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日了,按照先前的战报,应该要回来了。”
蔡邕这边刚说完话,随后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脚步。
“家主,杨司徒方才派人传话!”
“杨司徒?杨彪?”蔡邕立马让手下进来。
“他传何话?”
那手下跪地,然后神情布满畏惧:“‘董,董卓将在半个时辰后回京。’”
蔡邕与王允都是一愣。
沉默片刻后,蔡邕立马起身:“你去找马夫备车驾,我等即刻去往城门外。”
很快,蔡邕与王允都没有选择去穿戴官服,直接就走出府邸,上了车驾。
凌晨蒙蒙亮的雒阳经历了前日大火与动乱,这两日早就被严格管控,一只鸟儿出入京城都会有专门的捕鸟天赐之人来探查。
但此时,车驾中王允和蔡邕却发现随着他们的车驾驶向主干道,路上不仅赶往前方的部曲越来越多。
各式其余车驾也入溪流般汇入于此。
董卓回京的消息堪比那日大火,直接再次点燃了消寂的京城。
在车驾之上,蔡邕看着王允,心中难免泛起一抹担忧。
虽然说刚才王允神态有些激动,可作为朋友,蔡邕自然是清楚王允只是因为太想做事了。
太想去终结这再次乱朝纲的时局。
可是并非人人都是那如跃过龙门之鲤般的刘昭青。
“子师,相国此次不管是败或者胜,既然她回来了,我们依然要保持原来的姿态,切不可顶撞。”蔡邕说到。
见王允不回话,他便吐出一口气,再次劝道:“司徒之位本该是子师所任,但此时却是杨彪所掌,这是她在敲打你,若是你再那般……”
“三公九卿非我之志。”王允打断他说道。
“我知道,但在达成你之志之前,至少你得保住自己的性命吧?”蔡邕无奈。
“人死而道陨,若是死去,再大的志向也只能随棺材一起埋进土里。”
王允沉默片刻,也没有再回应,但蔡邕知道他总算是听进去了,也终于松了口气。
“这两日京城既乱却又异常平稳,也不知道宫中的那位怎么样……”蔡邕看着窗外轻声说道。
“那位”当然不是指刘协。
“陛下上次祭天时因天命流逝而受到了惊吓,董卓还执意带其出征。”王允冷哼了一声。
“不过,那位宫中的弘农王也因此能避开董卓之祸了。”王允说到这也是叹道。
“要是董卓还在京城,我倒是担心弘农王之安危。”
“安危?子师觉得她会做出……囚前君之事?”
“囚?”
王允摇了摇头,没在说话了。
随后很快,他们便来到了城门外。
下车之后,王允与蔡邕便看到了大批同样刚刚来到的朝中官员。
董卓随行带着的忠汉的“顽固”官员在昨日便回来了,但大多数都被押在家中,而目前在城门外的大多都是忠于董卓之官吏。
中立如蔡邕杨彪这等官员也有不少,而像王允这样的倒是特殊,董卓之所以不带他出征,也全是因为他年纪太大。
“居然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愧是相国!”
“相国凯旋之日,当是大庆一番啊!”
“我就知道那宵小之辈韩馥,哪是相国千军万马的对手,哈哈。”
……
听着周围忠于董卓之官吏的笑声,王允再次深深皱起眉头,袖口之下握紧拳,恨不得将这些反贼掌毙于门前。
第313章 袁术之言,河内司马氏
还未见董卓便在这狂吠之人,基本都是董卓阵营的忠诚拥趸。
为什么说是“基本”,是因为这其中甚至包括未受董卓青睐,但是却热脸去贴冷屁股的大臣。
这时候朝中就已经如此恐怖,不仅庸人当道,而且还都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如果发展下去,不出三五年,王允不敢想象到时候会是什么景象。
亦或者,大汉能不能走到那个时间段都是一个醒目的问号。
“子师……”蔡邕低声开口。
王允神情也逐渐平复。
在这里空愤怒也同样没什么作用,只会让那些人注意到自己,然后揭发举报一条龙。
不过让王允在意的是,这些庆贺之人基本都是董卓阵营中的无关紧要的一派,
那些真正董卓阵营中的臣子与其盟友,反而都没有开口,甚至有不少神情还做担忧者。
这与王允所想的完全不一样,或者是完全反过来才对。
这些能得到第一手信息的董卓亲信势力,不应该首先陷入狂欢才对吗?
王允疑惑,此时有一身形纤长的男子正朝他走来。
“王司徒。”
一声问候从侧面传来,王允偏头看去,顿感意外。
来问候他的居然是袁家的人。
王允作为知名的看不惯董卓之人,就算没有被董卓立马清算,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