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啊,那我们本是自己人了。”
“由拳市刚解放时候,军管会工作组培养她当车间主任,她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推荐了我。
当时,我们国家刚解放不久,没技术的新工人厂里不缺,像她这样的熟练工人是厂里的宝。
但是,她为了姚美娟的工作,放弃6年工龄,要把自己的工作换给姚美娟。
她对我说:‘陆主任,姚美娟问老公借钱,我们知道她没钱还,看在她老公与我家老邹结义的面上,每月从生活费中挤出20元钱给她。’
我说:‘20元钱不差了,我家开肖平均每人约6元5角钱,无况,她女儿还在吃奶,肯定够了。’
‘她那里够,十天她就用完了,她乘我不在家,骗老邹到她家,做……我多说不出口,晚上老邹和我商量,求你和厂长说说,把我的工作换给她。’
‘那怎么行,你是熟练技术工,她是新手厂长不会同意的。’
‘所以要请你帮忙了,我辞职在家,管儿子把她女儿也带管了,这样彻底解决问题了,’
‘你已经有6年工龄,不心痛啊。’
‘就当老邹还她娘一个人情了,她娘当时一张纸条,救了老邹。’
听她这么说了,我帮她到厂长那里说情,把姚美娟找进厂,从此,你大嫂在家,还要义务帮助她照顾女儿,她家全靠你义兄工资。”
“我留给姚美娟的房产与书画呢?”
“书画没听说,房子卖5000元,三个月就用完,厚着脸面找你义兄处借钱。”
启明妈妈转身和启明爸爸叽咕了一会说:
“你有这样的义兄,是你的福气,看在你义兄脸面,不用商量,我们的意见;启明与萍萍结婚,第一个孩子,不管男女,多姓肖,这样总合你意了吗?”
“好,好,好,谢谢你们,亲家,我们再干一杯。”
启明妈妈接着又说:
“我们也知道,你们请我俩到香港来,不光是四个大人见面,主要是商量孩子们的婚事。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我儿子今年已经29岁了,你女儿也已经27岁了。”
“是啊,所以我吩咐启明,报电报给你们时,要给你们讲清楚,来香港要多待些时间,我想你们待他俩把婚订了再回去。”
“那你们为什么不考虑直接给两个孩子结婚呢?”
“结婚我想分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回到美国,马上结婚。
第二个地方,我们到国内投资,或者按照启明的思路,到上海投资房产,那么离由拳市近了,让他们回由拳市补办婚宴,宴请亲家的亲戚与朋友。”
“那大约什么时候来啊,来迟了,可能小孩也蛮大了。”
“那没关系,最多名称改一下,补办婚宴改为探亲宴了。”
“那为什么一定要回美国结婚,不能在这里一次性把婚结了。”
“亲家母,你可能不知道,萍萍的爷爷还在,他是一定要见到孙女结婚的。
上次家宴,他正好被人请去讲学不在家,回来他知道了,他发了脾气,我近六十岁了,从未见到他发这么大的脾气。”
启明妈妈马上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手帕包,拆开手帕包,把和田玉的手圈放在萍萍面前说:
“萍萍,来香港时,我想到了,拿不出好东西,这是我婆婆留给我的,我送给你,不要觉得太差啊。”
萍萍接过手圈,江嫣帮她戴在手腕上,萍萍举起手腕看看,左看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