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服的张让正站在小道上,其面色平静,眼中似乎还带着一丝莫名的惆怅。
“张让,陛下在何处?”朱儁冷声问道。
张让像是没听到一样,双手插在袖子里横在胸前,望着周围的景色轻声开口:“这是陛下最常走的小道,以往我也曾经常扶着陛下在此走过,每每路过那小溪的时候,陛下都要说一句溪中鱼虾似乎又少了,我便去让人多添鱼虾。”
“下次陛下来的时候就会笑着说‘让父你看,虾又多了’,那时候我也由衷感到高兴。”
“假仁假义之徒。”朱儁冷哼一声,根本不会去听张让口中的故事。
“若你真忠于陛下,就不会做出引妖邪毒害陛下之事!”
张让沉默,接着微微叹气。
“我只是……想让陛下能多留一段时间罢了。”
“只有陛下在,大汉才在,只有陛下活着,大汉才能兴。”
“我也并非你之敌人,朱将军,你身旁这位,才是你我真正之敌。”
第108章 老奴明了!
张让此话一出,周围朱儁带领的军士无不是看向刘昭青。
看到这种情形,张辽直接手放在腰间的刀上,神情紧绷,眼露警惕。
朱儁皇甫嵩带来入宫勤王的可都是强兵,而且别说朱儁也是人杰统帅,在其带领下,强兵只会更强。
就算张辽与刘昭青有着极度的配合,还有天赐能分享,但是也肯定敌不过训练有素受朱儁指挥的强兵部曲。
不过作为首领的朱儁却没有如此,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张让身上,并未受到张让言语的丝毫影响。
“你在说什么笑话,你,张让与其余中常侍才是大汉之敌人,昭青乃陛下亲封昌平侯,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既然如此,又为何要阻拦我等?”朱儁喝道。
张让摇了摇头,神情就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辈:“我不是在阻拦你,而是在提醒你。”
“提醒?”
“大汉早已摇摇欲坠,河图崩毁与白虹贯日只是结果的显示,并不是开始的预言。”
张让看向朱儁,“大汉之倾颓并非皇帝一人之过,也非我十常侍一手就能造就的。”
听到这话,朱儁都要被气笑了:“你在说什么荒唐之辞?若非你十常侍横征暴敛,灾民流民遍地,为了一口饭百姓只能卖地卖儿,没这些苦难,那这天下又怎么会出现以命相搏、反叛朝廷的甲子贼军?”
“虽是如此,但,没有我十常侍,也会有‘八亲王’、‘九州牧’。”
张让微微叹气,继续摇头说道:“我等并未觊觎过皇权,只想稳固其之存在,若是没有我等,各地刺史宗室乃至太守,早就如先秦诸侯那般,对王室视若无睹,在大汉天子眼下争霸矣。”
“之所以大汉难兴,朝中无中兴之人才是关键,陛下自知非宣帝,而朝中也无此等大才,王允蔡邕之辈学问虽高,但却不及张良萧何。”
“卢植虽文武双全,朝中也有你与皇甫嵩此等大将,可只是武力却仍然扶不了大厦之将倾,否则我泱泱华夏之天地人杰数不胜数,大汉也不会一路倾颓。”
“现在不一样了……天命将倾,乱世将至,此为大汉之难,也为天命之幸。”
“大汉之兴,缺的是千年一遇的天命人杰。”
“倒是前日陛下也才与我说,他终于找到了这种人杰。”
说着,张让的目光又看向了刘昭青:“他就是其一。”
“不过,这却不是大汉之幸,因为也许刘昭青心中确实存在百姓的位置,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心中无君王。”
张让的话语异常笃定,刘昭青面色不变,而朱儁也看着张让。
“拥有堪比天命人杰的中兴之才,却心无君王。”
“所以,他,必将取汉。”张让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目光望向朱儁,张让再次提问:“如此,朱儁你还会觉得他是忠良吗?”
“张让,你并非占卜天师,阉宦之言,也敢自我认定成预言?”这时候一旁的张辽冷声说道。
张让看了一眼张辽,眼中的瞳孔闪过一抹金色,旋即露出一丝微笑:“你这小女倒是忠义之人。”
“我并不是在占卜,是在说一个事实。”
说完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双眼:“我有天赐,可断人心。”
“比如这小女。”张让笑得很温柔,似乎此时他真的是在跟路遇的友人聊天一样:“她身上就有明显的赤色,这是忠义之心色,也是炎汉之颜色。”
“而刘昭青,在我眼中却是一半赤一半金。”张让再看向刘昭青。
“我本以为你应该会靠近前者,所以那日才那般与你说,但如今你不听我言,主动参与今晚之攻皇宫,那么,你之心,我也能知晓。”
“你志不在王侯,你想要取的是天下,我说的对吗?大汉昌平侯。”
刘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