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现代言情 > 重生之良人 > 第23章完结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四十一章 跨马游街(下)

“二姐姐,听说今天还有什么榜下捉婿呢,白二郎要是叫人给捉走了可怎么办呢?”韩筌仰起脸来,眯着眼睛,胳膊支在窗框边儿上,冲韩筃坏笑着。

韩筃抬手就要去掐她的脸,又听韩筣在一旁打趣到:“你当咱们这么早过来、又带着这许多下人过来是为何?还不是为了把白家二爷抢回来当女婿?”

这话捉狭得韩筃牙痒痒的,放过了韩筌又转身去搔韩筣的痒。

下头街道上面全是看热闹的寻常百姓,家中小有家资的,大多都提前些日子在街道两旁的店铺中订好了位子,更有些个这个楼那个院的姐儿们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见缝插针站在人群之中,不时嬉笑玩闹,让周围的闲汉们看直了眼。

不多时,远远的就听见有人喊着:“来了来了!”过了一小会儿方听到乐声阵阵,等那一行人拐上这条街道,方看到官兵护送下的、当先三个骑士着高头大马的男子。

打头一个,便是白安珩。果如之前家中下人、韩笙等人说的:在家中养了两三个月,人就白回去了。

星目灿然,剑眉高挑,脸上含笑,虽当先走在前面、且因他年岁最轻,路两边的花儿啊、朵儿啊的,也大多都是冲他招呼过去的,可他却似并不太过在意似的。仔细瞧时便能发现,来来往往丢过来的那些荷包、花卉、戒指、手帕什么的,都被他轻夹跨下的马匹,便一一轻松躲了过去。

虽在家备考了这许久,可但凡想起当日落岸之时的事,还是让白安珩心中难安——自己这身手若是再强一些,许那日就不会如此危险了。因此,人在家中之时,虽依旧以读书为主,却也从没落下过骑艺、身手。

下面百姓看得两眼直发亮,当先的状元,竟是位未到弱冠的翩翩少年郎君,人生得风采模样、竟比当年那位风流誉满京城的探花郎不在话下!

相比起来,后头的那位人到中年、且还微微有些发福的榜眼可就不大招人搭理了。最后的那位探花郎,人在二十五六左右,生得也是风采翩翩,可前有少年状元相比,反倒不那么引人瞩目。

榜眼骑在马上,见前面花海一片片的朝那位不过十七八岁的状元泼去,不由得苦笑回头看向跟在自己身后半个马身的探花身上。

那探花也是一笑,能当得探花,学问是其一,可品貌也定能入得皇上的眼,可今年这一甲一出,倒把这个例子给破了。

好在,二人年岁较大,今日游街虽是极风光的大事,却倒没有那份争强好胜的心思,也不必刻意去别那霉头。少年英才本就不凡,他们二人都是考了几回才得中的,人家一次得中,除了家世渊源之外,本人也是文采过人的,若连这些都要气,那早就能被气死个百八十回的了。

白安珩纵着跨下的马,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有些个轻的、不会伤人的花花草草,倒也不是非躲开不可,至于那些个帕子里面裹着戒指、簪子、钗环一类的“暗器”,却是能不挨上就不挨上,不然,回到家中身上指不定就会青一块紫一块了,叫母亲知道,又是一顿好说。

正走着,忽听左边高处传来一声“二姐夫”的清脆声音,叫白安珩不由得下意识转头,就见左前方的一处酒楼的二层窗户中,几个女子正站在里面,一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女孩儿高抬起手来,把个不知什么朝自己丢来。

在她身后,正站面个一脸诧异为难,想要把那小姑娘拉回去的女子,见自己向她看去,先是愣了一愣,随即脸上微红,垂下眼眸。

白安珩眨眨眼睛,那小姑娘的手软无力,丢的东西才刚扔出窗去,就歪歪扭扭的朝下头落去,哪里能丢到自己身上?

忽的,双腿一个用力,打马朝那窗下飞驰而去,在众人惊呼声中猛然勒住马头,抬手,轻巧接住丢下来的那张帕子——淡粉的帕子,上面绣着两只滚成一对儿毛球儿似的白色鸳鸯眼儿的小猫。怪道丢不远呢?一张轻飘飘的帕子,又是个小姑娘丢出来的,哪里丢得远?

想着,又抬起了头来,下面那倒抽冷气的闲人们这才拍起了巴掌来,还有那吹起口哨起哄的。

韩筃愣了愣,没想到他竟特特跑过来接住了那块帕子,见他再向上面看来,匆忙把头转到了另一边儿,却不想,又被身边的韩筣韩筌笑闹着硬往窗边推去。

心中无奈,再抬头时,就见他仰着脸,脸上肆意着笑意,把那块帕子抬手塞到了他的怀中……

见状元竟接了人家丢下来的帕子,旁人更是起哄的闹了起来,手边有的、没的,随便爪了什么都恨不得丢到状元的身上去,让他顺手接住才好。

东西少时、轻时,白安珩还能躲上一躲、挨上一挨,这会儿见人群有些个失控,不知哪里竟飞出了把鸡毛弹子,于是,身手敏捷的状元立即策马扬鞭,赶紧跑出了这条街道。

“你这丫头,哪能如此混叫?”姜氏拿手戳着韩筌的脑门,好笑道,“你姐姐这还没正经过门儿呢,让人听见了,成什么话?”说虽这么说,可今日到底不同往日,她小孩子家家的,刚才喊得那一嗓子混在人群中,倒也不怕叫人听见,可规矩还是要说的。

韩筌吐吐舌头,拉着姜氏撒起娇来:“母亲,我以后再不敢了……”

“不行!回头好好学学规矩,一个月不许你出来!”

“母亲……”

几个丫鬟忽然指着下面叫了起来:“二少爷来了、二少爷来了!”

韩笙同二甲、三甲的众进士们骑马在后,这会儿才转过路口来。不过他年纪轻,又有一副好相貌,又是自幼熟悉马术的,骑在马背上,自然非是那些寻常的书呆子们可比得了的。

他人生得精神,又年轻,这会儿才游了不过一半的路,身上就落满了花花草草。

韩笙不比白安珩,白安珩是当头头一个,要是见丢过来的东西多了,还能加加马速,躲开那些“暗器”。韩笙却是混在人群中的,前后左右都是人、且还都是些不大会骑马的书生,有什么东西飞过来可都得硬挨!

这会儿,连头上的帽子都歪了!身上的喜服也有几处叫不知什么花儿的花枝子、叶子给染了几大片,红的、绿的连衣裳的本色都快看不出来了。

姜氏伸头看了看,不由得失笑起来:“晚上回去好好叫他泡泡澡,还好他还算机灵,那些个朝脸上丢过来的都让他躲去了。”

韩筃几个也笑了起来,忙叫丫鬟们抬出几个篮子来——里面装的都是些鲜花儿,皆是自家园子里面一大清早采的。姜氏打着,下面连小姐带丫鬟,乘着乱,把这些花花草草都往韩笙身上尽量丢去。

韩笙那里还纳闷着呢——怎么这条街上的人手中的花儿有这许多?前面一甲过去竟没丢光么?

心中纳闷,便抬头四处张望起来,这一看一下子就把他的鼻子气歪了——自家端庄的母亲大人,正带着三个姐妹、伙同众丫鬟朝自己这边整篮整篮的泼花儿呢!且还是自家花园子里种出来的花!!

母亲大人,您果真童心未泯。

——————

跨马游街后,众进士入宫,稍作修整,便要参加琼林宴。

白安珩整好衣物刚出来后,就见韩笙一身狼狈的走了过来,要进里头也去换身衣裳,见他连脑门上都被不知什么花汁子给染黄了一片,白安珩不由得愣了一愣:“世兄,你这是……”两人还没正经结成亲家,这会儿叫内兄不合适,二人又还没取字,只好拿世兄先将就着。

韩笙叹了一声:“唉,别提了。”家中慈母带着姐妹们一起发疯,让他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就是说了,也不过只能换回些许同情罢了。

“你……先去换换衣裳吧。”还好,因一会儿要参加宫宴,衣裳等物都是早备好的。

见韩笙走了进去,白安珩方转过身来预备要朝歇息的所在过去,同行的榜眼吴子辛疑道:“韩兄莫非是叫人榜下捉婿了?”连衣裳都颇有些凌乱的模样,说不准,还真可能被人捉了也不一定。

白安珩想了想,也一心纳闷:“韩兄家中早已定过亲事了,便在今年……”

“呵呵,如此年轻的进士,外人哪里看得出来?”吴子辛感慨的笑着摇摇头,手下意识的放到自己那个有些浑圆的肚子上,“真真是少年英才啊,若是没虚度这些年光阴……”说着,又不住的摇起头来。

白安珩含笑道:“吴兄才学扎实非凡,家父时常说我,虽有敏才,却且需捶打呢……”

看看自家儿子,又看看未来的女婿,韩朴眼中、心中,全是满意之色,抬眼往白錾那里看去,正见他也含笑的朝自己这边看来,两个老狐狸相视一笑。

圣上坐在首座,环视下面众位进士学子,心中自也是满意非常。

第四十二章 老太太遣人

白安珩是少年状元,来向他敬酒的人自然不少,席中又有斗诗斗词,不必一一提及。

等到了宫宴尽散坐回了马车之中,方一头滚到里面的软垫上,抬手按着额头,再也懒得起身。

跟车的侍砚忙把预备好的睡酒汤放在车上小几上,劝道:“少爷,少用点儿吧,不然一会儿再下了车一着风,头疼。”

白安珩唔了几声,直到车子走了一小段路了,方靠着车板坐了起来,接过那碗醒酒汤一饮而尽。

收拾了碗,又忙递上热乎乎的巾子,侍砚虽重活儿做不了,可这些还是能做上一二的。见白安珩擦了把脸,脸色这才略有些好转,心中方安了心,笑道:“少爷今日可是辛苦了。”

笑着摇摇头,白安珩叹了一声,忽然想起了什么,忙问道:“我今天换下来的那身衣裳呢?!”

“衣裳?”侍砚愣了愣,“可是您在宫里换的?”

“宫里……”白安珩心中一忽机灵,忙伸手进怀去摸索——没有?!上翻,下找,侍砚吓了一跳,以为少爷丢了什么要紧的东西,忙问道:“少爷,可是少了什么?掉到宫里去了?”

那东西要是掉到宫里去了……那可是她的贴身之物,怎能让外人得了去?!

心中发紧,越发四处乱摸乱找了起来,忽然一时摸到袖子中,抽出一条淡粉的帕子,看到上面绣着的那对儿猫儿,这才长松了口气——是了,自己生怕丢了、忘了,换过衣裳后特特收到袖口时面,生怕一个不注意再找不见了。

淡粉色的帕子?

侍砚疑惑看了看自家少爷的脸,见他整个人浑似松快了下来似的,知道这便是他要找的东西。可……自家少爷一个爷们儿家家的,哪里会用这种颜色的帕子?这一看就是女子之物啊!

可韩家送来的东西里面,似又没见过这个?也是,韩家送来的,可都是做给少爷、夫人、老爷的东西,就算是出自韩二小姐的手,也没有把小姐贴身之物送人的道理……

等等,今日少爷跨马游街,莫非是什么姐儿、哪家小姐丢给他的吧?!再不然就是宫里的哪位公主什么的?!看少爷这副紧张模样,莫非他也相中了人家?!可韩家小姐要怎么办才好?!

侍砚心里越发纠结了起来,他自幼忠于少爷,眼里心里就只有少爷一个主子,可他又是白家家仆,自然知道忠于少爷还不够,还不能引着少爷走上歪路。

白家家风秉正,既然与韩家小姐定了亲事,就要遵守白家规矩,哪能在外头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今日既然有了影儿,自己为了少爷好,可要告诉老爷夫人去?可他是少爷的仆人啊,更应忠于少爷,而非事事都要报到老爷夫人那里去……可要是真让少爷在外头有了别的什么心思,便是对不起白家、对不起少爷……

侍砚越想,心里越乱、脑子越混,左思右想都没得解。咬咬牙,他不想出卖少爷,可也不能眼见着有事不劝,等少了犯了错再说可就晚了!不如,自己亲自劝劝他?想是今天吃过酒了,不知遇上了哪个,只是一时糊涂?

定下心思,就想开口问上一句,可见白安珩虽喝过了醒酒汤,却仍是一副头疼的模样,忍了忍——算了,还是明日再说吧。

琼林宴过后,白安珩终得以入朝为官,入翰林院,授修撰。

一甲三人,皆直入翰林院,剩下的二甲赐予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还需再经朝考方能入翰林。

“今儿个辛苦老爷了。”姜氏脸上、眼里全是笑,服侍着韩朴更衣洗漱。

韩朴看看灯下老妻,见她脸上的笑意从刚进门儿那会儿直到现在都没消下去半分,笑着摇了摇头:“你呀……”

“儿子成了进士了,还不许我美上一会儿?”在人京中,识得的官宦人家几何?可有几家的儿子有自家的争气?那些个纨绔子弟们平日里看着倒还好,真一遇到了正经事上,哪里能比得自家的?更何况,她那未来的女婿还是状元郎呢!

韩朴笑着摇了摇头,坐到床边,松了口气道:“再等上一个月来月的功夫,看看他朝考如何,要是没考上,干脆找个地方让他出京外放去得了。”

姜氏不由得瞪了韩朴一眼:“哪有这么说自家儿子的?好歹他也是二甲第七!哪有不过之理?”

“翰林怕大考,你当你儿子那性子能老实在翰林院里呆着?”韩朴失笑摇头道,“想当初我在翰林院那三年还是如此?他要是真能忍上三年,便寻着机会赶紧把他弄出京去算了,要不然,还不如这会儿就提前做好打算呢。”

抬手在韩朴肩上揉捏着,姜氏笑道:“咱们的儿子,我哪有不不知道的?可才高兴了这几日,老爷就兜头一盆冷水下来,也不叫我多热乎热乎!”她自是清楚韩笙的性子,只怕让他老实在翰林呆上三年,非憋出毛病来不可。

韩朴摇头笑道:“你呀,我不过说句大实话,倒招来这些有的没的。”

姜氏抬手取过放在韩朴身边几上的果脯盘子,从里面捻了一片杏肉送到口中:“我也知道的老爷说的是实话,笙哥儿那性子……这事就交给老爷看着办吧,我个妇道人家,知道儿子是个有出息的就好了,才不管你们爷们儿在外面怎么着呢。”

淡黄的灯光打在脸上、手上、身上,姜氏忙了一这日子,鬓角处一缕头发落了下来,就挡在耳边,倒平添了一丝风韵。徐娘半老,虽生了这几个孩子,到底保养得体,此时更显得风韵犹存,又是灯下观人,倒让韩朴心头有些发热。

想想素了好长时候了,老夫老妻的,又何必客气?

忽抬手握住她的手,见姜氏诧异看向自己,握手成拳,放到唇边咳嗽了一声,正色道:“天色晚了,夫人也该歇息了。”

——————

今年这一年,韩家可谓是喜事连连,光亲事就要连办上三回。再加上二少爷中了进士、未来的二姑爷也成了状元,不可谓不热闹。

韩家上下,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心中那欢愉之情掩也掩不住。

又加上最近京中亲戚家中或有喜事或有丧事的,姜氏忙得人直打转,连腿都快瘦了一圈儿。等跟几个女儿说话聊天时就抱怨道:“你们大哥大嫂不在京中,我就盼着你们二哥哥快些把媳妇娶进门来,我也就能省省心了。”

正说着话,下人们来报——“汾安老家来人了。”

姜氏心中纳闷,忙请人进来说话,之前二儿子中了进士之事虽也报了过去,可算算日子,应该还没到传回信来的时候啊?

来的是老家中老太太身边儿经年的老妈妈,见了姜氏和几位孙小姐脸上笑得虽和气,却莫名带着股拿着架子的意思,更让姜氏心中疑惑不定。

一时说到韩笙考中进士,连这这个月的朝考也已经过了,留在翰林院中,那位文妈妈抬抬眼皮,要笑不笑的道:“倒真真是京中调理人呢,也多亏得二老爷在朝中识得人多,难怪二少爷能有这番能为。”

姜氏脸上的笑一下子僵在了那里,她虽没正经伺候过那位婆婆几年,早年间却也是进过孝的,这位文妈妈是家里老太太第一得用人,本该给她几分面子的。可现在,这是在京中!在二房的府上!

科考乃是举国大事,但凡有舞弊之事,那可是得罪了天下读书人、是杀头的罪过!这话在自家府上说说都生怕让人听了去,要是但凡传出去一二,便是分明没影儿的事,也能让那些捕风捉影的人听了、毁了自家老爷跟儿子一辈子的前程!

“妈妈怕是多年未在京中,有些事恐是不太清楚的。”姜氏嘴角虽还扬着,眼中却半丝笑意都没了。不知这位妈妈跟家里的老太太打的是什么主意,这话怎敢这么大大咧咧的说出来了?韩家虽不及姜家家世渊源,可也是历代为官为宦,家里老太太怎能糊涂成这样?让下人说出这种话来?!“事关一家人的前程性命,有些个话可是不能乱说的。”

那文妈妈挑挑眼皮,也是皮笑肉不笑:“老婆子不识字,也不懂这些个规矩,怕是说的一时到不到也是有的,还望二太太担待些,性命不性命的话,老婆子可不敢当。”

这话不阴不阳,听着却叫姜氏直窝火,心中发恨,可这文妈妈是代老太太过来的,又不能当面训斥,不然自己这个媳妇也就当到头了。

强压着火,又忍了一会儿,见她开口道要见见韩笵跟韩池便也随她去了。叫三个女儿各回各处,自己一个人窝在房里直运气。

等到了晚上,韩朴回来后,听说文妈妈来了,忙请来相见。

文妈妈行过礼后,方言道:“老太太来前吩咐了奴婢,说有些要紧事要同二老爷私下说道说道。”

第四十三章 韩笵出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