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住的房子相对要大些有五十来个平方。他家五个孩子,现在只有次子跟他们夫妻一起住,另外的四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嫁出去,大儿子在外地工作,小儿子在公社上班也在那儿安了家。五十平住六口人,住得相对其他人还算宽敞,但逢年过节聚的时候就很挤了。
何国庆笑着说道:“有八十平、六十平、四十平以及三十平的,一栋楼是四十套房子。”
韦东山听了很心动,他跟老伴因为工龄长两人工资都很高,虽贴补了儿女一些但也攒下了不少。他问道:“那这八十个平的房子,大概要交多少钱?”
何国庆笑着说道:“根据我们财务科的预算,砖瓦跟水泥钢筋一平方的成本大概在十块钱左右。可能会有偏差,不过差得不会太大。等房子盖好了,多了就退少了补。”
韦东山又问道:“那等我退休或者死了,这房子厂里是否就要收回去?”
何国庆摇头说道:“退休肯定不会收回房的,等你百年以后若有子女还在厂里工作房子也不会收回。不过若是调走或者犯错误开除,房子要收回,按照市价收回。”
韦东山一听立即拍板道:“那我定一套八十平的。”
他儿子就在纺织厂上班,现在是维修工,就一个小组长。若是他有个万一,现在住的房子厂里是要收回去的。可这新房子却不一样,他死了儿孙只要在厂里上班就能一直住下去。
宣传科的科长戴荣担心地问道:“梁厂长,咱们长原先定的福利房呢?还盖不盖了?”
梁厂长笑着说道:“自然是盖的,按照计划下个月初六开始动工。农科长,这集资建房是采取自愿原则,你不赞同不用定的。”
有些领导存着跟韦东山一样的心思,虽然花钱但儿孙能一直住着就想定一间大的;但有些领导觉得现在住的房子虽挤了点但却不用花钱;有的打着小算盘,想着到时候争取韦东山跟何国庆等人现在住的房子。毕竟他们有了新房,现在住的房子肯定要腾出来。
集资建房这个提议领导全部通过,但愿意掏钱的却只有七个人,其中还包括梁厂长自己。
何国庆有些担心,回了财务室就叫了田韶到自个办公室,将这个结果告诉了他。
田韶笑着说道:“领导有房子住自然不愿意掏钱了。我的目标人群也不是他们,是厂里那些迫切需要房子又无望分到房的人。科长,三四十个平方的房子,也就交三四百块钱了。咱们厂许多员工都是双职工,三四百块钱应该拿得出来。”
就算拿不出来找父母跟兄弟姐妹或者亲戚借,肯定能凑到的。
何国庆沉默了下说道:“小田,若是大家都想等着分房而不舍得交钱呢!”
田韶莞尔,说道:“科长,其他人我不敢肯定,但像李干事、孟会计跟赵会计,他们要知道这事肯定会第一时间交钱的。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筹不到盖房子的钱。”
顿了下,田韶说道:“不过咱们是优先解决住房困难的职工。他们不愿交钱视同放弃,若是没凑齐就放宽条件。”
告知一贴出来,顿时引起了轰动。
柳婉儿听到这消息立即回了办公室,问道:“田会计,集资建房这主意是不是你提的啊?”
“是啊!我也是从爱华姐那儿得到的灵感。”
孟杨很好奇地问道:“李干事说了什么,让你想到这么好的主意?”
田韶笑着说道:“爱华姐说等厂里分房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若是也能像乡下房子那样自己掏钱盖就好了。听了她这话,我就萌生了大家一起凑钱盖房的想法。琢磨了两天,越想越觉得可行。”
孟会计对田韶佩服得五体投地,别人不过顺嘴说那么一句就能从中得到灵感,这也太厉害了。
柳婉儿试探性地问道:“那你会交钱吗?”
田韶笑了,说道:“等着厂里分房不知道猴年马月了,素以我跟厂长要了一个名额。不过这是领导为奖励我特批的,你们若是想交钱定房,还得看看到时候有没有空余的。”
孟会计一听心头火热,准备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也定一间屋。
?第两百九十二章 集资建房(3)
何国庆原本以为公告贴出去没有职工来交钱,却没想告示贴出去没两个小时就有位大姐来交钱定房。
这位大姐是车间女工,丈夫是个搬运工,两人在厂里干了十五年。两人生了四个孩子,加上老母亲,一家子七口人住在十多平的房子。她这条件,完全符合定房的要求。
田韶数了她交上来的钱,发现是四十八张大团结。她数出四十张,然后将另外的八张还给这位大姐说道:“大姐,一个平方暂定十块钱,你定四十平的房子只要四百块钱。”
陈大姐鼓足勇气说道:“田会计,我想定六十平方的房。只是我现在手头只有四百八十块钱,你放心,差的一百二十块钱三天之内我一定凑齐。”
她正在家里忙活,听到邻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