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这番话,身为皇子的李泰,心中骤然一沉,一抹阴云笼罩心头。
李泰的目光缓缓从高士廉身上移开,看向侯君集,带着隐隐颤声,道。
“侯……侯将军,依你来看……”
话音未落,李泰的眼眸之中映出侯君集缓缓点头的画面。
下一刻。
一颗心被莫名的揪了起来。
此一战,大唐精锐尽出。
此一战,大唐唐王孤身犯险!
李泰的嘴唇隐隐颤抖起来。
这一战,不仅仅关乎到,大唐在西南之地的威望,更关乎到,整个大唐局势的安危。
倘若此一役失利,大唐的西南之地便再无镇守驻军,完全洞开与吐蕃蛮夷的眼前。
更悲凉的在于,到了那个时候,李承乾纵然在宫中发动政变,也全然是顺应天命,使命使然。
而自己这个魏王,却变成了一个以下犯上的谋逆之臣。
想到此处,李泰的额头冷汗涔涔,手心冰凉。
“不会的!父皇不会有事的!”
微颤的声音从李泰唇中倾吐出来。
撑着沙盘边缘,李泰喘着粗气,眼神之中已然一片迷茫。
一双大手轻拍着李泰肩膀,尖细的声音轻轻传来。
“陛下身边,有大唐军神李靖坐镇,定然能想到这些!”
“更何况,陛下乃是大唐天策上将,这等显而易见的常识,陛下又怎会不知?”
这番话语不仅仅安慰的是惊魂未定的李泰,更是在安慰这些面色凝重的群臣。
经荣公公的提醒,高士廉恍然间从思绪中醒悟过来。
对于行军打仗的老将而言,深谋远虑,细思入微往往更能看清局势。
也就是在方才,这位年岁已高的老将,竟乎沉浸在这战事之中,而忽略了周边的群臣。
对于战事前线,如实禀报,定然有益无害。
但对于朝中来说,稳定大局,安稳人心,才是上上之选。
幡然醒悟的高士廉放眼四望这压抑沉重的厅堂,轻咳两声,道。
“诸位!莫慌!”
“战事变幻莫测,前线将帅之才,数不胜数,更何况咱们大唐军神乃是第二次征讨吐谷浑,右翼率军的也是轻车熟路的牛将军。”
“陛下能毅然决然的继续南下,定然是看到了某些我等不知的契机。”
说到这里,高士廉歉然一笑,道。
“老夫在这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侃侃而谈罢了!”
此言一出,紧张的氛围为之放松下来。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朗声一笑,道。
“老匹夫啊老匹夫!你这番可是将众臣们吓的不轻啊!”
听闻此言,群臣哈哈一笑,先前的不安也随之消散大半。
知者自知,明者自明。
在场的大臣中,一些文臣对于战事认知不足。
在几句嬉笑话语之中,心中那股不安之感已然消去大半。
但对于深谙兵法,熟知行军打仗的武将而言,心头的担忧更甚。
高士廉和侯君集所言,乃是实情。
尤其是侯君集,凝视着那高低起伏的沙盘,眼中忽闪着一抹光亮。
此时此刻,西南战事已然进入了最为险要的时刻!
吃紧的战事,无疑会吸引朝中众武将将目光聚焦于朝外。
此时也正是自己劝服李承乾的最佳时刻。
对于耳边众臣间的安慰话语,侯君集充耳不闻,心中一直盘算着怎么能说服这个太子。
乍一下朝,侯君集便匆匆回府。
在略微休整后,悄无声息的进了东宫。
偏殿之中。
鼎炉内,炭火烧的正旺,殿侧的香炉中,青烟袅袅,阵阵清香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