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八零:重生后我成了全家的福气包 > 第36章 童年的记忆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吃了一顿合心意的家乡饭,一路的疲惫尽去,精神焕发。

快秋收了,本来打算在府城休息两天,现在精神抖擞,还是回家吧,爷俩出去给李伟打了电话通知回来了,货都放在二进院要什么自己去拿,然后坐车回家。

到家之后,哥哥,姐姐在上学,妈妈在锅屋烙煎饼。

在他们本地有一种铁制品叫鏊子,下面放三块小砖头,鏊子放砖头上面,底下烧火,用油靠子擦一遍,竹子做成了竹批子,一点点赶,赶一个大圆之后,就成了煎饼。

石建军放下行李,走到锅屋门前:“烙煎饼怎么不等我回来呢,你自己一个人怎么推的磨。”

佳慧象个小跟屁虫,在爸爸后面说:“妈你烙新煎饼了,家里还有辣椒面吗?咱们沓煎饼吃吧。”

沓煎饼就是把煎饼展开,把拌好的菜放在煎饼上,就着底下的火,两面沓焦黄,中间菜也熟了,特别好吃。

高晓红揭下鏊子上煎饼说:“想吃什么馅。”

佳慧想了想:“妈,我想吃韭菜粉丝的,再放点辣椒面。”

高晓红忙着手里的活:“那叫你爸给你割韭菜,泡点粉丝。”

石佳慧喊:“爸、妈叫你给割韭菜,泡粉丝,沓煎饼吃。”

爸爸割来韭菜一边摘一边说:“多沓两个,给我多放点辣椒面。”

正说的话,三大娘拿几个煎饼过来:“大妹子煎饼给我溜溜。”

溜煎饼就是,煎饼烙了几天有点硬,放在鏊子上,经热就软和了。

高晓红:“正好拿来溜,一会那爷俩沓煎饼,就没法溜了。”

三大娘溜好煎饼就回去了,菜也准备好,她妈多放一点辣椒粉,给她爸沓了一个大煎饼。

石建军一边吃一边问:“湖里的地,你去看了吗?玉米能收吗?”

高晓红:“还得几天,往年都是过中秋才收玉米呢。”

石建军又咬了一口菜煎饼:“那我吃完饭,一会过去看看。”

高晓红沓好手里煎饼说:“佳慧你拿个鸡蛋来,妈给你加个鸡蛋。”

佳慧拿来个鸡蛋:“妈妈,中午哥哥跟姐姐也吃煎饼吗?”

高晓红:“没有,他们放学煎饼早烙完了。”

佳慧吃一口菜煎饼真香:“妈,下次我和爸爸一块出门,你给我们带点煎饼,把黑咸菜多放辣椒多放点油给我们炒炒带走。”

佳慧咽下嘴里的菜煎饼说:“妈,你咋不给我菜煎饼放点儿辣椒面,我能吃一点辣,今天早上,小姑姑炒辣椒炒花生米可好吃了。”

高晓红不在意的说:辣椒炒花生米,咱家哪年不炒几次。也就是你还小,不记事罢了?鲜花生米炒辣椒才是最好吃。”

佳慧:“那咱们等鲜花生下来,炒一次看看好不好吃,妈,我和爸都吃饱了,别沓了。”

高晓红笑骂道:“小没良心的,你们爷俩吃饱了,我从早上烙煎饼,烙到现在还没吃饭呢,你爸韭菜切多了,我趁着鏊子热,再沓两个出来,等你哥他们放学了,吃冷的吧。”

沓完菜煎饼,她就把鏊子用油靠子擦擦,竖起来靠墙上,又撒点水,把草木灰扫一扫,才吃饭。

佳慧看着妈妈自己烙煎饼是真辛苦。

流程特别多,头一天得洗麦子,晾麦子,然后早起用大石磨,把麦子加水放在磨眼里,把磨棍绑好,用力的推磨棍,出来面糊糊用来烙煎饼,大石磨很重的。

今天不知道谁帮妈妈推石磨,机器打面糊还得几年,机器煎饼还得十几年,不过机器煎饼没有人工煎饼好吃,佳慧发散思维的想着。

等高晓红吃完饭,又问石建军这一趟出去怎么样,石建军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遍 ,听见这一趟出去没有危险,高晓红就放下提起了好几天的心,睡觉去了。

石建军把家里面收拾收拾,就想去湖里看庄稼。

佳慧没事干,在加上刚吃完饭,也不想睡午觉,就跟她爸一块去湖里了。

看完西湖地里的庄稼,她爸把玉米外衣剥掉一点,掐掐玉米粒看还出水,心里就有数了,想收庄稼看来还得等几天 。

玉米矮的时候需要拔草,玉米长半人高的时候就不需要拔草了。

回去的时候路过大水塘,佳慧说:“爸爸,你给我捞几个菱角,再给我掐几个鸡头米。”

石建军说:“现在菱角都老了,要吃就得煮,我看看能给你找几个嫩的不。”

说着她爸就卷起裤子,脱鞋下了水塘,她爸把菱角叶子翻过来。一个个捡嫩往下摘。

佳慧在岸上连蹦带跳的:“爸爸,你捞上来,捞上来我自己摘,鸡头米我不敢摘那上面都是刺。”

她爸就划一下,一大圈儿的菱角就划到身边,一使劲扔到岸上,他爸就给他摘鸡头米,佳慧扑上去,一个个捡嫩的,都摘了下来。

她爸摘了几个鸡头米,上来跟她说:“没带篮子摘多了带不走,摘几个够你吃了就行。”

佳慧头也不抬的继续摘:“我多摘几个回家给哥哥姐姐吃。”

说完也不理她爸,一直把他爸扔上来的菱角摘完,摘了个过瘾。

石建军一看哑然失笑,真是孩子性子,连老的带嫩的,全扭下来了。他找了一张梧桐树的叶子,把菱角都包起来,又把菱角叶给扔水里面去。

回到家,她妈已经起床在泡黄豆,她爸拿扁担去挑水。

佳慧看见她妈就显摆:“妈,你看我摘的菱角和鸡头米,你泡黄豆干什么?”

高晓红看看菱角说:“太老了没法吃吧,黄豆泡好后碓窝揣揣,晚上烧豆钱汤喝。

碓窝是石匠用青石打出大肚子,中心掏空成椭圆状,还有掏出眼的石球,在石球眼里装一根木把,在她们这边用处极大。

佳慧苦着脸:“我不想喝豆钱汤,还不如把黄豆磨出豆汁烧粥喝。”

高晓红转身就走,根本不理她。

佳慧跟在后面:“妈,我不想喝豆钱汤,我想喝粥。”

高晓红转身看她无奈的说:“闺女,妈推一大早磨了,晚上不想再推磨,明天来换豆腐的,妈给你换点豆汁烧粥行吗?”

佳慧听她妈说累了,不想推磨扁扁嘴说:“行吧,那你不要忘了,明天再换点豆腐炒辣椒吃,豆腐切成细长条,油里煎两面焦黄,再放点儿葱花辣椒,卷新煎饼,妈,你说好不好吃。”

高晓红被她墨迹的头都大了:“好吃一定好吃,妈明天给你炒啊,别跟着我了,去找你爸去,跟你爸去挑水去。”

等她爸挑来一担水,到在水缸里,再回去挑水的时候,她跟了过去。

她前世知道老井台在什么地方,不过后来各家打井之后弃用了。

她们整个庄只有这一口井。从他们家往北走,大概得有八百米直线距离。

去井台边还得过北大沟,这个井靠老宅特别近,到沟边她爸一手扶肩膀上的扁担,一手拎起她几步跨过北大沟。

她转身看原来沟上架个简单木桥,两棵树横在沟上面,树干上坚着订了一排木板。

上次去老宅,经过北大沟。竟然没发现有个木桥,想起来了,上次她爸抱着她,又是黑天。

又走近几步才发现,现在沟里竟然有水,前世后来没有这个木桥,大沟也没有水。

等她看完走到井台边,她爸已经打好水了,她转身就跑,跑到木桥上也不害怕,蹬蹬蹬跑过去,她爸在后面喊:“佳慧,你慢点,不害怕吗?”

佳慧逗她爸:“不害怕,好玩,爸爸我再来一次。”

石建军一把拎着她的领子,给她拎的直翻白眼:“你在调皮,我揍你,回家,你妈好做晚饭了。”

佳慧一面嘟囔一边跟在她爸后面走:“不想喝豆钱汤。”

话说她重生到三岁挺好的,以前没有记忆的事情,现在都有了记忆,发现好多挺有意思的事情。

跟在他爸屁股后面,又跑了两趟才把一缸水挑满,最后一趟,佳慧都不想动了,赖在井台边说,“爸爸,我在这等你。”

石建军:“井台边太危险,你是不能到这边来的,走吧,赖毛急,咱们这是最后一趟了。”

回到家,妈妈正在做晚饭,哥哥,姐姐在写作业,佳慧欢呼一声,拿着笔和本子和姐姐一块写字,佳慧把落下的功课学了,又把生字抄写十遍,把哥哥姐姐逼的昂天长叹,一齐大喊小妹呀,留条活路吧。

佳慧咯咯的笑,心想只有这样逼着你们,你们才能多学,以后转到府城才能跟得上学习。

她带着哥哥姐姐,又复习了下一课要学习的课文,又把数字加减法练习一遍。

晚上真的喝豆钱汤,佳慧就喝了一小碗,又吃了半块煎饼,土豆丝炒辣椒又酸又辣,吃起来也很好吃。

吃完饭,哥哥姐姐喊她去外面捉迷藏,她摇摇头说:“不想去,跟不上你们。”

石佳美拽着她就走:“小妹,我带你去玩儿,丢手绢。”

佳慧怎么说不去都没有用,硬被她姐给拽走。

佳慧满头黑线的,看着姐姐他们围成一圈,一个小朋友在后面,一边绕圈跑一边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告诉他,不要,不要告诉他……然后他就跑快一点,蹲在他原来的位置。

回到家,爸爸竟然捉了好多姐喽龟,佳慧发誓,再也不要跟姐姐玩那么幼稚的游戏了,还不如跟爸爸去捉姐喽龟呢。

晚上佳慧躺在床上还没睡着,就听爸爸说:“他妈别缝了,煤油灯太伤眼睛了,上次进货的时候,进来的缝纫机,给咱家留了一台,我说搬回家,你就不同意,你说用那玩意缝补衣服多快。”

高晓红抬头白他一眼说:“谁不知道缝纫机省事。你是朝外跑,被外面的改变迷花了眼,咱们这小村庄保守着呢。

再说咱这块儿还没取消票证,你突然带个缝纫机回来,你怎么说呀,我不光想要缝纫机,还想要自行车,手表。大挂钟都想要。”

佳慧就听到他爸说:“既然咱们庄保守,要不咱们搬家去府城吧,反正咱家也买了院子。”

佳慧一听在床上,睁开眼睛支起耳朵,听妈妈的回答。

高晓红用牙咬断手里的线,又拽了拽衣服,看补的很平整,这才说:“现在不行,咱们家刚分了田,要搬到府城,户口怎么办,再说他小舅他们吃粮食,全买高价粮,咱们要到府城去吃什么?吃高价粮,你现在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不如想想,怎么把咱们家,的生活条件提高起来。”

石建军不吭声了,因为他上次问过李伟,现在还国家每月分粮,所以城市户口卡的很紧,不过李伟也说了,以后取消票证或许好一点,或许有房子就能落户口。

佳慧听到妈妈这个理由,也沉默了,因为户口是个大问题,就算能在黑市买粮食吃,那他哥哥姐姐上学的问题怎么办呢,不过时间也不长了,最多两年取消票证后,不指望国家发粮食,他们这边就能把户口搬过去。

那边石建军沉默的想着,这个小村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到现在也没感受到外面,改革开放的半点春风,还像以前那么勤勤恳恳。

不是,石建军精神一振,有那思想敏锐的,已经干了起来,像马老四就杀猪在县城里菜市场买,像他二弟和两个小舅子,四处追集卖衣服,还有十几家平常,不显山不漏水的,人家已经买起了自行车,一问都是亲戚给找的票,这就是人家的聪明之处。

石建军想到这里一排大腿说:“他娘,我想到怎么给咱们家改善生活,又不招人惹眼了。”

石建军想到的好主意,就是大早上跑去县里买了一辆自行车,跑到大姑家换表哥上班骑的那辆旧自行车。

虽说是旧车子,其实那有八九成新,那会儿的人特别爱惜自行车,遇到下雨了,大沟了啥的,自行车扛在肩上过去在骑,从来不舍得糟蹋车子。

石建军把新车骑到大姑家,跟表哥一说难处。

人家表哥都就懂了说:“建军你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了,也理解 。咱家都知道你做生意赚了钱。你们庄的是不知道,你要突然骑一辆新自行车回去,大妗子以前又告过你投机倒把,你事是没大事,就是又处在流言蜚语中心,太烦人。”

石建军点点头说:“我们那离县城几十里地,在县城都能看见这小摊小贩也没人管,在我们那儿极少,就是赶大集卖两个自家地里产的。”

大表哥点点头,拍拍是建军的肩膀说:“这样,你骑个八成新的自行车,回去还得解释,我下午不上班给你送去,你们庄最多说我娘心疼侄子。”

石建军笑嘻嘻的说:“那感情好,仓库里还有一台缝纫机,你也一块给捎过去吧,就说我大姑心疼侄媳妇儿给买的缝纫机。”

石大姑石老太太,就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哥俩说话,听到这里笑骂子说:“黄土都埋到你大姑脖子了,我的钱给你买这些稀罕玩意,老二和小三知道我给买的缝纫机,找我来要我可没有啊,我叫他们找你。”

石建军和表哥听到大姑的话,一起哈哈大笑说:“大姑,就是在庄里面人面前这样说,老二和小三那边要来问你就说实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