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爱吃茶也不爱团茶,偏爱清水泡叶茶喝,我曾听闻,乡野农人多有如此牛饮的,小弟你也未曾去过田间乡里,怎会有这般嗜好呢?”
“时人喜欢以茶熬粥,谓之吃茶,又以香料混成,将茶加工成团饼,谓之团茶,还有各式奇怪的饮法,什么煎茶,点茶,风雅归风雅,却繁琐又耗时。依小弟愚见,饮茶便是饮茶,一壶水,一撮叶,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便是茶之真味了。”
“怪理说得头头是道,我看啊,饮茶的法子再怪,也怪不过你这两片嘴皮。”白映掩唇轻笑,又给白明秋斟上一杯,问道:“对了,刚才那曲子,可猜得出名字?”
“唔...”白舞阳皱起眉。
“那先不要你猜,你给此曲起个名字吧。”
席边的小炉子上不断散发着温暖,映得白映那张写着期待的脸上红扑扑的。
妹红赶紧绷住脸,生怕自己待会儿会笑出来,与明秋共处了这么长时间,她是知道的,明秋取名的品味实在不敢恭维。
“嗯——”
白舞阳仿佛如临大敌般眉头紧蹙,半晌憋出一句:“此曲暖入人心,莫不是叫做‘春暖花开’?”
白映闻言,“噗嗤”一声便笑了出来,妹红即使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免露出些微笑容,显然是忍得很难受。
白舞阳一脸的尴尬之色,“怎么...果然是不对吧。”
“点到了‘春’的题,这一点不错,其他的全部错啦。”白映这会儿方才歇了笑意说道。
“那——”
“好了,还是我说吧。”白映婉然道,“我新作的这支曲,暂叫做‘风过清明’。”
“嗯,是个好名字。”白舞阳马上点头,接着边思索边道,“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清洁明净之风吹起之时,也就是仲春和暮春之交,所以阿姐你说我点到了春字。而清明又有另一个含义,寒食后一日,祭扫先人之时,是为清明节。”
他一愣,旋即恍然抬头,眼中,这位比他大两岁的阿姐,清雅的面容上神情有些低落,但更多的是眼中深深的怀念与眷恋。
“阿姐...是想娘了?”
“娘还在的冬日里,她总会抱着我,围着炉子,说些里短,话些家常,娘走之后,炉边就只剩我一人了。而这个冬天,上天却又赐予我一个围炉而话的人,我想,若是娘还在,咱们就有三个人了,那该多好。不过我不该再奢求什么,这样就很好了,很好了。”
炉火映入少女明澈的眸中,一点点洗去凄色,少年为灵魂深处的莫名冲动支使着,握住了少女的手。
——————————
送上更新。
风过清明,送给一切送别过先人的后人。清明在唐朝是个兼具祭扫与踏青的节日,祭拜先人之后,在明媚的春光中踏青游玩,心情也会不知不觉地舒畅起来。
第六十四章 共雪
“咦,落雪了。”
白舞阳忽得向窗外一指,白映与红袖随着指向看去,果然,入眼便是渐渐纷扬的雪絮。
妹红给炉子添了点炭火,说道,“天寒地冻,大公子,映小姐,要吃些热点心么?”
白舞阳笑着点头,白映也笑道:“劳烦你了。”
妹红出了门去,白映青葱般的一指点了点白舞阳的额头:“还不松手?”
“嘿嘿。”
“男女授受不亲,就算是姐弟,在人前总也该守礼些才是,你呀你,外人面前是威风八面的大公子,怎么到我这儿总没个正形。”
白映嗔怪着,却也没将手从白舞阳手里拔出来。
“因为是阿姐啊。”
白舞阳温声道:“今年冬天阿姐有我陪着,往事若是伤心,就暂且别想,等明年清明,我陪阿姐出门踏青祭扫便是。”
“好,都依你。”
白映眼眸中全是柔光,忽又担心道:“可爹爹说了,不准你我见面,小弟,到时你勿要为此事违抗爹爹啊。”
“阿姐你且放心,我算了算,父亲九月末出征吐谷浑,前线频繁有战报传来,言说战事胶着,如今已是十二月中,天气寒冷,双方应该都鸣金收兵,等待来春。如此,这场仗怎么也要清明之后才打得完呢,父亲哪管得到咱们?至于府里,我说话下去,该不会有人多言。”
白舞阳摆了摆手,笑道:“不说这些,眼看便是年底,阿姐,今年除夕可有甚安排?”
“除夕家宴我向来是没资格去的,往年都是求了厨房大师傅,借了物什,自己擀些饺子长面吃,也无甚安排。”
白舞阳想象了一下这么小的女孩就在案板上辛苦地擀面,挺不是滋味,说道:“今年家宴上该有阿姐了,若阿姐想去,我便回去吩咐。”
白映苦笑一声:“罢了,往年就不曾去,今年也不想例外,绝灵脉本就遭人厌恶,何必因我一人糟了大家过年的喜气?”
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