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长乐公主和李承乾心中更疑惑了,但也并没有多问,缓缓落座。
待众人坐好后,程处亮开口问道。
“北境的消息,诸位可曾听说?”
房遗爱沉声道。
“如今突厥大军压境,我方正面战场人数完全处于劣势,大唐士卒占尽劣势,不知道,此番唐王要如何决断。”
这番言语之中,满是担忧之色。
李思文撇撇嘴,不屑的看了眼,朗声道。
“如何决断?自己是派兵增援了,我大唐六十万兵卒,还会怕了他突厥蛮夷?”
坐在对的李晦,用那种近乎看傻子一把的眼神,盯着李思文,却不言语。
李泰缓缓走了出来,沉吟道。
“此时朝堂之上,自然是需要增兵的。只不过却是不知道,这陛下会派何人前去领兵,也不知道,能调多少士卒前去支援。”
闻言,李晦道。
“家父尚未接到调任的旨意,如今来看,鄂国公被派遣的机会似是更大一些,只是这调兵,多半也只怕只会调集三四万了。”
当今长安,可用大将,怕也只剩英国公李绩和鄂国公尉迟敬德了。
至于其他的,要么年岁已高,要么身体抱恙,不能出征。
在这些人眼中,年轻一代的翘楚,怕只是只有程处默可堪大任了。
毕竟程处默戍边多年,有些团战经验,已经被指派去了沙场。
而苏庆节却一直跟在家父身后,也并未经历过大风大浪。
唐昊更不必说,虽立过奇功,但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长乐公主双手合十,轻声说道。
“但愿天佑大唐,能够大败突厥,平定北境,永远平安。”
其他人也神情肃穆,缓缓站起,道。
“天佑大唐!”
“天佑大唐!”
李泰环视一周,笑了笑道。
“好了,咱们便不聊这些事了,咱们身在长安,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安心打球吧。”
很快,场上再次热闹起来,一大批青年才俊很快便融入到这欢乐氛围之中。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贵族,有人在歌舞升平中喜笑颜开,而有些人却不得不昼夜兼程,背负着大唐命运一路奔波。
大同城,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
连续三日的奔波,唐昊所率领的两万骑兵再次精疲力尽,已经到了极限的边缘。
骑在战马上的唐昊,拍了拍僵硬的脸庞,强忍着赶走了疲态。
尘土滚滚,蹄声隆隆。
两万精锐士卒紧紧跟唐昊身后,四万匹战马被夹在奔驰的骏马之间,一路向着大同府而来。
夜色依旧。
江夏郡王李道宗,带着百余名甲士,等候在大同府外。
两天前,来自皇城的消息,将有一支两万人的部队,会途经大同,进行补给休整。
至于其他消息,字条中并未提及。
此时此刻,李道宗还不知道,这支骑兵到底是何使命,更不清楚,带领这支骑兵的将领究竟是何人。
“将军,他们来了。”
副将提醒了一声。
随着这声音,李道宗向远方眺望而去。
就在那黑暗中,地平线上,一排黑影火速朝着这边而来。
隆隆马蹄声,由远而近。
蒙蒙亮中,李道宗凝视着最前排的那个人影。
恍惚中,李道宗依稀看见那个身影,似乎觉得在哪里见过一般。
待走到近前,李道宗看清那张年轻的脸庞时,都愣住了。
唐昊!
竟然是唐昊!
唐昊走到近前,勒住马匹,翻身下马,拱手抱拳,道。
“末将,见过江夏郡王。”
这声音之中,夹杂着满满的困顿和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