。”
“而河北相对独立于中原,我们之势头正旺,加上之前与袁绍也有不少交集,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这么说来,好像的确是这样……”郭嘉也认同了荀彧的说法。
“但我觉得,这仍然是个隐患,主公要仔细考量。”
“而且,若是真的放任袁绍在青州做大,对我们来说利弊如何,还是未知。”
荀彧也没有再说话,两人看向刘昭青,最终的判断还是需要交给他。
刘昭青在沉思良久之后,开口说道:“如果是支援她来对抗袁术和中原那些魔怔诸侯,我觉得可以考虑考虑。”
“至于借郡之事……她给的理由和筹码并不足够我来承担风险。”
第392章 袁绍的谋略,刘备回平原(4.5k)
当日晚上,刘昭青也设宴款待袁绍。
席间刘昭青也对袁绍的过往事迹很不吝啬的夸赞着,并且也时常提起反董时期的他与袁绍的合作。
直言如果不是袁绍的揭竿与统筹,反董联盟不可能成立。
席间到场的都是刘昭青的部下和亲人,大部分袁绍都曾经见过。
而且她们也都对袁绍十分客气。
晚宴上的袁绍难得又久违的再次体会到了一次被簇拥重视的感觉。
这是她在雒阳时难见的。
整日担忧民生,甚至忧愁部下士卒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情和资格让别人敬仰。
但俗话说的好,礼貌待人,别人对你的真实态度并不是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或许人家只是注重了点礼数而已。
在席间,袁绍虽然也微笑的应对各种夸赞,但却没有迷失心神,还是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什么的。
这种“坐怀不乱”的内心也是十分难得,放在以往袁绍肯定就摆摆手享受着宴席了。
等到席散之时,刘昭青身边的部下一个个散去,袁绍却还停留在席间。
这个时候刘昭青本来应该可以直接告辞的,或者是用上身体不适的借口,或者是直接让人搀扶着说自己不胜酒力。
但刘昭青却没有这么做,还是坐在案前,没有再碰酒樽,一遍喝着茶水,一遍看着席间的袁绍。
“不知道本初姐对此次宴席是否满意?”刘昭青主动问道。
袁绍颔首:“这大概是我这些日子当中,吃得最好的一顿了,此般佳肴,令我欣喜赞叹。”
刘昭青旋即笑了笑,言袁绍满意就好。
而这时候,袁绍也没有再委婉或是再继续等待,她立马问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