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已然摆放在巨大的长案上。
唯独,此时此刻并未见李泰的身影。
唐昊收回眼帘,举目四望一眼,朝中大臣已尽数到齐。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站在群臣最前方,此时面现狐疑之色,不时的向着庙门张望一眼。
见状,唐昊瞥上那洞开的庙门一眼,心中也微微起疑。
自暂代唐王管理朝中政务以来,李泰细致周密,将整个朝堂上下打点的井井有序。
这拜斗祈福乃是国之大事。
李泰断然没有来迟的理由。
莫不是李泰出了事故?
刚想到此处,一个急躁中带着埋怨的声音,骤然响起。
“魏王这般拖拉,却是有些过分了,错过这良辰,这等盛事可就此作罢了!”
这声呼喝,在这乱哄哄的声音之中格外响亮。
一时间,不少人也随之附和起来。
“崔大人说的是啊!这可是国之大事,魏王对于这等大事却如此怠慢,这等态度,怎么让群臣放心。”
“就算有百般理由,也应该提前通禀一声!且不说这文武百官尚在等待,庙外尚且还有百姓,道人候着呢。”
“哎!魏王毕竟还是年轻,在这些时候还是有些欠妥。”
群臣之中,你一言我一语的对着李泰迟到一事抱怨纷纷。
有了这几位大臣的带头,整个祈福的会场之中嘈杂声四起。
听着耳边的声音,唐昊的目光一一向着这些老臣扫去,一看之下,心中猛然一沉。
这些发话的老臣中,多多少少均和前朝能扯上一些联系。
这些老臣竟是吴王的拥护者。
想到此处,唐昊似是瞬间明悟过来。
这场宫中政变,只怕不单单是魏王和太子之间的暗斗。
期间也有着吴王悄无声息的掺杂!
莫名间,唐昊眼角抽搐,暗暗咬紧牙关。
在这以前,唐昊的注意力全然放在了魏王和太子身上。
想不到这宫廷权力争斗的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乃是吴王李恪。
想到这隐藏在幕后的人,唐昊后背一阵凉意。
看来,在今后的行事中,还要注意这位甚是隐蔽的李恪。
咣。
钟声敲响,吉时已到。
两位道人缓缓睁开眼帘,看了看空无一人的高台,对视一眼,均是满眼疑惑。
沉默片刻,一位白须垂至胸前的道人缓缓问道。
“魏王为何此时还未出现?”
对面那道人眉头微皱,道。
“贫道也并未得到那要重新择日,或是有事在身的消息。”
“如此下去,祈福今日便无法继续。”
这清冽的声音恍如幽谷中的潺潺溪流一般,空灵响亮。
声音虽小,却已然传进了前排几位老臣耳中。
拜斗祈福取消。
这一举动,无疑使在场众人极为不满,
不知礼数,视国事为儿戏的言语不绝入耳。
纷乱嘈杂之中,门口传来一声呼喝。
“魏王遇刺,祈福择日举行!”
这声雄洪的嘶喊声在乱哄哄的声音格外突兀。
刹那间,嘈杂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面露一抹惊疑,看向门口。
听闻到此消息的唐昊,身形一震,猛然扭头,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
门口处,一家仆模样的青年伫立门口,正大声重复着方才的话语。
见众人看来,家仆喘息一口,继续说道。
“刺客当场毙命,魏王已回府休憩。”
闻言,众臣皆是一愣。
皇城之中,朗朗乾坤,竟然有人行刺皇子!
更是在祈福的道路上!
响亮的声音传至唐昊耳畔,唐昊瞬间在脑海之中出现一个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