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才终于敢将这久束的情感放上一放。
无他,只怕情过浓而已。
西行寺幽幽子,单这“西行”二字,便觉说不出的浪漫与瑰丽,更别提“幽幽”中的那份清冷绵长又缥缈无迹的意境了。
少年的我便被这文字中所蕴含的魅力所吸引,随后义无反顾地在东方的行路上愈行愈远,最终萌生以文字为这个世界添上色彩的念想。
说到幽幽子,西行妖自是躲不过的话题,西行妖也就是西行樱,世间被称为西行樱的花木,即位于京都胜持寺的那一株西行法师手植的樱花树,名声最响。
虽然是十一月,虽然路途遥远,但也许此生也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所以,下一站,胜持寺。
胜持寺位于京都西北境,当地地名【洛西】,我留心了一下,京都有洛东洛西洛南洛北。原来当年嵯峨天皇将模仿隋唐都城格局的京都一分为二,左半称作洛阳,右半称作长安,后来因为长安部分不适宜居住,居民大多迁至洛阳,于是洛阳和京都就画上了等号,以至于后来衍生出了“上洛”这样的词。
因为车程很远,朋友实在提不起劲跟我同去,我便难得孤身一人在京都的街巷里游荡。
下车站点在我印象很深刻的【洛西高校前】,边上就是高中,我对着地图看了许久,原来是沿着高中边上的一条小径往山上走。
此处已是很荒僻了,抬眼望去,便是青山。
站到路中央,我咽了口口水,心里咯噔一声,有种不好的预感。
接下来就是预感成真,这附近全都是孤零零的一户建和旷野田地,一路行来看不到人,也几乎看不到车,而且山道越来越陡,从大约30度角渐渐上升,后来基本稳定在了50度左右,到我爬完这段山道的时候,已经快直不起腰了。
这是一些俯拾所得的风景。
大约40分钟后,我见到了一块牌子,上书【愿德寺】,大喜,这意味着总算到了。
愿德寺和胜持寺一前一后,据说其中藏有日本国宝云云,我当然是选择直接绕过,快步经过一条幽深小径之后,胜持寺的姿态展现在我眼前。
(由于字数过多,为免收费,分成上下两片,大家见谅。)
其三 厌离秽土 欣求净土(下)
胜持寺又称花之寺,山门很小,寺内寂静,鲜有人迹,扑面而来的古朴和宁静让汗流浃背的我顿感沁凉。
门房里有位中年女性向我收了门票,我递上朱印账,她会意点头,示意我转进参观。
我没有管顾一切其他风景,径直转向寺内深处——【西行樱】。
当然谈不上什么难以言喻的震撼,毕竟只是一株古老的樱花树,让人产生精神共鸣的更多的是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蕴,这些我都知道,都明白。
但…我还是来了。
站在最可能成为现实与幻想的交界之点,我终究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慨。
把这株樱花树从各种角度一通好拍,还想着脑补一下春天时的盛景,但想到西行妖可是一株永远也不会开放的樱花,我会心一笑,不再去想。
另外,这盘根错节甚至翻到地面上的粗壮根系,也给了我一种这是否真是一株樱妖的错觉(笑)。
胜持寺很小,除了西行樱,便止有一间摆着西行法师像与药师如来像的佛堂,边上还另有一间经堂。因为禁止拍照,我没有打开手机,只在佛堂内静坐了片刻,此时身上的汗已散干净了,坐在堂中嗅着熏香与佛像相对,心神渐渐平静,远路的疲累和焦躁被尽数抚平。
再在寺中逡巡,俯仰之间,也见了不少静谧的小景。
准备回程时,径自到门房前,房内无人,朱印账静静地躺在前台。环视四周,院中亦无人,只隐约能听见后厢经堂里诵念心经的低吟浅唱。
彼时无端想起高中课堂上往幻想乡心驰神飞时手抄的伊吕波歌。
花虽芬芳终须落,人生无常岂奈何,俗世凡尘今朝脱,不恋醉梦免蹉跎。
11月16日 夜深醉忆京都
第八十五章 见神
“轰!”
铺满白玉的宽阔庭院里,此时正有一道巨大的裂隙如崩坏般迅速扩张开去,仿佛有只巨手生生将地面撕裂。
鑢七实平静地站在裂隙发端的中心处。
单薄的浅绿色衣裙在呼啸的劲风中猎猎作响,鑢七实舒展看似轻柔婉转的肢体,在满庭白玉的映衬下美得好似一张画卷。
但顷刻间,杀机四起。
鑢七实以手为刀,下一刻便卷起庞然剑气,深紫色的见稽古之瞳将眼前人牢牢锁死。
纵跃。
只一纵跃,风便毫无形象地,声嘶力竭地狂啸起来。
与此同时,战场的另一端,现出一个戴着斗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