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所以刘虞应会调整军队与诸侯在南边对峙。”
刘昭青再次点头,刘虞能把那些诸侯拖住就已经足够了,至少对于刘昭青来说,他肯定不会指望刘虞突然大发神威,各种神算鬼谋信手拈来,既解决南边诸侯又能派出大量兵马来帮昌平解围。
这种关乎自己未来和整个基业的大事,当然不能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
接着,刘昭青与郭嘉和张娇又谈论了一些守城和北击的具体事宜,至少在理论上,这差不多跟“换家”一样的战术,是可行的。
而且也是刘昭青唯一的能一劳永逸解决北部异族麻烦的方法。
不过张娇在这时候也问出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青君若是要带队北上,那怎能确定鲜卑王庭的位置,或者说,那圣灵的位置?”
张娇问完之后,郭嘉也看向刘昭青。
后者虽然没有询问,她相信以刘昭青的智谋肯定想到了这一点,但其自己心中也还是有些好奇刘昭青要如何去做到的。
“那位甄家小姐已经回老家了,主公要我写封信让她来昌平么,以那小女的品性,我觉得她断然不会拒绝。”郭嘉问道。
刘昭青摇了摇头:“甄宓虽勇敢,但也并非士卒,而且,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
“有这个在,我就能准确找到‘圣灵’方位。”刘昭青说着,手里拿出来一个东西。
那是一柄长刃匕首,其匕身上散发出来的七彩映入郭嘉张娇眼中,似如梦幻,却也危险至极。
“七星宝刀?”郭嘉惊讶道。
“嗯。”刘昭青点头,然后笑了笑:“还好有红儿借予我此宝刀,我不仅阻止了那伪帝凝剑,也伤到了他的身躯。”
伸出手指,轻抚七星宝刀的刀身,刘昭青说道:“被此刀所伤者,伤口不仅难以愈合,而且其伤口上留下的彩毒也会被七星宝刀感应。”
“伪帝既然还活着,那么鲜卑人也肯定会将其带到王庭或是圣灵那……”
郭嘉与张娇怔然一下后,都是露出了微笑。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当日晚上,不大的昌平城灯火通明。
胡人大军将要逼临昌平的消息,刘昭青并没有隐瞒,在与郭嘉等人商量之后,直接就写了一封告民书在当天就发布到了城中各处的告示栏上。
由刘昭青亲手书写的告民书,先是回顾了昌平发展至今的艰难,再言明北边异族的强大,昌平即将要面临五万异族骑步兵的危险。
再然后告民书却话锋一转,描述起了昌平发展虽艰,但却因城中百姓与青府上下一心,而在短短一月就到达如此程度,所以再大的困难也不可能阻挡黄巾子民。
再后,书中描述了刘昭青乌桓山之战的功绩,以及城中将士誓死保卫城中百姓的决心。
并且在最后的最后,由刘昭青亲自下令,在异族来临前的这三天内,有准备离开昌平的逃难者可去官府领钱布干粮,官兵不会阻拦他们出城。
百姓们看到告民书惊讶的同时,也有着对于异族大军的畏惧,可是更多的,则是对于城中士卒以及刘昭青本人的信任。
没有一人因为即将到来的大劫而离开,也没有一人有过对于刘昭青带领的官府能否守护住昌平而质疑。
因为就算是还未成为黄巾子民,才因为昌平的优政而到来的流民,他们也知道,如果连昌平侯都无法信任。
那么整个幽州,乃至整个天下,都没他们普通老百姓的容身之地了。
刘昭青与张娇等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自己打出来的名声,让昌平城在面临大难时,不仅没有如乌云压城般压抑,反而神奇的一片欣欣向荣。
百姓会帮助士卒筑高城墙,也会帮忙挑走护城河的沙土,甚至会主动将多余的粮食交于官府。
更是有大量青壮年要从戎,进入驻防军中,来保卫这刚刚重建不久的崭新的家。
原本的胡人俘虏就算依然有二心者,看到这副样子,也深切的明白了,刘昭青为何能见他们掳来了。
这样上下一心的汉人城池,就算鲜卑来十万大军,也大概会铩羽吧。
前两日,昌平城都在积极备战着,而在此期间,刘昭青也收到了来自刘虞那边的回信。
信中刘虞也对伪帝出现而感到震惊,同时也告诉刘昭青南边的诸侯确实在开始行动了,刘昭青也立马回信,拜托刘虞阻拦住那些诸侯。
有刘关张三人在刘虞身边,刘昭青并不太担心自己会立马被河北诸侯背刺。
所以在第三日,有驻扎在长城边的前哨探子回报,言燕山方向出现一大片乌云的时候,刘昭青就已经穿好轻甲,配好长剑,整装待发了。
他拿着前哨探子的回报信件看了看,然后收起来交于了身旁的张辽,随即于这昌平侧门外,看着做好万全准备的八百骑兵纷纷骑马走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