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整支大军,全部登上了这座武将心中的圣山。
山顶上,当初留下的汉碑已然消失不见。
或许,在岁月的长河中,自然分化。
亦或许,这块屹立在外族人心头伤疤,是被人刻意损毁。
但这一切,已然不重要了。
唐昊缓缓伸出手臂,道。
“筑坛!”
一声令下,无数的唐军骑兵们,尽数行动起来。
既然要祭天封禅,该有的仪式肯定是不能缺失的。
一块块巨石被凿碎,平整,显出大小错差不大的石砖。
一座祭坛在一块块石砖的铺砌下,慢慢成型。
自古以来,封禅便是由帝王主持。
但这一次,不一样。
乃是唐王亲自许诺唐昊。
封,祭天。
禅,祭地。
泱泱华夏几千年,头顶万里苍芎,脚踩广袤大地,顶天立地做人乃是世间铁血男儿。
然而能在这天地之间,筑坛祭天,焚香祭拜的便是与上天之子,乃是与上天交流的唯一人选。
今时今日,能享此殊荣的,除了唐王,便是唐昊!
长安城。
繁星璀璨,点缀着漆黑的夜幕。
唐王屹立占星台,负手而立,抬头看天。
大军北征已有一月时日,关于北境的消息,仍旧停留在阴山伏击一事上。
如今的金帐王庭,战况到底如何,唐王也摸不清楚。
而此时的唐王已然得知,西突厥蠢蠢欲动,东西突厥大军联合,乃是连唐王都不敢想象的事。
东突厥是否已经覆灭,乃是卡在唐王喉间的一根刺,让他坐立不安。
背着的右手,食指有节奏的敲打着左手手背,片刻后停止下来。
“淳风,朕有一事,悬在心间,你可否为朕解答。”
沉稳的声音传开,身旁毕恭毕敬站立的声音,弓着身躯,谨慎的答道。
“陛下请问。”
这个年轻的身影,正是道门新一代的传承人,李淳风。
如今的李淳风,正是在太史局任职,承担着观天象,推吉凶,颁历法,正妖言的重任。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迷信的。
普遍的认为,地上发生的大事,上天都会给出相应的指引。
因而天象的异动,往往能够带来一些预兆,监天官的职位就显得格外神秘且重要。
即便是英明的唐王,也会在某些悬而未解的事情上,观察天象,在苍穹之中,寻求一个答案。
唐王缓缓地下头颅,转过身来,缓缓道。
“东突厥一战,关乎大唐国运,如今西突厥又有异动,似有与东突厥联合之势。”
说到这里唐王缓了缓,踱上几步,继续说道。
“这一战,咱们大唐,可不能败啊!”
语气之中带着一抹沧桑,甚至于夹杂着一丝丝的自责。
在这段时日之中,唐王一直在想,某些时候,是不是自己操之过急。
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想将这北境之地安顿下来,才一时犯浑,迫不及待的发兵北境。
但事到如今,箭已离弦,也再也不可能收回来了。
眼下,唐王也只能祈祷,那个屡次带来惊喜的年轻人,此番会在北境的战场上,再创奇迹。
听闻这声问话,李淳风凝视着星空良久,身形一僵,转而恢复常态,道。
“陛下可知这天上的中宫之位?”
闻言,唐王再次扬起头颅,抬手指道。
“可是那小勺形的星宿位置?”
李淳风微微点头,应道。
“正是!”
作为新一代的道家接班人,李淳风在天象一学上,颇有些天赋。
入世之时,颇具一些民间传奇色彩,深得唐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