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婉清代表大唐军士向襄城子民致敬!”
说罢,李婉清伫立城头之上,向着下方忙碌的百姓们深深鞠了一躬。
这一刻,身后那些守城的士卒,也纷纷肃然站直,向着这些民众们,鞠躬揖礼。
刹那间,原本蒙上一层死灰的襄城再次热闹起来。
有了这些襄城百姓的加入,修缮城墙,托运死者尸体,收集箭羽的工作倒是进展的相当迅速。
然而出人意料,直到黄昏,不知是何缘故,那远处的突厥士卒竟是完全没有发起攻击。
对于这个消息,城中百姓不解,大多数士兵不解,然而李婉清心中却是有数。
李婉清知道,这不是突厥人给他们一个养精蓄锐的机会,而是突厥人在等一个时机。
一个一举拿下襄城的契机。
也许就在明天,一场更为猛烈的战事就将在这襄城爆发!
经过一日一夜的奔袭,黄昏时分,唐昊率领两万士卒就地扎营,此地距襄城已只有一日行程。
兵法有云,日行三百里,必阙上将军也。
面对已经开战的襄城,唐昊也不敢大意,更不敢如同前几日那般,带着一群疲惫之军,接近襄城。
此时唐昊心中祈祷着五千士卒能守住襄城,如今而言,没有斥候从襄城传来的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
毕竟,没有消息传来,便意味着襄城至少目前还没有被攻破。
然而事与愿违。
就在大军刚歇息半个时辰之时,一匹快马飞奔而来。
人未至,声音已经传来。
“将军,襄城急报!”
闻言,唐昊心中一紧,眉头紧锁。
难道襄城已破?
“快讲!”
那斥候抹了把脸上汗珠,喘着粗气,道。
“昨夜,万余名突厥士卒火攻襄城,好在李校尉奋起抵抗,挡住了攻势,保住了襄城。”
襄城未破,唐昊心头缓缓放松下来。
李婉清一向心性好强,有她的驻守,唐昊倒是多了一份安心,但转眼间却是一阵揪心的痛。
对于火攻而言,在此前还是很少的,想必这场战事相当惨烈了。
关于李婉清和唐昊的婚事,大唐无人不晓。
对于这对新婚燕尔,现如今襄城危在旦夕,唐昊夫人尚在苦守襄城。
一时间几个将官都望着唐昊,等着他决定开拔的军令。
唐昊微微抬头,望着那些殷切的眼神,沉吟片刻,道。
“全军整顿,一炷香后开拔,解救襄城!”
……
德阳中军大帐。
李靖站在地图前,正和几个副将分析着战局。
蓦然间,军帐外传来一声斥候的声音。
这声音听起来疲惫不堪,甚至有些中气不足的感觉。
闻言,军帐中所有人神色微变,扭头凝视着营帐门口。
片刻间,钻进来一个斥候身影。
乍一看那斥候打扮,军帐中所有人无不脸色骤变。
此时,那斥候头鍪已经歪斜一边,身上的铠甲残破不堪,甚至有些地方有些烧焦的痕迹,几抹焦黑映在灰头土面的脸,看起来格外狼狈。
这位正是经历过昨夜大战,待战事一止,便马不停蹄飞奔而来的襄城斥候。
斥候乍一进帐,似是站立不稳一般,跪倒在地,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大……大帅,襄城危机!万余名突厥士卒……火攻襄城,城虽守住,但突厥士卒仍在十里外扎营,全城士卒,百姓危在旦夕!”
看见那斥候的模样,李靖大惊失色,恍然从座椅上面站了起来。
当听完那斥候的急报,李靖脸色骤变,想不到在一夜之间,襄城竟经历了如此惨烈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