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看低了小甄宓的聪颖,对于那些平常大人都感觉晦涩难懂的雅句,她全能明白。
自然也就体会到了赋中的情感。
刘昭青写赋的时候完全是按着记忆中的文字落笔,除了开头的年份改动了一下,其余一笔都不差。
而原作者写这赋词时候的状态可不是他这样,字里行间的情感更是汹涌澎湃。
他确实做到了随手一赋又让自己这个小粉丝震惊到了,满足了自己的那不好说明的虚荣心。
但也让自己陷入了一个莫名的误会当中。
“甄氏一族传承悠久,我以前就听宓儿说过,她是自己同龄族人当中最聪明的,就算是大她十岁的族人还在苦恼背经,她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吕红点头说道:“虽然年岁尚幼……但确实配得上青君……”
“??”
刘昭青差点一口没呛死。
“不是,红儿你误会了,我没那个意思,送她赋纯粹就是因为那赋很适合她,然后刚好脑中有灵感,就随手写了。”
吕红再次颔首,接着停顿了下,小声说道:“不过,我之前听说青君不应该是……”
“是什么?”
“……喜欢大的么……”
“???”
他,或者吕红之间一定有一个人对自己有误会。
刘昭青不可能对自己有误会,他当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没想到怎么吕红也信了这种谣言。
而且刘昭青还不好辟谣,一辟谣那不就是更加误会了。
不过当他询问吕红是从哪里听说的时候,吕红却是少有的打着哈哈,忙去收拾东西去了。
刚好又有士卒过来告诉刘昭青,有新的访客来临,刘昭青也只好作罢。
“谁一直在污蔑我,可别让我逮着了。”
看到前面一边走一边嘀咕着的刘公。
跟在后面的士卒面面相觑,心里疑惑到底是谁这么胆大。
第367章 好事成双,与红儿“算账”(4k)
随后的两天,刘昭青都在昌平城。
除了常山与中山郡的太守前来拜谒自己之外,冀州其余的中立郡县听到他回昌平也亲自跑来这塞北见他。
有人带着金银珠宝,有人带着灵丹奇兽,对此刘昭青尽数回绝,如同对中山与常山郡太守一样,让他们老实配合邺城那边就行了。
到时候他们有谁贪污,有谁欺瞒,自有人去列罪证后执行。
冀州郡县太守的表忠心早就有所预料,他们之中能称得上的是“贤人”的很少很少。
多少都有点问题,抓住这些问题,不说定罪,至少也能让虚有其表的冀州,得到一波真正的充实。
州府库存得到一大笔补充。
但这件事当然不能一蹴而就,才经历六郡叛乱,就算自己这边实力碾压,也需要循序渐进。
这“温水煮青蛙”的计策由贾诩提出,这样不仅能缓和矛盾,而且能持续性让这些人反哺州府。
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可持续性发展观”了。
除了冀州这些担忧自己前途和未来的太守县令之外,刘昭青在这些天也见了不少朋友。
诸如甄氏一族的冀州本土世家,对刘昭青也表达了支持,甚至中山郡在先前的叛乱中能保持中立,甄家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对此刘昭青也表达了感谢,而如公孙瓒这样的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朋友就随意很多。
日新月异的昌平城让所有人都很好奇,不论是甄家还是公孙瓒,她们都乐意在此多花些时间停驻。
虽然后者大概率是因为待在昌平,远比待在北平自由不少就是了。
而在这些朋友当中,最特殊的还要数今天早上的从北方而来的胡人。
除了之前派来的“先头部队”之外,轲比能与踏顿都亲自前来拜谒,并且带上了不少礼物。
刘昭青对他们在之前剿灭董卓追军、以及帮助幽州灭凶兽方面的功绩表达肯定。
两位胡人首领也表示这些都是分内之事。
并试探性的问他,有没有空去草原。
这个刘昭青当然是没有空的,不过他还是问了问原因。
原来鲜卑和乌桓还在担心瀚海里的新生圣灵之事,在那里两族派了人全天候把守,但是除了刘昭青的那次赋诗之后,没有任何人再看到新生圣灵的踪影。
对此,刘昭青也是明确告诉他们,鲲兽活得好好的不必担忧,去担忧那等注定搏向天空的生灵能不能在水中活着,本就是有些杞人忧天。
但对将其还视作“圣灵”的胡人,刘昭青只是简单说了一次“它并非守护某族的生灵了”,就没有再多言。
他也知道胡人才从之前的大乱中稳定,需要一个精神寄托。
就这么忙碌应对各路人马接近三日,等到中午的时候,刘昭青也终于得以有了空余的时间。
“总算都差不多见完面了。”刘昭青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