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开除汪精卫党籍及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定”。
1月21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中心议题是决定抗战方针及“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
1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声明:与国民党合作但不合并。
2月2日——陕甘宁边区成立生产委员会,开展大生产运动。
2月7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在重庆成立,蒋介石为委员长。
老蒋的最大潜在对手汪精卫叛变后,在国民党里,蒋介石再无掣肘。
汪是孙中山确定的接班人,老蒋虽掌握军权,但是个人资历和威望都无法和汪精卫相比。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用风流倜傥来形容绝不为过。
清朝时期就效仿荆轲,刺杀满清摄政王的风云人物,后被判无期徒刑。
后来民国成立,他作为英雄凯旋出狱,一时成为风云人物。
而后追随中山先生,是孙病重时的代言人,并奉命草拟《北上宣言》及《总理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名言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凭着起草遗嘱的身份,同盟会老党员的资格,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炙手可热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虽然在蒋介石的权力角逐中落败,但在抗战争前,汪精卫还徒有国民党政治领袖的虚名。
但历史后来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位“一表人才”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日本人的汉奸,
现在汪精卫投敌卖国,老蒋再无对手和政敌,开始彻底放飞自我。
开始担任各种各样的职务,大的不嫌多,小的不嫌少,做官做上瘾。
话说老将一开始最喜欢的是总司令这个官职,高端大气上档次。
1925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9年,北伐也胜利了,蒋介石同志觉得老是被称为“蒋总司令”不好,这不是军政府吗?
于是他推动立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然后由身为主席的自己担任(美滋滋)。
虽然从一个“总司令”转为另一个“总司令”,但这是立法赋予国家元首的权力,你们懂的!
不过担任总司令后,总要有个副手和副职吧,于是副总司令就出来的,但这个副总必须自己亲自任命。
然后呢?副总司令总不消停。
蒋总司令任命的每一个副总司令,后来都起兵反蒋了。
先是任命唐生智为代总司令后不到半个月,唐就起兵反蒋了。
不行咱换人,同年10月任命阎锡山为副总司令,半年后阎老西干脆自称总司令,又起兵反蒋。
这个阎老西也忒不地道,再换,于是又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
后面的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了,西安事变,副总司令把总司令抓了……。
娘希匹滴,老蒋从此以后,不再搞总司令这个职位,改为委员长。
以后开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等等,老蒋都是委员长,是我是我还是我!
此外还临时兼任过几个战区首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第八战区司令长官。
除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外,他还兼任过陆军大学、中央警官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的校长。
包括陆军、航空、防空、化学兵、机械兵、通讯兵、宪兵等专业,一律由蒋担任校长,他兼任的军事学校校长达20多个。
这还不算,蒋介石这个人有兼职癖,当时他已经是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统帅,还兼着行政院长、国民参政会议长、航空委员会委员长甚至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这都不算事,还有呢。
中央农民银行理事长,新生活运动委员会董事长,童子军总司令,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中国滑翔总会会长,留日同学会会长,中华复兴总社社长,全球禁烟总司令,厉害吧。
其他社会性团体组织,荣誉性的头衔,也不放过。
中华基督教徒全国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儿童号飞机募捐会会长、中国边疆建设协进会成立名誉会长、南洋华侨协会名誉理事长、武岭中学名誉校长、奉化县孤儿院名誉董事长等等,其具体数目难以统计。
以至于手下只要送审批官职的报告上来时,在组设机构的主席,局长,校长等一把手官职时,老蒋眉头都不皱,批上“自兼”二字。
而他所发布的手令从军国大事到女学生头发的长度面面俱到,令人不堪回首。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老蒋喜欢就兼任呗,但是咱们的蒋介石同志,大权独揽,小权亦不放过。
每逢重大战役,他都要越级指挥至师、团,各级将领往往形同虚设。
这样怎么能打好仗啊。
好吧,吐槽归吐槽,回到正题。
……
江汉平原沙市地区。
这是一座长江边上的小城,沙市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自古就是“三楚名镇”。
历史不亚于附近的荆州城,而且还有湖北省第二大良港,所以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日,沙市城中突然来了大批的卡车,军车和军人,整座城市几乎被军绿色的人潮和部队淹没。
抵达沙市的这支军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的部队。
74军下辖三个作战师,以及军直属后勤辎重等部队。
第58师驻扎在沙市,57师驻扎在荆州,51师驻扎在江陵。
三个师驻扎在该地区三个方向,呈现三角形的布防态势。
从这点来看,74军的王牌师不是浪得虚名。
就算是到后方整编修整,也是没有将部队集中在一个地区,而是布置成三角形,形成有力的支撑状态。
无论是哪一个方向遭受攻击,其他的部队都能尽快支援。
沙市刘家场横街,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师部。
副师长张灵甫站在墙上的地图前,师部参谋长向其汇报;师长廖龄奇以结婚为由回祁阳老家省去了。
张灵甫听后面色阴沉。
74军三个师一向互有竞争互有忌惮。
51师师长邱维达,57师师长李天霞,58师师长廖龄奇三人互不服气。
57师师长李天霞是黄埔三期,邱维达和廖龄奇是四期。李天霞仗着自己资历深,对两人经常用大哥长辈的语气。
邱维达老实本分,不和李天霞计较。可是廖龄奇却不买那个账。
廖龄奇是名铁血军人,当年北伐汀泗桥大战斗,手臂打残不下火线。
最后置生死于不顾,带领部下猛打猛冲在第一线,取得著名的汀泗桥大捷,两次淞沪会战都打出了军人的血性。
而李天霞则是参加围剿红军,内战牛逼哄哄,还自视甚高。
这是其家庭环境造成的。
李天霞小时候家庭环境比较富裕,年轻的时候,李天霞就仗着家里有钱肆意出入声色场所,从军后一直比较顺利,养成了骄横自负的性格。
自然对其它两个低年级的学弟和自己平起平坐有些不满。
于是两人经常斗嘴谁也不服谁。
军长王耀武只好做老好人来调停。
而这次74军来到荆州沙市地区修整。
部队休息、补充兵员、武器、弹药、粮秣、新兵补训,战术训练,等等等等,千头万绪。
还要为下一次作战行动做准备,并做好战备方案。
可以说比不打战还要忙。
可是这个时候一师之长竟然请假回老家,丢下这个烂摊子让从未
做过主官的张灵甫头疼不已。
廖龄奇是湖南人,张灵甫是陕西人,湖南骡子陕西驴,都够倔的。
廖龄奇在北伐汀泗桥的战斗中,被打残了右手。
张灵甫在与日军作战中被打瘸了腿。
一对伤胳膊瘸腿的将军,并肩作战,58师成为74军著名的王牌师的品牌。
外界称为“缺胳膊少腿组合”。
现在那个缺胳膊的师长跑了,丢下张灵甫这个跛子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你说张灵甫气不气?
参谋长接着汇报道;
“师部驻扎在刘家场地区,三个团分别在周围扎营。
辎重后勤单位在洗马池,野战医院选在中学内。
因为医院需要大量的水源,而该校园内多水井,大小有6个之多。
非常适合医院只需。另外,,,,,,,”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师部参谋接听后对张灵甫问道;
“张师长,后方医院打来电话,问是否悬挂红十字旗帜?”
张灵甫正在气头上,一听顿时破口大骂道;
“挂狗屁旗帜。
鬼子要是遵守国际公约就不会在南京大屠杀了。
让他们加紧治疗轻重伤员,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那些伤员可是74军的宝贝,恢复后都是打鬼子的好手。
耽误了治疗,老子饶不了了他们。“
接电话的参谋悄悄努嘴,然后小声的将张灵甫的命令传达过去。
参谋长正准备接着汇报,电话又响了起来,接线参谋汇报道;
“张师长,炮兵营的卡车失控撞进了民居的院子。
大院居民拉着炮兵营的官兵不让走,最后打起来了。“
“靠!74军的军人什么时候这么骄横了,和老百姓打群架来了?
参与打架的军人一律关紧闭。”
张灵甫有些气恼的说道。
“不是打群架,是一个居民和炮兵营的赵连长单挑。
输了赔礼道歉,赢了直接走路。“
参谋接着补充说道。
“那个赵连长我见过,好像是山东籍的,膀大腰圆。
一个人可以扛起两箱弹药箱。
不过也不能仗着身强力壮就欺负老百姓啊。
打伤的老百姓好好医治,并赔偿损失。赵连长关禁闭外再打十军棍。“
张灵甫其实比较喜欢炮兵营赵连长的那个大个子,性格豪爽,打起战来是把好手。
不过74军军纪严明,欺负百姓的事情决不能饶恕。
所以张灵甫如此说道。
不愧是王牌之军74军。
只有军纪严明的军队才可能令行禁止,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
从这点来看,张灵甫治军还是有些手段的。
“那个,老百姓没事,是赵连长被打伤了。
炮兵营的官兵灰溜溜的赔礼道歉后走了。
如果再打赵连长十个军棍,估计赵连长就挂了。“
参谋有些难为情的接着说道。
“哦,这个有点意思。
一个小老百姓敢向军人挑战。
还能将我们炮兵营的大个子打伤,那个老百姓不是一般的人啊。
命令补充团的团长找到那个居民,让他加入我们74军的部队。
这么好的身手不参军打仗可惜了,不管他用什么方法。
执行就是。“
张灵甫顿时起了惜才之心,接着下令道。
这边的事情刚处理完,那边的电话又响了。
接线参谋接起电话,问明事情后接着报告道;
“张师长,宪兵连打来电话,说抓住一个逃兵,如何处理?”
“叫张副师长,老子现在还不是师长。
他妈的,这点破事也问,按照军纪,直接枪毙得了。“
张灵甫有些脑壳疼。
师长廖龄奇自己回老家,丢下这个烂摊子。
他是第一次作为58师的主官来主持军务,可是来来去去都是这些什么打架啊,跑路啊等乱七八糟的破事。
“可是宪兵连长电话里面说道;那个逃兵老家在松滋,距离这里只有50多里。
因为想念家乡的老母亲,所以就私自离开想会老家看看。
被宪兵连抓住后,他部队的官兵们都齐齐求情。
说忠孝仁义是人之常情,连师长都自己回老家去了,他们为什么不能回家看看。
而且那个逃兵是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的老兵。
作战英勇,如果按战时条例枪毙了有些可惜,所以宪兵连连长就打到师部来请示。“
接线参谋接着解释道。
“我晕。又是这些头疼的烂事。”
张灵甫有些无奈的叹气道。
58师的师长身为一师的主官自己都丢下部队回老家了,难怪下面的官兵们有些情绪。
而且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老兵可以说都是74师的老底子,个个都是从生死边缘走过一遭。
绝对是74师的骨干,如果就这样枪毙,不仅可惜而且还会给其他的官兵们留下诟病。
军心涣散,人心不稳,队伍就不好带了啊。
参谋长将张灵甫有些不好解决的样子,上前出主意道;
“这个时候不宜按战时条例处理。
不如先关紧闭,等师长回来后再行处理。”
“就这么办吧。
侯三,给我倒杯酒。”
张灵甫无奈的说道。
勤务兵侯三马上倒上一杯威士忌恭敬的递给师座。
张灵甫端起酒杯,走出师部帐篷,来到外面准备透口气。
刚走到帐篷外,张灵甫猛然神色一拧,双眼紧紧盯着东南方向的天空,竖起耳朵聆听天空中的动静。
刹那间,张灵甫手里的酒杯“砰”的一下落在地上。
同时张灵甫大声叫道;
“我靠,小日本的飞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