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红忍不住想笑,可是却硬往下压了压上翘的嘴角,对着石建军使了个眼色说:“你可别飘了,赶紧落在地上沾沾地气吧,过去拿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能看到你儿子的大名挂在校门口了,现在你赶紧去找个熟人打听打听,你大闺女考了多少分,能不能上第一志愿。”
石建军这才看到强颜欢笑的大闺女,忙上去安慰的:“闺女你别怕,以你的成绩保证能考上第一志愿,你没听你们校长说吗?你哥这个成绩还是教育局过来通知的,具体分数可能还得晚两天吧,你放心保证能考上,你去年离第一志愿就差几分,即使考不上爸也有钱让你去上大学,大不了咱们把那几分买过来。”
现在上学,差个几分学校让交建校费就可以去上,这是时下默认的规矩。
还没说完就被高晓红揪着腰间的肉三百六十度大转圈,疼的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就听高晓红在他耳边咬牙切齿说:“你还不如不安慰呢,弄的我姑娘七上八下的,连个话也不会说。”
石佳美哭笑不得的说:“妈,哪至于的,我还没有那么脆弱,再说我对自己的成绩也有信心。”
“我感觉这一年的学习,没有那么紧张了,比去年学不进去强多了,而且哥哥一直给我补课。”
“虽然不能跟我哥这个妖孽比,最起码本科能读,你不用安慰我,也不用顾忌我,咱们家那么大的喜事,别因为我再打个折扣。”
高晓红听见大姑娘这豁达的声音,这才放下心来,去年大姑娘没考上大学整个人都崩溃了。
短短的时间里暴瘦十几斤,当时把他们两口子吓坏了,后来又钻进牛角尖,非要去上专科学校。
后来还是他们两口子偷偷找了学校的老师,知道能回去重新复读上提高班,再加上好多人劝解,佳亮也不去上二本大学了,决定跟她大妹一起上提高班复读。
这孩子才渐渐的走出心结,重新展现笑容,现在大姑娘既然这样说,那必然不是跟他们说假话。
这样也不用顾及大姑娘的心情,可以放松了为儿子高兴了。
在这样喜庆又有点紧张的气氛中,又过了几天,老师才打来电话,让他们兄妹俩都去拿录取通知书。
当时佳慧正在和姐姐哥哥闲聊天,电话铃声叮铃铃响了起来,佳慧离电话最近,顺手接起电话:“喂,你好,请问你找谁呀。”
电话那端传来声音:“哦,哦,你好,请问是石佳亮家吗?我找石佳亮”
佳慧礼貌的说:“好的,请稍等。”
然后把电话放下说:“哥,电话是找你的,快来接电话。”
佳亮刚接起电话,喂了一声,电话里就传来一阵兴奋的声音说:“石佳亮同学,好消息,好消息,刚刚教育局给校长打电话,说是你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哈哈哈哈,这可是我们学校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快下录取通知书。”
佳亮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高兴的说:“真的吗?谢谢你,老师,那我妹妹的高考成绩也出来了吗?”
“出来啦,出来啦,被京城师范学院录取了,那也是个好大学,属于一本好大学呢。”
“你们哥俩都是好样的,虽然没有你的成绩好,但也是我们市里的第三名,你们明天过来一下去录取通知书,有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要给你们颁发奖励,还有校长还想见见你们呢。”
佳亮恭敬的说:“谢谢老师,我明天和佳美一块过去,好的,再见。”
佳慧和佳美都凑在佳亮身边听电话,现在听到那么个好消息,几个人都欢呼起来,真的替哥哥姐姐高兴,自从上了高中之后,一个月回家一次,哥哥姐姐越来越沉默,学习都要学疯了,现在终于解放了。
刚挂了电话,电话又叮叮铃响了起来,原来是佳美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虽然说同一个消息,可是惊喜却一点也没减少。
看着正在接电话的佳美,佳慧由衷的感谢能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让哥哥姐姐都改变了命运。
佳慧虔诚感谢让她重回来一次的神,让她能有机会改变了家人的命运,而且越来越好。
佳亮考的好这是早就知道的,没有什么惊喜。
就是佳美也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对一大家子来说才是个大惊喜。
去年连个二本都差几分的女孩子,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竟然考上了第一志愿,看样子这一年对她来说真的是很辛苦,一样经过这个辛苦的努力,这个女孩子破茧成蝶终于绽放了属于她的美丽。
放下电话佳美看见一家子高兴那样,眼睛有点湿润,她庆幸有这样爱她的家人。
在她小的时候,还不懂事的时候,二妹天天跟在她后面,追着她学习,等她大一点知道自己努力的时候,就是跟不上功课,还有哥哥帮助。
感谢哥哥不离不弃的坚持给她补课,要不然她也考不中理想中的学校。
更感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舍得花钱,让她上提高班,她们班上的女同学去年没考上大学,家里大人舍不得钱让她们复读,现在的命运轨迹也明显可以看出来,以后就是两个层面。
自己去年虽然二本走不了,大专是能的,可是爸爸妈妈就是不同意,压着她又学习一年,这才让她考中理想中的大学。
一家子兴致勃勃的在饭桌上决定,明天一块去学校参加这个高兴的高中一日游。
校门口门卫大爷看到佳亮高兴的竖个大拇指,打招呼说:“哎,你小子就是我们学校考个省状元那个吧,现在校友荣誉栏里面有你小子的照片,还有名字。”
“佳亮小子,真厉害啊,咱们学校这么多年没出一个省状元,你是第一个,可给你们班主任争光了,看见吗?这是校长连夜赶出来的横幅,大红色还有你的名字,真是给你爸爸妈妈争光啊!已经在学校门口挂了好几天了,天天有好多学生来看我们学校门口挂的横幅”
佳亮挠挠头,不知道怎么回门卫大爷的话,只能害羞的笑了笑说:“大爷,班主任在吗,他昨天给我打电话说今天在办公室等我呢。”
门卫大爷看着这一群人,高兴地说:“在,在,都在办公室里呐,连你们校长大早上就来啦,听说还有记者要来专门采访你,这是你的爸爸妈妈吗?你们真了不起,可以培养出这么好的学生,佳亮小子以后好好学习为国家出力。”
石佳亮一直埋头学习,从来没面对过这么夸张的夸奖,羞涩的挠挠头发,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么热情和会说话的门卫大爷。
石建军和高晓红则不然,听见门卫大爷的话,直接笑的看见喉咙。
高晓红拽过身上背的包,抓出糖一大把一大把的往门卫大爷口袋里装,以表示她的喜悦。
石建军笑的合不拢嘴,从兜里面掏出一包烟,塞在门卫大爷手里面说:“谢你吉言,都是学校老师培养的好,像我们两口子都是大老粗,只参加过识字班,也没上过学,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现在孩子考的这么好,都是学校里老师教的好。”
两个大人虚伪的听门卫大爷说好话,一直听到嘴巴都笑酸了,才带着几个孩子往办公室去。
办公室的门并没有关上,里边的老师正在埋头写着什么。
咚…咚咚…佳亮敲敲门说:“老师,我能进来吗?”
声音惊动了里边人,石佳亮班主任王老师高兴的站了起来说:“石佳亮你来,进来坐一会等一下,校长一会就来了。”
石佳亮礼貌的点点头说:“谢谢老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爸爸妈妈,这三个是我弟弟妹妹,这个是我大妹妹你认识 和我同一个班。”
王老师笑容满面的说:“你这孩子就是客气,你妹妹是我的学生,还要再介绍一遍吗?佳亮爸爸妈妈也过来了,来过来坐,你们家这两个孩子,这次考的非常好,一个是我们省的省状元,不说学校了,就是我这个当班主任的也跟着沾光,一个考上了一本大学,在以往来说,这都是很少见的,这都是好孩子,下面这几个孩子,你们也好好培养,争取向他哥姐一样,到时候也考个好的学校。”
石建军把手里拎的香烟和糖果一大包裹放在王老师的办公桌上说:“都是老师培养的好,过几天我另定个时间,咱们办个升学宴,把佳亮从小到大老师都请过来,到时候王老师也来捧捧场,这些糖果就是感谢在校的老师,王老师看看给分下去。”
王老师看着这么大一包糖果和香烟,眼睛都直了,这一包也得花他几个月工资吧,没想到石佳亮的爸爸妈妈这么舍得,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是他儿子考上了全国闻名的清大,他舍得花钱买这么多的糖果发给老师。
王老师鼓励的对着佳亮和佳美说:“你们都是好孩子,这一年你们的努力,我和各课老师都看在眼里,恭喜你们这两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摘的这个饱满的果实,希望你们到了大学后再接再厉,再上一层楼。
佳亮看见爸爸是怎么和老师寒暄的,学着爸爸说话方式,代表着妹妹,谦虚的跟老师说:“老师你赞誉了,还是得谢谢你们的教导,多亏了你和其他老师细心培养,才有我和佳美的现在那么好的成绩,要不是你们耐心细致的安慰教导我们,我们在高考那么大的压力下,早就崩溃了。”
懂得感恩的学生自然让老师高兴,这会儿其他几个副科老师也凑了上来:“佳亮,你学习成绩那么好,可要把课堂笔记,练习册什么的,给我们留下来,到时候复印出来,你们学弟学妹也能用上。”
石佳亮点点头说:“好的老师,我和妹妹笔记整理好,都给你们送过来,希望对你们有一些帮助,更希望学弟学妹更上一层楼。”
石佳亮在和老师们说话,佳美也被一个老师叫去办公桌前说话。
石建军和班主任正在互相夸赞,一个夸赞孩子有上进心,认真学习,一个夸赞老师教的好,学校教育的好。
佳慧看到这样的场面,眼前感觉有些虚幻,可是她却知道这都是真实的,看着爸爸妈妈那高兴的样子,佳慧的眼睛有点湿润。
正在佳慧感动的热泪盈眶时候,校长带着一群人进来了。
看着屋里面的人太多,佳慧带着弟弟妹妹出了办公室,站在走廊上,听着里面的说话声。
校长激情澎湃的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省状元石佳亮,这是他的妹妹石佳美,他们都是好孩子,学习努力从来没有懈怠过,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
转过身又介绍跟他过来的人说:“这是咱们府城日报的记者,专门过来采访你们学习心得,你们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跟记者说,如果开学的时候,你们还没走,也可以过来给学弟学妹们讲讲话。”
“这是咱们市里教育局副科长于万军,于科长,专门过来给你颁发教育局给你的奖励。”
石佳亮伸出手和于科长握手,并感谢他们给予的奖励。
然后校长就带着记者,和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和石佳亮石佳美,找安静的地方,让他们采访。
校长带着石建军和高晓红在门外面等着,等他们采访完了再拍照片。
刚开始拍照片,佳慧带着龙凤胎没往上凑,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有给哥哥发奖励的府城教育局工作人员,还有学校内发的奖励,都跟着一块拍照。
他们家不在乎这点钱,可是却在乎这个荣誉,因为哥哥,姐姐从上学到现在已经12年了,这个奖励就是他们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钱。
不过他们也拍了不少照片,因为石建军跟记者说:“ 除了他们报社要用的,剩下的照片可以寄去他们家,当然洗照片和底片的钱全部是他们家花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