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这等天下富庶之地。”孙策又说道。
然而对方再次摇头:“孔伷虽是名士,而且温和贤明,但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孙策这就无语了,她叉起腰。
“那好吧,你说说在你眼中谁能跃龙门?”
对方笑而不语,转身看向不远处。
那边的烟尘早已散去,离去的人也不见踪影,但是孙策却知道她在说谁。
“你是说……刘昭青?”孙策惊讶。
“出身卑微但却不落于卑贱,能在繁华之地游刃有余,却也能在边塞寒苦之所秉承己心,品行才华与能力,皆为世间罕见,此次便是他‘化龙’之机。”
这等评价让孙策更加震惊了,良久之后,孙策才面露好奇,望着这位才华横溢但却以美貌闻名的好友: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对一个人有这么高的评价……”
“伯符姐知道我在路上耽搁的原因是什么吗?”她笑道。
“什么?”
“我遇到了从幽州过来的一位朋友,他告诉了我刘虞准备为死去的将士立碑。”
“立碑?哦,我记得,是乌桓山之战吧?这件事因为袁绍的关系,连荆州都传开了,昌平侯确实胆子大,而且也扬了我族之威风。”孙策说道。
“我起初也是这么觉得,但,这并不是为了乌桓山之战而立的碑,而是为了另一场更大的战争。”
“因为河北那些诸侯的封锁,这件事还没有传太开,但相必过不了多久,刘昭青之名便能再次随着那消息名扬天下。”
“到底是何事啊?”孙策急的不行,“你怎么变这般模样了?”
她记得自己好友以前不是这种喜欢卖关子的人啊。
对方微笑,随后娓娓道来。
听完之后,孙策震惊的嘴巴都能放进一个鸡蛋。
然后她便是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就和刘昭青多说说话,说不定能知道更多的细节。
而这番表现,也让她的好友乐得摇头而笑。
——
另一边刘昭青倒是不知道这些东西。
他还在询问一旁赵云:“文若不是说和公孙瓒一起过来么,怎么这么久都没看到人?”
赵云也没法回答,她哪里知道荀彧和公孙瓒现在在哪。
但是她倒是能建议:“要不,主公派一人回河北,去打探下消息?”
刘昭青想了想后,还是摇了摇头。
“这等联络之事,交给文若应该是没什问题,公孙瓒虽然带得兵马也不多,但是应付路上之事也是足够了。”
“我们还是快点赶路吧,将士们也都疲乏了。”
刘昭青看了看身后左右的将士们说道。
张辽等人应声之后,刘昭青的队伍就继续往前而去,很快,他们就遇到了一位身穿甲胄的士卒前来接应。
原来此人是袁绍派来专门接应诸侯的士卒,在其带领下,刘昭青等人的队伍朝着一处营地而去。
不久便看到了一处连绵之营帐,还有大量在外训练的士卒与将领。
看到刘昭青,那些将领与士卒起初都不知道打着“刘”旗号的他是何人。
毕竟没有真的“主角光环”,没见过刘昭青本人的,又不认识他,他也没有什么显著特征,比如顶个光环什么的。
但是或许是因为刘昭青带来的队伍并不算多,千余人的部曲放在别的地方可能要被奉为座上宾,但在此次反董的诸侯当中却是不够看了。
训练的将领士卒还有一些在外面交谈的诸侯们看了刘昭青队伍两眼后,便没有再注意了。
袁绍为了壮大反董联盟,不管是据一州之地拥两三万军队的大诸侯,还是只有千来人,一城太守的小诸侯都有拉拢。
而她的挑选标准也很是奇怪,已经有不少诸侯对此颇有微词,只是碍于诸侯还未到齐,会盟之会还没开启,所以都没有质疑。
在那些人关注刘昭青的同时,刘昭青也在关注着他们。
有男有女的诸侯,大部分自己都夜袭群陆九肆玖叁6一三五不认识,这时候荀彧如果在他身边就好了,以她的见识,大概这些诸侯能认个七七八八。
“到了,就是这了,请阁下暂且将兵卒安置在此处。”前方负责带路的士卒停下马,回身对着刘昭青说道。
刘昭青看了一圈,然后微微皱眉。
就连张辽这时候也说道:“这等地方?”
目之所及,是一片破烂营帐,在营帐外甚至还能看到几口破锅。
“虽说我等这次前来是为了诛贼不是踏青,条件差一点也无妨,但这里也未免太过简陋,我之将士睡觉恐怕都不安稳吧?”刘昭青也开口说道。
那小卒闻言有些尴尬,拱手作揖,歉声说道:“临时搭起的营帐是有些简陋,但这已经是我能给阁下安排的最好的了。”
“最好?”骑在马上的张辽冷哼了一声。
“真是如此……”那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