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办?”
另一个使臣插话道。
“咱们就这般等着?”
“这几番入唐,均是毫无结果,此次更是被唐王直接喝退。”
禄安赞接话道。
“此言差矣。”
“前两次乃是吐蕃国政局动荡,新的可汗尚未完全站稳,大唐不愿和咱们建交,态度强横也实属正常。”
“此次却不同,吐蕃国如今雏形已成,今非昔比。”
“反观大唐却是四面强敌林立,纵然大唐强盛,可以经受一次战火洗礼,但接二连三的战火,纵然也是承受不起的。”
吐蕃王子自斟自饮一杯,神色格外悠闲,轻描淡写的说道。
“吐蕃依据高原地势便可阻止不少打主意的人,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期,若是贸然发兵,定然得不偿失。”
说话间,瞥向那使臣一眼,道。
“发兵乃是下下策,能坐收其利的事,何必要动武力。”
那使臣缓缓点头,但随即却面显疑惑之色,问道。
“王子,既然吐蕃占据了地理优势,又何必非要迎娶公主呢?”
“可汗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统一青藏高原自然不在话下。”
“娶了长乐公主,岂不是无形中许下不会染指中原的意味?”
闻言,突厥王子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光芒来,缓缓道。
“大唐在心安地带驻守的大军正是为了遏制吐蕃,数量庞大,不得不防。”
“迎娶公主不止是给大唐缓解,重中之重那是给吐蕃自己一线发展生机。”
说罢,突厥王子脸上浮现一丝冷笑,道。
“至于你所说的许诺,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普天之下,只有成王败寇,若是吞并了大唐,又有何人在乎你是否迎娶了大唐的公主呢?”
“更何况,我已娶妻,依据习俗,大唐公主也只不过是一介妾室罢了。”
那使臣‘咦’了一声,道。
“如此说来,大唐公主入嫁,也就意味着会低人一等了!”
……
长安城。
郡王府。
书香雅阁,李晦端坐案桌前,手中提着毛笔,笔走龙蛇,一幅俊秀的字迹跃然纸上。
书写间,一声急促的呼喊声自外传向屋舍内。
“小王爷,不好了,听说吐蕃前来和亲了!”
片刻间,一位年轻的管事进入屋内,神色慌张,额头上大汗淋漓。
李晦瞥了那管事一眼,目光继续转移到那字帖上,微微皱眉道。
“何事。”
那管事抹了把额间汗珠,急道。
“小王爷,属下听闻那吐蕃使者已经面圣,有和亲之意!”
李晦手上一顿,停了片刻,又接着缓缓书写起来,漫不经心的说道。
“这又有何惊慌?这吐蕃使者又不是第一次来到长安了,和亲之事提过也不止一次,每次皆被唐王拒之门外,难道……”
说话间,李晦心中一紧,手上一抖。
一片墨迹从那笔尖晕染开来。
“唐王……同意了?”
说话间,心中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长乐公主乃是天人之姿,论长相是排在长安城首位。
一首曲艺才华,也在长安城中极富名声。
引得无数王公贵臣倾慕不已,当然也包括这位郡王之子。
管事也知道李晦对于长乐公主的倾慕之心,因此私下中替这位公子哥打探过不少长乐公主的事迹。
此番打探到吐蕃这一举动便立马前来汇报。
见李晦如此紧张,管事如实说道。
“唐王并未立即答应,但吐蕃愿意一迎娶长乐公主作为条件,来助唐平定边境,甚至愿意发兵助唐!”
“现如今北境战局尚不明朗,早朝完毕不少老臣们有些劝谏唐王和吐蕃交好,来缓解北境战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