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千年·君臣 > 分章完结142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但是做起来完全无从下手。159txt.com

“陛下不觉得如今的大隋和汉武帝即位时的大汉很像吗?”发现杨广已经开始往他的陷阱里跳了,李建成缓缓地勾起嘴角,“都是帝业初成,而且先帝留下了扎实的基业,供后人大展宏图;都是内有把持朝政的重臣,外有番邦夷狄威胁,情势并不乐观,却也提供了新皇帝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陛下和汉武帝一样,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皇帝,而且愿意为之努力。其实相比之下,陛下还更胜汉武帝一筹:汉武帝即位时有窦太皇太后和王皇太后干涉朝政,几乎把他架空成傀儡,汉武帝空有雄心壮志,却还要费心思先夺回身为皇帝的权力,不得不把很长一段时间都浪费在对付这两个女人上,而陛下身边没有这样的外戚,会妨碍陛下一展抱负;汉武帝初时娶的陈皇后刁蛮善妒,让汉武帝还不得不分出精力来对付后宫的女人,可是陛下的萧皇后温柔娴淑,堪称贤内助的典范;汉武帝即位时才十九岁,有年轻人的冲劲,却做事难免欠考虑,可陛下现在的年纪有年轻人的朝气,却不再有年轻人的冒失,考虑事情可以更加周全;另外……”

“朕身边有你,但是汉武帝没有。”杨广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建成,“朕相信,有你在,朕会成为第二个汉武帝。”

“承蒙陛下抬爱。建成送陛下的登基贺礼,便是以史为鉴,参照着西汉的历史帮陛下拟了个成就宏图伟业的方案。”李建成娓娓道来,“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皇为陛下留下了充盈的国库,陛下应该用这份难得的财富来造一座‘丰碑’。”

“朕刚登基,还没做出一番事业,就忙着造碑给自己歌功颂德,这岂不是荒唐可笑至极?”

“如果建成说的这个丰碑是华而不实的歌功颂德石碑,那陛下真该现在就把建成拖出去砍了。”李建成轻笑,“建成说的丰碑既要看得见,又要看不见。”

“怎么说?”杨广被提起了兴趣。

“建成说的丰碑是完成一个造福千秋万代的宏伟工程,不仅造福现在的百姓,更是造福后世的百姓。如此一来,百姓对陛下感恩戴德,这个看不见的功德碑就算建好了。后世的百姓即使无幸得见陛下的圣颜,但是看到陛下留下的这个造福千秋万代的看得见的‘丰碑’,也会在心里给陛下建起一座‘看不见的功德碑’。陛下以为如何?”

“好!”杨广想了想,“可是造个什么呢?”他一直以来要么忙着南征北战,要么忙着篡权夺位,即使有心想为百姓做点实事,也不知道百姓需要什么。

“陛下可知每日所吃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长安周围的农田……”杨广还算有点常识,不至于说出大米是从粮仓里面来的,不过看李建成的表情就知道,他说错了。

“北方气候干旱,不适合产米,但是江南乃渔米之乡,且多产细米,可收双季。不止长安,洛阳亦是如此。北方常遭干旱,粮少不敷民用,历年均需南粮北运。”

“这样啊……”

“可是南粮北调谈何容易?光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要数月之久。若只是辛苦也罢,一路上多有土匪出没,饥民掠夺,再加上运粮之人自己也要吃粮,能存十之六七便已算是幸运。更不用说偶尔还会遇上山崩,不仅粮食尽毁,人员伤亡更是惨不忍睹。”

杨广听得皱起了眉头:“民以食为天,国都又在北方,人口密集,运粮确实是大事。可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改陆路车运为水路船运,不仅能省下拉车的牛马,更不会遇上山崩。再者在水上打劫远比在陆地上困难,如果改为水运,粮食被掠夺之事也能大大减少。”

“水运是个好主意。”杨广点头表示赞同,“可是据朕所知,南有洛水,北有长江,但是彼此之间根本互不相通。”

“那就看陛下有没有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敢为先人不敢为之事。”李建成目光炯炯地盯着杨广,“既然上天没有在洛水、长江之间造河,我们就以人力替上天纠正这个错误,自己挖一条运河出来。”

“在洛水、黄河至长江间挖一水渠,自洛阳乘船即可直达江南,确实不错。只是开凿这样一条运河又不是小孩子办家家挖水沟。”想到挖这样一条运河所需的人力物力,杨广又犹豫了。

“商旅不便,如何富民强国?倘河渠开成,举国出行便达,陛下可自由巡视民风,百姓可随意南商北贸,于国于民有大利。”

杨广还在犹豫。

“当然,开凿运河这种事确实耗费巨大,却是一时辛苦万世享福。再者这事若是人人能做到,又怎么能体现出陛下的雄心壮志呢?”

杨广还在犹豫。

见杨广还不点头,李建成最后下了一把重药:“如果陛下没有这份魄力,那就算了,就当建成生不逢时……”

“不,朕觉得你的提议非常好。”杨广最后还是受不了李建成的激将,乖乖跳下陷阱,“朕回头再叫人研究一下,把沿途的河流湖泊之间打通,修建大运河应该不会耗费太多人力。不过长安附近没有河流,从洛阳到长安如何改走水路,就又是一个大问题了。”

“直接在干地上开凿河流,自然费力不讨好,与其费心从洛阳再挖一条河到长安,不如直接迁都去洛阳。洛阳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称。先秦、汉晋皆以洛阳为都,如果再开凿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相交汇,再通过迁都吸引商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不仅方便国内的商贸,更可吸引西域的商人前来。繁华的都城会给外国商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回到他们的国家后,就会自发地大肆宣扬大隋的繁荣富强,在周围国家立大隋之威,让他们的国君对大隋心生向往,何愁做不到四方来朝?到那时,大隋才是真正的天朝大国。”

杨广点了点头,觉得李建成说得有道理:“迁都和开凿运河都耗费巨大,不过功在千秋,朕花在上面的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而且是钱滚钱,利滚利,花费是一时的,但是收益却可持续千万年。”李建成补充道,“不过大隋富强,却不是为了被番邦夷狄抢劫。《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便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一个国家任人欺侮,不论这个国家多富庶,在其他国家看来,也不过是只肥羊,根本得不到尊敬,而且积累再多的财富,也很快会被掠夺一空。突厥欺我大隋已久,高句丽又常有不臣之心,若是陛下能永除此二患,便又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伟业。”

“确实。”杨广还仅仅是太子的时候,受突厥和高句丽的闲气便已经受够了,“一群化外蛮夷,朕早晚灭了他们。”

“陛下有这份雄心固然是好事,但总不见得御驾亲征,亲自上阵杀敌。修建运河、迁都也都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程,但是陛下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需要得力的左膀右臂为陛下分忧。陛下身边可有这样的人才?”

“你有什么推荐的人选?”

杨广以为李建成会趁机把李渊的亲信安cha进朝廷,或者毛遂自荐,不料李建成只给了他两个字:“没有。”

“没有?”杨广颇为诧异。

“建成不过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虫,整天关在家里,连大门都不常出,和其他世家子交往也不多,怎么会认识什么贤才?只是建成在史书上看到在位期间有所作为的皇帝,身边都有许多贤能的人辅佐。像是汉武帝,纵然他一个人再能干,若没有主父偃、东方朔、桑弘羊等能人,又怎么会有大汉的盛世?”

“莫说是主父偃、东方朔,光是汉武帝身边的卫青、霍去病,就足够让朕羡慕了。”杨广长叹一口气,“可是当朝的卫青、霍去病在哪里啊?”

卫青在哪里他不知道,不过霍去病现在就坐在他面前。李建成想。

“可惜萧皇后空有卫皇后的贤德,却没有卫霍那样的兄弟子侄。汉武帝身边有多少能人贤士,可是朕身边有什么?饭桶、马屁精……”杨广不禁苦笑。

“汉武帝能得卫霍,自然是运气好,但是一味信任外戚是什么下场,李广利也作出榜样了。陛下要得贤才,也不能靠运气,而要自己去找。”

“去哪里找?”杨广冷笑,“王亲贵戚中的能人朕都找遍了,要论猛将,也只有宇文化及那种货色还勉强能撑撑场面。”

“《左传庄公十年》上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陛下艳羡的桑弘羊原本是满身铜臭的商人,主父偃出身贫寒,东方朔也不是世家子弟,卫霍更是奴隶出身……贤才未必出身于贵戚之家,反而是底层百姓中能人异士众多。撇开攀裙带的卫霍不提,其他出身贫寒的贤才都是汉武帝通过公车上书招纳来的,如果陛下予以效仿,从平民中筛选文武人才,何愁身边没有贤士辅佐?”

“好,太好了!”杨广兴奋得直搓手,“这个办法好。”

“不过陛下也别急着得意。”李建成无视兴奋得几乎要手舞足蹈的杨广,不温不火地当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从民间选□的贤才大多原本出身贫寒,陛下提拔他们、对他们委以重任,他们自然会对陛下感恩戴德。但是这些人就像出身贫寒的绝色美女,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很容易就会被收买,很可能为了一点钱一点利就背叛陛下,三国时的吕布便是其中的典型。”

“这个……”杨广向李建成投以求助的目光,“汉武帝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

“重赏。汉武帝对手下的贤才从来不吝啬赏赐,光是漠南一战赏给卫青一人就有四十万两黄金。卫青纵然出身贫寒,但是如果拿惯了动辄数万两黄金的赏赐,一二百两白银的贿赂、收买,他还会放在眼里吗?汉武帝就是靠重赏来吊高能臣的眼界,让别人就算想收买他们,也付不起收买他们的价钱。”

看杨广听得两眼放光,李建成只觉得好笑。他只从史书上看到刘彻在位期间的成就,却没看到刘彻在位时,有东方朔时时纠正他偏激的行为,有桑弘羊替他背刮地三尺的骂名,有不贪名利的卫青宠辱不惊地为他效力,霍去病自己更是对他掏心掏肺——刘彻的赏赐固然丰厚,但是霍去病除了自己一家人最基本的吃穿用度以外,把刘彻赏给他的所有钱财都用来修建边关城池、加强军备,每次出去打仗还是能抢匈奴的就不用自己的,暗中替他节省军费开支。有这些人一起努力,大汉才能在刘彻手中发扬光大,而不是国库被他挥霍一空。可是杨广身边有什么人?任人唯亲的宇文述,贪财好色的宇文化及,中饱私囊的杨素,溜须拍马的裴矩……第一次读《史记》的时候,李建成就觉得司马迁那厮阉得一点都不冤枉,现在看来,也多亏他号称“前无古人”、“据实而写”,实则掐头去尾、胡编乱造的《史记》误导后人,杨广才会把李建成的亡国之策都当成治国之策,李建成才有希望推翻大隋的统治,把李世民扶上皇位。从这方面来看,李建成还真得感谢司马迁,让红莲有了一条生路。李建成决定回头去给司马迁上柱香。

杨广不知道李建成在盘算什么,只觉得听他的话,犹如醍醐灌顶:“朕从很早以前就想让你入朝为官,又怕你年纪太小,做不了什么事。现在看来,朕直接让你做个丞相,你也能游刃有余。”

李建成做丞相的时间比杨广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还要长。不止是做丞相,大将军他也能做。如果他乐意,可以一个人把朝堂上的文武官职全都包了。

“朕决定赐你官爵,就封你为……”

李建成连忙打断杨广:“陛下是希望后世称颂陛下高瞻远瞩、雄才伟略,还是希望后世认为陛下只是个没主见的庸人,仅仅是凑巧遇到了几个有能力的大臣,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杨广愣了一下。

“如果陛下不希望被人认为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庸才,那么这些主意都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与建成无关。既然建成从来不曾向陛下进言,无功不受禄,若是陛下执意要赏赐,可能反而会传出难听的闲话。”现在让杨广独占“功业”,等到这些“功业”都成了“罪业”,也只有杨广的事,李建成才不要跟着杨广一起下地狱。

“你……”杨广觉得心口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你为朕如此出谋划策,却连一点赏赐都不要吗?”

“建成只是进宫来赴陛下的夜宴,把酒论风花雪月,确实十分尽兴。可是我们谈到过什么正事吗?”

“朕何德何能,能遇到你。”杨广都有些哽咽了,“建成,你的名字是建功成业的意思吧?”

“是。”

“今年是朕即位后的第一年,朕一直都没有想好该用什么年号。现在朕决定了,新的年号叫‘大业’——你我一起成就的‘大功大业’。”

是,李建成一定会帮杨广成就他的……大罪大业。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四章 亵渎

哥哥在和皇帝说什么,李秀宁完全听不懂,只是好奇地打量第一次看到的皇宫。这里比唐国公府奢华美丽千倍万倍,但是一直打量同一间房间,李秀宁很快就腻了。已经过了二更,可是哥哥和皇帝好像还没有谈完,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早就过了该上床睡觉的时间。杨广为了不让两个孩子碍事,还不怀好意地给李秀宁和李世民各灌了一杯酒。这些酒都是宫中陈酿,后劲十足,还没成年的孩子怎么抵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