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可能得到清算,反而董卓需要稳住袁家这样的名门望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相国”的位置具有“合法性”。
毕竟名号与权力的基础,不仅来自自己的实力,也得要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简单来说,就算袁术不站出来替袁绍说两句,董卓也不会因为袁绍乱说话就对她做什么。
目前阶段,董卓听李儒贾诩之策,朝堂大臣世家之人心是必须要拉拢的。
“哦?那‘五世三公’的这第五世,不知做陛下之三公,还是做了你董钟颖的?”袁绍冷眼说道。
这完全不给她面子的行为,也让董卓微微眯上了双眼。
一次就算了,袁绍看起来却有些得寸而进尺,就算董卓不能杀了她,但是也有很多种办法削她的威风,让她明白如今朝堂是谁在掌控。
“袁本初,你当真执意跟咱作对?”董卓给了袁绍最后一次机会。
“你要不看看你身边以前只同僚,如今都到了什么职位?以你的能力和声望还有袁家与咱的关系,你本来应该不局限于‘中郎将’之位才对的。”
袁绍这时候面无表情地从怀间掏出一本黑色的文书,在与会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将文书摊开,单手拿着,任由其垂到地面上。
由于隔得远,加上宴会上烛火的摇曳干扰,第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袁绍拿出的文书上究竟写了些什么。
就连董卓也有些疑惑,直到一旁的李儒看出了是什么东西,偏头轻声对着董卓提醒后,董卓才微微皱起了眉头。
其余达成也都没明白,纷纷开口疑问。
“这是何物?”
“袁绍,你拿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相国问你之话,你还没回答。”
“这就是我的回答。”袁绍淡淡说道。
看了一眼与会众人:“看来诸位之中,有不少人记性不太好,今日早晨才见的东西,这就忘记了。”
今日早晨不是早朝么。
这么一说,就有不少人想起来了,这是被董卓拦下没呈于陛下的奏书。
虽然说早朝时被拦下或是被董卓代看的奏书不止这么一个,可因为其来自九卿宗正刘虞,确实让人比较在意其中写了些什么。
那么问题就来了,袁绍是怎么得到这文书的?
显然,袁绍知道这个问题不能提及,否则重心就被转移,所以她得先发制人,趁热打铁。
“此为幽州牧、汉室宗正,如今陛下之皇叔刘虞之上书。”袁绍高声说道,直接以刘虞之身份开场点明其重要性。
接着继续说道:“书中所言是幽州最近发生之事。”
“董卓不顾众臣阻拦熔十二金人之一,造成大汉天命失一缕,崩碎于河北。”
众人并没有太多惊讶之色,因为这么多天,事情的真相就算没有在表面上疯传,他们这些京城当官的人也早就从各个渠道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董太师又不是有意为之,她也是为了重建雒阳,想要熔金人铸币来填补财力所缺。”有人替董卓辩解道。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如果真是缺钱财,皇宫与十常侍收缴之钱早已够救灾所需。”袁绍冷冷说道。
“之所以熔金人,是为了阻挠陛下行承天命之仪,而失了天命的陛下,自当就有被废的理由。”
“是吧,董相?”
面对袁绍的质问,董卓面色平静,随后开口说道:“不过是你之臆测罢了。”
“我欲废帝,是因其不配帝位。”
袁绍闻言笑了起来,这解释简直是把所有人当傻子。
不过,权臣亦能指鹿为马,董卓目前已经完全掌控朝堂,也没有“十常侍”那样的势力来抗衡,仅仅以这等“臆测”理由,确实不足以阻止董卓废帝。
所以袁绍冷笑了两声后,继续说道:“那,董相在河北出现第二个真命天子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废帝否?”
“什么?第二个真命天子?”
“怎么可能?!”
“我大汉三百年,怎会同时有两个真命天子,袁绍,你不要胡诌。”
“袁绍,你莫不是喝多了酒,说出这等胡言。”
袁绍淡淡说道:“若是你们觉得伯安公是胡诌,是喝醉了酒才写下如此文书的话,那我便也无话可说。”
“这是来自文书里的内容,而且不久之前我从来自河北的书信得知,有天子瑞象降临幽州,有人在河北称天子。”
看向董卓,袁绍说道:“那是被天道以及大汉天命认可的天子,这个时候,你却要废帝,难道是想把大好河山让给那伪帝?”
“相国自然不是这么想。”李儒说道。
“不是这么想,那为何不起兵去讨伪帝?”袁绍说道。
此言一出,会上的众臣都议论纷纷。
董卓将河北的变故和伪帝的事情都压了下去,所有进入皇宫的上书都会由她和她之幕僚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