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空了?
刘虞是在耍什么诡计?这个可能性,应该很小。
对于这位大汉皇叔,先不说其对自己的到来有没有别样的心思,但刘虞之人品,刘昭青还是信得过的。
就算不会特意照顾自己,主动帮助自己在其势力范围内坐大,但“坑害”自己这位“先帝托付之大汉忠臣”、“诗赋万世之天下名士”之事应是不会去做的。
刘昭青希望刘虞把这件事说清楚一些:“伯安公能否详细说一下?”
刘虞看到刘昭青的视线看向自己,抚了胡须后,在心中踌躇了一番言辞,便开口说道:
“此事也不是什么辛秘之事,只不过昭青常年在平原,应是多年没回幽州,对幽州之处境不太了解了。”
“从中平元年开始,不仅冀州连年灾祸,甚至还出现了黄河之乱,幽州这边也不太好过,塞北的黄沙在这几年愈发狂盛,我虽能领兵御敌,怀柔异族使其大部不犯我境,但苍天之灾当不能为敌……”
“灾乱频繁,加上乌桓鲜卑一些部落还未教化,依然常犯边境,还有不少乘着黄沙而来侵扰的塞外凶兽,北地之民日子并不好过。”
在幽州已经待了有一月有余的赵云也知道一些情况,这时候微微点头,补充说道:“而且塞北缺水之地其实本来很少,但灾害与侵扰频频,北边的良田土地也逐渐被荒废起来了……”
刘虞又是微微叹了一声:“是啊。”
“百姓以土地为本,没了耕作就没法果腹,也无钱财补贴家用,自然就会被迫离乡去别处讨生活。”
“虽然最近几个月天灾灾害好了很多,但耕地与人却是都回不来了。”
刘昭青沉默片刻,开口说道:“既然是耕地被风沙等天灾侵蚀的原因,那伯安公为何不召集人手,如在城外修整大道一半,于北边重新开垦?”
“既然灾害不见,那趁着这时候,恢复生产才是最重要的吧?”
“是这个道理,但是……恢复也是需要人力与财力的。”刘虞说道。
这话一出,刘昭青就明白了。
他皱眉问道:“伯安公的意思是……没人愿意回去?”
无奈点头,刘虞接着说道:“不像是中原各州,塞北之地人口大多都聚集在几处地域,如广阳郡南部,渔阳郡南部,涿郡等,这几处地方都是较为安全之地。”
刘昭青沉思,开口说道:“可是这样的人口分布是不合理的,一地的资源有限,若是不开荒,幽州便不能强壮起来……”
“昭青之言也是对的。”刘虞颔首,“这是幽州的难事,也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一切发展都离不开人口,但幽州之人口却是怎么也涨不起来。”
“就说广阳郡为整个幽州治所所在,人口尚且不足冀州富庶郡县三成,辽东之郡县加起来更是还不足广阳一半,幽州之地贫瘠太多,幽州之人却是太少了。”
“前些年,我尚且能在甄逸等人的帮助下,迁民于塞北,治理灾害开垦土地,但这些年塞北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天下局势更是如此。”
刘虞摇了摇头:“所以,即便我也很想恢复如初,也只能有心而无力。”
刘虞并非无能之辈,他作为正统汉室宗亲也是从低级职位一步步做上来的,在还是担任幽州刺史的时候更是以脚步踏过塞北的大部分土地。
就连他都说如今塞北之艰苦,那毫无疑问,塞北一定出了什么大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刘虞下不了决心。
幽州人口只是相比于中原州郡来说较少,但是比如涿郡等地,就算连年灾害,其地人口也至少有四十万以上。
只要强制迁徙一部分人过来塞北,那也能重新让北地恢复生产。
可是,那一批开荒之人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刘虞爱民之心,河北几乎大部分人都知道,让他做出这等强制用百姓生命来恢复疆域的事情,他肯定也难以抉择。
慢慢起身,刘昭青来到了客堂左边的一处墙壁前,璧上挂着一幅布上绘制的幽州地图。
“如今广阳自北至昌平,渔阳自北至渔阳,右北平自北至徐无……已人口稀薄矣。”这时候刘虞也说道。
对着地图,刘昭青惊讶了一下,然后说道:“也就是说,长城之外的幽州之境都失守了?”
“是的。”赵云这时候也点头说道:“不止是灾害的异族的关系,其实更多的还是凶兽的关系。”
“伯安公手下之兵卒有限,燕山虽能挡住平凡之黄沙,但却挡不住凶兽,甚至还能当其藏匿之巢所,所以我等兵士只能退守长城,这样方才能护住大部分幽州子民之安全。”
刘昭青听了之后,偏头看向刘虞,想了想后还是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那伯安公为何不强制迁徙几万人过来这些地方,那样不仅能治理当地土地,也能恢复塞北边防,将防护战线推至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