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只是场面话,刘昭青如果真那么干了,那他在雒阳那么久也白待了。
“我知道了,此事也就此平息,北海太守急着去勤王,我也不能耽搁。”刘昭青说道。
张辽点头。
而这时候孙策看到张辽望向自己,也明白她应该是刘昭青的扈从,便主动介绍起了自己。
“江东孙策,这位是吾妹,孙权孙仲谋。”
孙权对着张辽作揖,张辽也点头算是回礼,而张辽看向孙权的时候,发觉刘昭青正在看自己。
随后刘昭青与孙策再说了几句后,孙策就表示自己这次来此县只是为了买点粮草,遇到的麻烦事既然解决了也要赶紧离去继续赶路了。
等到孙策带着孙权离开屋子后,刘昭青也是对张辽问道:“怎么样?见到孙权感觉如何?”
“啊?”张辽疑惑。
“还挺…乖巧的?”
听到这个评价,刘昭青点头,这出自张辽之口的评价,莫名倒是还挺适合的。
——
之后不久等到县令回来的时候,刘昭青与其要了信隼与纸笔,写了一封信寄往了雒阳,收信人也是荀家的荀彧。
随后刘昭青不仅拒绝了县令为他办宴,而且还将自己的少府绶印取下,拜托其同信隼一起送回雒阳去。
董卓已经掌权,刘昭青既然决定去发展当然不能被董卓以“少府需要回京”的名义征召,那就成了笼中之鸟了。
弃官之行在何进时期就很普遍,所以县令也只是惊讶后,便也没有说什么。
车驾修好,刘昭青再换了一件干净的普通衣服后,便再次与张辽和吕红踏上了回河北的路程。
之后也没有再遇到什么意外,很顺利的在傍晚之前就来到了渡口,落日之前便渡过了黄河来到了魏郡。
在魏郡休憩的一晚的时候,刘昭青便收到了一封信件,信纸上字迹娟秀,密密麻麻,便是其家妻寄来之回信。
而这家书上所书写的,除了思念,还有娇儿这些日子所经历的事情。
第148章 大贤良师救救我们!
三月初二。
凌晨时刻,雨水之后的日子本该是作物滋长萌芽之际,种地为生的农夫应是在这早晨就得扛起锄头,去往自家或是被卖于当地士族家的田地里去耕作劳动。
但在今日,田地间不说见不到任何农夫,就连原本应该绿荫片片的田地都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被灼热烈阳烤得龟裂的枯黄土地,土地之上见不到绿色,见不到任何活着的生命,但却能随处看到大鱼之骨头,还有各种诸如带翅骨之鱼与形似巨鸟的尸骨。
蠃鱼与蛊雕之尸骨为何会出现在干枯的田地里,自然是因为黄河之乱。
虽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但黄河之乱的余波却并未消散,反而愈演愈烈。
除了河虫之尸骨外,在这田地旁的沟壑当中,让人更骇然的是那层层叠放的穿有破旧麻衣的人骨。
良田早已成死寂之地,方圆十里能见到最多的生物就是天上盘旋的乌鸟。
它们追着这片地上唯一的一个还活着的生命,等待着他最终倒下,再一拥而上大快朵颐。
这唯一还活着的生命此时正在田边的小道之上行夜袭群陆9肆9三六一三伍走着。
他衣布遮体的面黄肌瘦,中年模样的他却仿佛经历了甲子岁月,眼中看不到神采,一步一下的走动也像是被套上了铁链一般艰难。
中年男子似乎漫无目的,只是本能在驱使着他往前走着,因为他知道,要是在途中倒下,那他便会滚落入旁侧的沟壑,血肉供养给乌鸟,留下来的仅仅只有无人认领的尸骸。
“平原…县……”
中年男子口中呢喃着,他不知道平原县还有多远,自己走得方向到底正不正确。
但他知道,必须得走到平原县城,他才能得救,他的家人才能得救。
可是双腿越来越重,上一次吃东西还是两日前的汤水,纯粹靠着意志的支撑才走到这里的他,此时已然已经撑不住了。
“噶!”
天空上的乌鸟像是察觉到了他将死的气息一般发出了一声叫喊。
而同时,男子的意识也在消散,在晨曦照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刻,他的身体却没有感受到半点温暖。
他跪倒了地上,浑身无力的倒在了路边,扬起的灰尘让他看不清任何东西。
口唇微动却说不出来话,只能将那声对家人的抱歉,于心底喊出。
黄河之乱后的瘟疫夺取了太多生命,他只不过是比父母兄姊多苟活了几日而已。
只希望家中的妻儿能再多活久一些,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清河郡国中,那些有田地的世家不会给予贱民食粮,官吏也无力无能去治瘟救灾,一切都需要百姓自己去求。
然而,能求的又是什么呢?是才降下大灾的苍天?还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