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了摇头,“还好昭青,你之才能撼天动地,否则……这大汉又要失去一位栋梁了。”
这话太过美誉了,刘昭青都有点不好意思,所以他刚好借此机会,向蔡邕问了一些自己在意的问题,也借此转移话题。
第一个就是这“天生异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蔡邕解释“天生异象”是沟通天地,被天地极度认可的表现。
诗赋与学作或是其它文字作品,单纯写出来并不会引起天地异象。
就比如刘昭青此时若是提笔再写一遍《将进酒》,因为其没有智之天赐,沟通不了天地,那自然也不会引来破天而来的黄河水,更不会引来瑞兽布泽。
只能是拥有智之天赐者,将自己心中之意融合于笔上,才能达到最基本的前置要求。
但一般没有人杰会用天赐来书写,除非是对自己的作品极度自信,毕竟这种做法,成功倒是还好,一旦失败,那修为大损不说,己智都可能下跌,变成痴呆都不是不可能。
荀彧也差点如此,还好当时他与卢植和郑玄就在其旁。
但就算这样,这传万世之作也差点被十常侍所毁,最后陛下本人出手才终定下大局。
听完之后,刘昭青也是一阵庆幸。
那这么看自己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这环节但凡出一点问题,不仅自己的计划失败,荀彧也有性命之忧。
“那接下来,昭青你有何安排?”蔡邕回答完刘昭青的问题后,看刘昭青似乎有所思索,便问道。
“我准备在蔡公府中住两日,等此事热度平息后,再去与荀彧汇合,然后再谋定……葬阉党之事。”
“葬阉党?”蔡邕惊讶,“你……你还想着葬阉党?”
“可你之势……与十常侍相比,犹如萤火对皓月啊。”
蔡邕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不过表达的意思倒是没错的。
“萤火虽小,但也能照亮一方天地。”刘昭青微微一笑。
“既然蔡公与郑公,还有卢先生将我救出,那我自当为萤火。”
看着刘昭青,蔡邕良久轻声一叹:“这点,我倒是不如你这后生。”
越活越担忧,越老越有所顾忌,蔡邕做不到如刘昭青这般热血。
刘昭青反来安慰蔡邕,以大儒之身份来挑战十常侍,已是超过朝中大半士族儒士了,随后蔡邕家的佣人也是将做好的菜肴一盘盘呈上来。
饭间不语是礼仪之一,蔡邕等着刘昭青吃完饭后,才终于忍不住开始询问诗作之事。
对于蔡邕的好奇与疑问,刘昭青也是尽数回答,遇到一些不合适解释的,刘昭青统统都说是自己梦中所想。
就算是前世历史的汉代,人们对“梦”都非常看重与相信,更别说这神话汉末了。
所以刘昭青的解释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反而蔡邕听了刘昭青的解释完全明白诗中含义后,在原地怔然半晌。
口中念叨着什么刘昭青梦中的应该就是大汉再兴的盛世了。
他虽也许亲眼看不到大汉再兴的那般盛世,但此时却能从刘昭青诗中感受出来,顿时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不枉矣。
想着想着,蔡邕居然就老泪纵横起来,这让一旁的刘昭青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还好,这时候那小蔡琰从门外抱着一沓纸就走了进来。
在踏过门槛的时候,蔡琰停了一下,然后将脚抬老高,小心翼翼跨过去。
她摔倒没事,可手中的纸是父亲极为重视好纸的,摔破了就不好了。
“父亲,纸来了。”
见小女进来,蔡邕也赶忙抬袖擦去泪水,随后迅速整理好情绪,便对刘昭青露出了笑容。
刘昭青也明白蔡邕想做什么,点头答应。
接着等蔡邕府中的其余佣人将名贵的毛笔等其余文墨、与散发着特殊木香的精致长案搬了过来后,刘昭青便抬起衣摆,坐到了案前。
本来佣人都准备走向刘昭青的时候,在蔡邕身旁的小蔡琰忽然举手。
“我,我来研墨!”
蔡邕看向刘昭青,刘昭青当然是欣然答应。
蔡琰立马露出喜色,娇嫩的脸上现出两个小酒窝。
走到快到其胸口的长案前,将袖子后褪,双手拿着墨研,认真开始研起墨来。
书香门第出生的才女从小耳濡目染,见到被父亲如此礼待的刘昭青自然心生好奇,得知其要写诗时,心中就明白这必定不是平凡之作。
鼓起勇气冒着让父亲生气的风险,她举手了,还好,父亲没生气,而且这位帅气的大哥哥也没生气。
他提起笔,沾上墨,略微停顿片刻后,轻声说了一句:“潦草点应该更好。”
随后,当刘昭青挥笔,犹如龙腾于云般在白纸上飞舞时,蔡琰的大大的眼睛就睁得更大了。
一旁的蔡邕双眼明亮,又高兴的合不拢嘴。
原作虽然被陛下拿去了,但这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