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想同流合污,谁也不想助纣为虐!
可谁又想拿亲人的性命来做一场赌注呢?
一个。
俩个。
三个。
大殿上,屈服的臣子渐渐多了起来。
不多时。
大殿上,文臣队列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些陛下心腹,仍静静站在那里。
目光从这些走出的臣子脸面上一一扫去。
这些曾为大唐江山呕心沥血,前赴后继的人,此时已然屈服。
大唐几十载基业,竟在这一刻崩塌,瓦解。
高士廉眼眶红红,目光跟随着这些年逾半百,或是正值青壮年鱼贯而出的臣子们移动。
心中却在暗暗滴血!
或许是年事已高,这些老将们已然没了当年那股热血,或是多了些亲情的牵绊。
或许是这些臣子们,舍不得这一官半职,更舍不得那即将高升的职位。
一炷香的时辰。
整个大殿中。
跪着的,躬身的臣子已然超了半数。
看着这一切,侯君集眼眸深处渐渐露出一抹兴奋神色,昂首挺胸的站在台阶下,仰视着台上的李承乾。
“太子殿下!”
“这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说话间,侯君集缓缓半跪拱手,道。
“恳请殿下请出吏官,改写唐史,操办登基大典!”
话音刚落,身后臣服的大臣们,也缓缓跪了下来。
群臣身后的士卒们,也缓缓跪拜在地,齐声道。
“恳请殿下登基!”
李承乾俯视着殿下臣服的群臣,面上笑意更甚,缓缓站了起来。
群臣臣服,匍匐脚下。
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切的映入李承乾脑海。
不觉间,李承乾心潮激荡,大手一挥,霸气说道。
“好!甚好!”
“宣吏官!”
未时。
一团阴云压了过来,天光仿佛在云中隐去,整个皇城黯淡下来。
旌旗绵延,成片的黑云之中,一身甲胄的唐昊立在乌骓之上,遥望着长安城门。
那城头的士卒比之往昔,有所增加。
其间,隐隐能看到一些御林军的旗帜夹杂其中。
自从今日吴通急报,太子率兵入朝后,唐昊便有所察觉。
直到那调派入城的士卒再次传来,皇城调兵的异动传来。
唐昊更加肯定,宫中已然政变!
储君之争。
这一天终是到来了!
七万新兵士卒在半个时辰内,尽数集结,在唐昊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进发皇城。
嚓嚓嚓。
整齐的衣甲摩擦声中夹杂着咚咚的脚步声,打头的三支兵卒方阵,径直朝着那城门涌去。
脚步隆隆,踩踏着黄土大地,似要将这大地撕裂开来。
巨响传来,守城士卒,眼角抽动,扭头间,一片黑云乍现天际,向着城门快速逼近,
下一刻。
城头上,沉寂几十载的警铃在这一刻,终是响起!
环头豹眼的守城将领,双手撑在那坚实冰凉的城墙上。
一双眼眸朝着那滚滚而来的阴云扫上一眼,眸子之中,闪过一抹狠厉。
“准备迎敌!”
传令士卒,奔走城头,嘶喊道。
“各部警戒,准备迎敌!”
那将领猩红披风在寒风中翻飞,喝道。
“取兵刃来!我倒是要看看,谁这般大胆,竟敢在皇城动兵!”
说罢,厉喝道。
“随我出城!会会去!”
打着黄旗的三千人马,随着那将领涌出城门,在长安城前,摆开巨大阵势。
披甲持盾的士卒列在最前列,一面面包裹着铁皮的盾牌轰然砸向地面,组成第一道盾墙,严阵以待。
黑色阴云,转瞬即至!
待看清来者,守城将领神色一凛,冲着乌骓上的身影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