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陛下,您不必为微臣今日的言行而感到困惑或者吃惊,名声对微臣而言确实十分的重要,但是跟大唐安危比起来,微臣的名声实在是九牛一毛的事情。而社稷中,除了包含微臣,也包含房相杜相我们这一批老臣的心血。”
“无数的经历表明,如今陛下您需要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四方的平定之上,而微臣现在能极力所做的,就是来为陛下您分担忧愁。”
然后魏征仔细地分析道:“人心其实是最重要的,人心不稳,那么在战争之初就已经处于下风。而在山东、河北之地,不仅需要充足的粮草,目前更为重要的就是平定浮动的人心,然后此时此刻,当务之急是筑起双重的防务线。”
言下之意,这么重要的任务除了像他魏征这么能力强悍的臣子,其他人根本是胜任不了的。皇主的目光中出现了一丝怀疑,看着眼前精神抖擞的魏征,不无担心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你对这件事情有如此强大的自信?为什么你就会确信朕会准许你的要求?”
之前李治差点儿被魏征的话气晕过去,而现在魏征轻描淡写的几番言辞,就指望着皇主原谅他之前的过失,将重任托付给魏征。这念头也太放肆了。
“您说的对,微臣平时只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但如今在这么勇猛的局势之下。上,也只有微臣前去才能稳住局面。”
而此时,房玄龄、程咬金他们也拜在了朝堂之下,而房玄龄甚至很自信的,为魏征前去向皇主打了保票。
其实,魏征心里最担忧也最气愤的是吐蕃的大相禄东赞,唐军一路的阻拦,可这家伙竟然逃过了一重又一重的阻截,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禄东赞其实一直留在长安,就是为了稳住大唐的政局,众人这才晓得吐蕃人的精打细算。
这个消息对于长孙相来说无疑是平地起惊雷。要知道,禄东赞在长安那会儿,可没少给长孙家的买卖添薪加力。
这个节骨眼上,吐蕃人翻了脸,针对于长孙无忌的弹劾奏章就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他的心上。
凭着自己多年来对剑南道的熟悉,魏征觉得这帮吐蕃人是在放烟雾弹,干扰众人视线。不过顺着剑门关一路走来,没有遇见大的波折,也到还罢了。
唐昊的心里乱的就像一锅煮开的沸水。要去支援远在龟兹的郭大帅,首先得收拾完出现在守捉城旁出现的匈奴人和突厥人,可是这些家伙就像稻田里的害虫,杀了一波又上来一波。
死死的将镇国将军拖在了这块平原上,几千枚匈奴人和突厥的首级一层摞一层的,摞在荒原之上,髭狗都来不及啃食,半空盘旋的乌鸦,空气里弥散着腐烂的血气。
郭大帅带着自己的儿子和部将们已经在龟兹坚持了六十多天,杜如晦担心唐昊此次去支援,万一遇着个埋伏,那整个大唐北庭军就被一锅端了。
自己和唐昊的性命不算什么,可大唐的军事实力就会受到重挫,作为一个侍奉三朝皇主的老臣,杜如晦不得不谨慎,甚至他都在劝说唐昊放弃支援的意图。
“能把我吞下去的人,还没有诞生于世。”唐昊对自己十分有信心,突厥人要是敢给自己设埋伏,那大家索性就来个尖刀对尖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