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志向与未来之目标。
贾诩作为全天下最聪明的一批人之一,不可能听不出来。
而且刘昭青这种潇洒离去的做法也不全是为了帅,毕竟就算贾诩真的只想安稳生活,那他确实也可以给她一个普通文官之职。
昌平本身就挺缺厉害之文吏,等到以后再慢慢重用就是了。
什么?自己刚才不是说了让她当一辈子主簿吗?
想想也知道怎么可能,既然上了船,哪还有跑的道理。
只要加入自己阵营,那么以后出征带不带贾诩不还是他说了算。
随行带几个文职官吏管管后勤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所以其实横竖算起来,刘昭青都不亏。
他吃定了贾诩的慧眼识珠,根本是立于不败之地。
这才是合格的招纳降将之法。
不过……怎么还没追上来呢?
“昭青……为何我们躲在这拐角?”
刘昭青皱眉间,关羽的声音在她旁侧响起。
不是说好去找长姊的么?
怎么刘昭青带着她在走到走廊拐角后,不进郡邸,反而躲在这里偷摸摸像是贼人一样,瞄着后方起来了?
关羽不是太理解。
“不应该啊……”刘昭青轻声道。
“云长,你觉得我刚才那番话如何?”
“如何?”
“就是听了之后有没有心潮澎湃之感?”
关羽仔细回想了下,抚了下长发,酒红眸子露出思索说道:“略有一二。”
“略有一二?”
“嗯,因为感觉有些遥远了,若是换成杀入雒阳,取董卓之命,匡扶江山社稷……应该会更为动容一些。”关羽说道,不过最后也补充了一句。
“但这也只是某一家之言,昭青不必过多在意。”
“要是翼德或是子龙在场,肯定与我想法不同。”
刘昭青听了这话,感觉更加不妙了。
就连关羽都这么说,那贾诩那等“心老人不老”的老狐狸,岂不是更加毫无波澜了?
而且贾诩只是为了想受到重视的话,那其实也可以去袁绍与曹操那里。
虽然说去曹操那里,刘昭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总有自己白白做了不少多余事情的感觉。
自己只想着拿捏住贾诩,却是忘记了贾诩不是完美主义者,是可以退而求其次的。
“嗯?”也就在这时,关羽忽然发出一声疑声。
“她居然没跑?”
思索的刘昭青抬头一看,便露出了微笑。
好在,他的担忧是多余的。
贾诩朝着他这边走来,刘昭青便与关羽一起站在门口假装等着刘备。
贾诩走过拐角便看到了刘昭青,她低头作揖,随后双膝弯曲,跪于刘昭青身前,慢慢抬头。
“诩愿效犬马之劳,一心一意助主公立千秋大业。”
从她的眼眸中,刘昭青看不到一直常有的狡色,此刻她双目清明,所说之言也发自内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一道只有刘昭青能看到的金光便从贾诩身上喷涌而出,直达天际。
这代表贾诩做出了决定,也代表刘昭青又获得了一位天字人杰的归心。
“文和请起。”刘昭青也赶忙上前,将其扶起。
“此次我伐董卓八万军也比不过得文和一人。”
刘昭青笑道。
他这与刚才截然相反的态度让关羽都诧异了一番,反倒是贾诩没有露出任何意外之情,被扶起身后,依旧一脸谦虚。
“主公谬赞,诩只不过会一些阴险小计,哪堪比八万精锐。”
“能一招致命之计,可不是阴险小计,相比那些瑞称好名,‘毒士’这等对手赐予的名号,才是对文和最大的嘉奖。”刘昭青笑着说道。
只有敌人害怕,被你的计策伤到闻你名就颤抖,这才会给你按上“毒”名。
贾诩的能力刘昭青毫不怀疑,他所担忧的只是贾诩不是诚心投靠自己。
“文和也莫怪我做这般诱计,迫你表态。”刘昭青笑完之后,也袒露心声,真诚说道。
“都言我看人之准,但我自己却知道自己没有听人心声之能,若是文和不是诚心投我,以我现在的状态,必定经不起一次叛乱之祸。”
刘昭青叹了口气:“先前说的那些未来也仅是预想,还请文和勿怪。”
贾诩微微摇头,作揖恭敬说道:“昌平侯能有这般警惕是正常之事,而且若不是昌平侯提醒,我也不会意识到人生之短暂,天下之广阔。”
“乱世之中,匆匆光阴,若是只是看客,心中遗留之遗憾到死也无法平复。”
“我拜入董卓之下为的是俸禄与求生,因为我知晓董卓并非明主,并非我心中的能承天命之人。”
“而我来投主公,却是因为主公的黄巾之名。”
话说到这里,刘昭青也意识到贾诩选择自己,而不选择曹操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