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舒心几日再说。”姜氏看着那几大篓的螃蟹,总算是把之前心里的那些个憋屈窝心事儿都丢到了一边儿,指着那篓子吩咐下去,“给两边儿亲家各送去两篓,给媛妃家送去一篓,剩下的拿一篓子给他们几处捡上分分,挑那大的好的咱们自家享用了就是!”
刘妈妈笑应了声:“是。”便下去吩咐了。
等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就聚到了一处,在后花园里的水榭处摆了一席。
白錾知道了之后只捻着胡子笑而不语,任自己妻子施为。在他心里,对他家那兄弟跟到京中,也是极不耐烦的。原因无它,只自己那兄弟给自己单独送来的那封信上透出的意思便是——人家二老爷觉着,在地方为官多有为难之处,还不如当初留在京中呢。
京官的油水虽没那么足,可胜在安稳。
安稳?那也要看是谁做京官了。
白錾自是清楚的,自家那个好弟弟,是听说自己回来又升了,这是想回来硬攀扯上,借着东风好再往上爬爬呢。只不过……
眼中闪了几闪,现在京中情势微妙,便不能怪自己这个当哥哥的不地道。那个弟弟实在是个没成算的,偏又最是眼大心空,要是让他搅合进来,自己只怕便是有几条命也不够使的。
白安珩见父亲出神,左右又瞧了瞧,白安珣和砇这会儿都跑到后面母亲那里去了,只自己父子二人,方开口问道:“父亲,可是有何心事?”
白錾这才回神,看看自己这个已经长大成人、颇有男子汉风度的次子,心中极为满意,想了想,方笑道:“你二叔一家不日就要进京了。”
白安珩点点头,不知父亲要交代什么。
“唉,如今京中情势……”说罢,便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不过便是如此,白安珩也已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京中大皇子、五皇子两系动作微妙,尤其大皇子处……听说最近跟将军府走得很近呐……将军府虽跟敬王爷一系似有些不和,却是大皇子的外家,且他家的女儿这会儿又做了大皇子的侧妃。
“你二叔那人,你也知道。”说着,不动声色的又看了自家二儿子一眼,忽然冲他勾勾手指,白安珩只得附耳过去。
听父亲交代了几句,白安珩不由自主的抽抽嘴角,再看看自家老父……好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模样,这主意出的,真是……
“儿子明白了……”比心黑,他果然还是比不上自家父亲呐。这主意一出,谁能想到是自己家人的主意?就是二房再心有不甘,也决计怨不到自己家人的头上!且还能把如今炙手可热的自家在众人眼中降降温。
不过,如此一来,二房上京倒还算是帮了自家一个忙?
白安珩疑惑的盯着父亲又看了半天,莫非,二房上京之事,是父亲故意弄出来的?
脑中忽然闪过一丝光亮:“父亲,前儿个听韩二哥说,他家大房的那个四子……闹得十分不堪,连岳父在朝中之时,都有人隐隐提及?”
白錾似笑非笑的看了白安珩一眼,捻着胡子叹息道:“这也是韩兄家门不幸啊,前日还有御史参韩兄,说他管家不严,家中子弟在京中惹事生非,与人在妓院为一□□大打出手,都闹到了京都卫戍去了。”说着,还摇了摇头,“还好,后来才闹清,那并不是韩兄的儿子,而是他家大房的子侄,便是如此,也是亲戚呐。”
白安珩心中转了两转,抿着唇坐正回椅子中间,自己跟韩笙之前还在担心,生怕叫韩笵再连累到了韩家,现在想想,这不正是水满则溢么?韩家先是韩朴升官,后又同五皇子联姻,已是京中炙手可热的人家了。
这会儿有个韩笵,说挨得上吧,却又早就分家了。说挨不上吧,却又是连着宗的。虽有些个恶心人,可其人的用处却也是恰到好处的吧?
也难怪自从韩笵出了韩家门,韩朴便再没管过他半根寒毛,除了真真心寒之外,只怕韩家那只老狐狸也有这个打算。
不过……
挑眼看看自己眯着眼睛举着黄酒正细细品着的父亲,人家那是不得以才顺势而为,自己家……则是这只老狐狸找来的麻烦。可见,自己果还差得远呢。
————————
看着那一壳子的姜沫跟醋,韩筃眨眨眼睛,抬眼看向孙妈妈。
“螃蟹性寒,小姐少吃一个尝尝鲜就成了。”孙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又往她面前的螃蟹壳里添了一勺子子姜沫。
这是让她吃螃蟹呢?还是让她吃姜呢?
把那入口尽是姜味儿的蟹黄吃了,韩筃拿着蟹八件,正想剥个螃蟹腿儿吃呢,就见桌子上头连半个腿儿都找不见了。
“螃蟹腿呢?”
见问,刚嘱咐小丫头们把蟹腿取走的孙妈妈又笑弯了眼睛:“小姐,蟹腿最寒,还是不吃为好。”
抬头看看那边正含饴弄孙的白夫人,再看看含笑跟身边儿的大丫鬟说话吃螃蟹的大嫂,再看看自己身边那几个如临大敌的丫鬟婆子们……
螃蟹性寒,这意思……
脸上微微一红,韩筃垂下头去,她才刚嫁过来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呢,哪里这么快就能有了?她们这也……太心急些了吧?
再说,莫非要是一直没有,自己就一直不能吃这些东西么了么?
就算韩筃心里再怎么不乐意,身边的奶妈丫鬟婆子们可不答应,看着她吃了个螃蟹壳后,就再不许她碰这些东西了。看看那边嫂子跟婆婆吃得欢喜,又给小叔子白安珣和长孙白砇剥蟹说话儿,韩筃干脆扭头看向边儿摆放的那一本本开得正艳的菊花去了——不跟他们至这口气了!
第五十五章 二房进京
白甘氏算日子算的真真半点差错都没有,她估摸着二房八月中旬进京,他家还真就在八月中旬进了京。她生怕二房会扰了自家中秋的团圆节,于是,十四那日一早,二房的车马就进了京城西口儿的门楼子。
看着二房弟妹那一脸笑得宛若自家后院盛开的菊花一般,甘氏抽抽嘴角,忙笑着迎了过去:“弟妹一路上辛苦?二叔跟侄子侄女们可好?”
“好好,哎,就是你那大侄子啊,路上不知是不是水土不服?耽搁了两日,又是延医、又是问药的,要不然呐,我们还能赶上二侄子的婚事呢!”
甘氏脸上笑得得体,心中暗自感叹——还好他病了,不然只怕那婚事都能让他们搅得遭心起来。
韩筃站在甘氏身后,诧异的看着这位二婶娘。听说,二叔二婶都是不到四旬的人……可这位二婶脸上却带着不少褶子,看着怎么比自己那四十出头的婆婆年岁都大?
见二人说到自己,韩筃忙上前一步给二婶请安。
看到韩筃,二婶周氏明显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韩筃几眼,在她头上的钗环、腰间的步禁上多看了两眼,方笑着握住她的手,扶了起来:“好、好,真是好俊的模样,可有动静了?”
韩筃一愣,那边甘氏也是面皮一抽,笑着把韩筃不动声色的拉到自己的身边儿:“弟妹你也太心急了些,小两口这才刚到一块儿,连半个月的功夫都还没有呢,哪里就能有了?”
周氏忙笑着拍手道:“哎呀呀,都是我心太急了!只想着大侄子的好日子给误了,却忘了这才不过几日的功夫呢!”
说话间,那边后面跟着下来了三个年轻女孩儿,也走了过来给几人请安,韩筃眼睛扫了一圈儿,见其中两个的年岁和自己相当,差不多在十六七岁间的样子,眉眼间也和周氏有三分相似。虽不是美人,却也是周正的姑娘。
可另一个看着却要比自己小上两三岁的模样,人生得颇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眉眼间略带一丝愁意,相貌秀美,行动间袅娜如扶柳。单论品貌,就要比前面两个女子强上五六分。再加上身上穿得极是素净,头上的钗环也多以银、珍珠为主,倒跟戴着孝似的?
甘氏眼睛在几个女孩儿身上扫了一圈儿,诧异看到向那个女子,道:“这是哪家的姑娘?倒没见过的样子?”
周氏长叹一声,忙一把拉过那个女孩儿道:“这是我娘家远房的外甥女儿,生得可怜,父母双亡,又没再近的亲戚了。我见她可怜无人照看,便接到了我身边儿养活,只当是自家的姑娘一般看待。”
这会儿不光是甘氏,连问过好后便一直默不作声的王氏也抬起眼来,眼中、心里,都满是诧异——这铁公鸡竟会好心收养人家孤女?
再细看看那个女儿,人身得袅娜可人,年岁又是十四五的模样,再想起二房家那个心尖尖儿独子白安珹。莫非——这是给他相中的媳妇?
可她会好心娶个孤女回来当儿媳妇?
甘氏想得比王氏要多些,孤女?绝户?
压下心中的念头,忙往里让着这一行人,想着等晚上问问自家老爷,可知道这位姑娘家的情形,她可不信二房弟妹有如此好心,会替人家白养活孩子。
前头,白鋆带着自己的儿子白安珹一齐到了白錾的外书房。
白鋆倒不像其妻似的,并不显老态。人有些中年发福,腆着个浑圆的肚子,笑眯眯的跟自己的兄长见过礼,笑道:“怎么不见二侄子?”
白錾笑让这二人坐下,方道:“他还在当差,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今儿个朝中无事,白錾倒是早早回来了,只翰林院那里要当一整日的差事,并不能和白錾他们相比。
白鋆叹了口气,一脸的羡慕:“大哥真真好福气啊,大侄子就不必说了,文武双全,在西北那满是粗鲁汉子的地方,他一个读书人竟也能混出些名堂来。二侄子又高中状元,倒让兄弟我心中羡慕啊!可惜我这儿子不争气,当日要是也能入了李先生的眼,跟在南淮那边用上几年功,如今说不得也能让我们老夫妻盼着他有入翰林院的一日呢。”
说着,便转头向自家儿子看去。
白錾笑而不语,往进门儿后问过好后、便一直垂头坐在一侧的白安珹看去。那李大儒乃是当世名儒,最清高不过的一个人了,能看中珩儿已是不知几世修来的福气,何况是这小子?就连自家的三儿子,李先生也不过是给他略一启蒙,听说要进京来,便决计不肯随着一同北上呢。
“前儿个已让你嫂子把东面的院子收拾出来了,一会儿你们过去瞧瞧,可妥当不妥当。”
见自家大哥没接自己的话,白鋆也不觉尴尬,只又一笑:“这事多劳大哥大嫂操劳。”顿了顿,又笑道,“上回兄弟信上提的那事……不知哥哥……”
挑挑眼皮,白錾笑得一脸和煦:“你说那事啊?我才托了人,正寻门路呢。你也知道,眼见快到年底了,各处那些预备回京述职的,都在打点关系走门路,还有那考核评定一事。你之前那差事有些个麻烦,总得寻找人扫干净了才好再谋出路。”
白鋆一听,喜得眼皮直跳:“大哥现在已是出入阁拜相的人了,这些许小事哪能难为的着大哥?别人跑断了腿的事儿,在大哥这里也不过是一句话的功夫。”
——————
白安珩正闷头理着面前这堆不知哪年哪月又是哪一处的歪诗文集,就听那边忽然有人道:“皇上来了!皇上来了!”
翰林院里连忙一阵烦乱,等众人都跑到门口处去、刚依次排着站稳了脚步,便听见那边有小太监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拍着巴掌。
远远的,就见打着明黄色大伞,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了过来。
跪到地上,山呼万岁,多少经年未曾得见天颜的老翰林们一个个身上紧得不住抖颤起来,强忍着心中的激荡才不至失态。
就是那些年轻的、刚不久才在御前跪谢天恩的翰林们,心中也升起了几分期待。
以往,都只有翰林学士等高职者才有机会常见陛下龙颜,如他们这般熬不出头的,只怕除了当年刚入了三甲外,就再没那个机会了。
皇上从辇御上下来,入了正堂,众翰林依次跟了进去,除能跟进去的外,外面还雁翅般的排了两排在外听候。
皇上和颜悦色的先同学士说了几句话,方宣布了数人进殿。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白安珩先是一愣,忙垂头跟了进去,跪于当地。
前几日翰林院里加了一回朝考,题目正是时下东南于外开商通船之事。翰林们虽大多不通经济,可却也要能做得了文章才能在翰林院中再呆下去。
没成想,皇上忽兴致大发的,竟把这回的文章抽了过去审阅了一回。这一阅,便阅出了几份欣赏的文章来。
点着几个人的名字当庭问答了几个,把那话不成话、只会做文章却实在无法与人交涉的在心里先略了过去,等皇上离了这里之后,不过半个时辰左右,便下了几道旨意。
几位应答得宜又颇有些见地的翰林们被选了出来,有的调去了鸿胪寺,有的选到都水监,还有的挑到了户部。
而白安珩倒没离开翰林院,品级什么的也没动,就是加了个职,加了个知制诰……
白安珩跪在地上愣了好半天,才匆忙接旨,同僚们的眼中一个个冒出来的光险些让他冒出冷汗来。
知制诰,为皇上草拟旨意、批阅往来文书旨意,简而言之,便是成日家跟在皇上身边儿的天子近臣……别人打破了头拼上半辈子想在皇上面前多露两面都未必能成,自己竟忽忽悠悠的便成了皇上身边日日得见的知制诰了?
————————
将见面礼送到三位“妹妹”手中,那边周氏方笑着拍手道:“瞧瞧我这脑子!竟险些忘了给新媳妇的见面礼!”
甘氏笑得一脸淡定:“你才进门儿,哪里能想得如此周全?”
周氏立即顺杆爬道:“正是这个理儿,这一路上坐着晃得我头脑发晕,进了门儿见着嫂子、两个侄媳妇就什么都忘了呢!”
说着,才将身后丫鬟递来的一套首饰递进韩筃的手中:“来的匆忙,预备的不大周全,我们乡下地方的东西,哪里比得京城里面的尊贵呢?”
甘氏太阳处突突连跳了七八下,才强压了下去,只道:“既是你二婶给的,便好生收下吧。”
接着那一盘轻飘飘的首饰头面,韩筃脸上笑得温柔体贴,只应了一声“是”。自己在韩家之时,还没出门儿前白安珩送去的一些东西,听是都是打淮南那边送过来的。
那边人手巧,做出的东西也精细精致,比京城更是别有韵味。至于自己手中的这套……长者赐,不敢辞。
那边周氏笑吟吟的在自己两个女儿手上刚接过的首饰打量了一眼——翠生生的,那是上好的翡翠、金澄澄虾须镯,上头的细丝比头发丝也差不了多少,只可惜自己外甥女儿的那一份倒是讨不过来了……
心中暗叹了一声可惜,便不再看,又笑着同甘氏说起话来。
第五十六章
白安珹跟着自己父亲一同先到了东院儿,进了院儿门口,方打着哈欠道:“父亲,累了这一路,我想先去歇歇。”
白鋆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才什么时候?老子还没歇着呢,你倒先想睡去了?!”
白安珹翻翻白眼:“我又没拦着你?”说着,一边伸着胳膊打着哈欠的便进了后院。只气得白鋆抬手指着垂花门儿,半天说不出话来。
“老爷?”身边一个小厮低声唤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