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吃完晌饭,百货大楼的事也说了,崔荷跟着一起沉默了。kenyuedu.com
“妈,我和哥哥以后赚大钱,让你们过好日子。”
“赚大钱,我赚钱给妹妹花!”
崔荷摸了摸眼,抬起手把他们拉到身边,“好孩子。”
林建军身子也微微有些颤抖,若梅心里有数,爸妈虽然性子随和,但向来最疼孩子。这样一番刺激下来,他们以后再做什么,肯定更简单。
果然,自此之后林建军和崔荷更勤快了,养奶牛的事也渐渐步入了正轨。直到开春,家里已经有了一千块钱的积蓄。两人本来合计着,再买两头一起养着。最后被若梅和姥爷一家联合制止了。
“马上开春种地了,你们可顾不过来。再说出那么多,你想卖给谁去?”
姥爷不愧是做生意的,三两句就说到了问题的重点。若梅和海峰抱着牛奶瓶,也在一旁起哄,
“妈妈不要太累了!”
“看孩子多懂事。”
此时正是大年初三,大雪覆盖了整个北方。若梅一家也来住娘家,看着崔荷身上的新衣服,姥爷一家很满意,建军是个疼媳妇的。若梅和雯雯堆了个雪人,被姥姥喊进屋吃饭。席间姥爷说起了窑厂的事,县里开春要建大窑厂,这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爹,要不你就卖了吧!”
舅舅脸色变了,“说啥呢,这可是咱们家的祖业,说啥也不能卖!”
若梅跟雯雯坐在一起,边啃着排骨边点头,姥姥做的饭果然好吃。
“你看妞妞都点头了,是吧妞妞,舅舅改天带你去窑厂玩儿,你还没去过吧!”
“恩,面粉厂!”
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是若梅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实业兴国而且稳定,自从去年夏天后,她想过很多办法,股票什么的她真记不住哪只会涨,大型连锁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it业还在萌芽。
现在最赚钱,后世也会一直稳定赚钱的,就是实业。房地产还没开始泡沫,自己家也弄不起。差点想破脑袋之后,若梅终于想了起来,这个行业就是面粉厂。
华北平原是天朝的小麦主产区,就地收麦子磨成面粉,虽然赚不多但收入稳定。姥爷经商一辈子,肯定有经验。窑厂快不行了,开面粉厂刚好。自家钱少可以入股,都是亲戚有钱一起赚。想好之后,她就想着该怎样说出来。
来姥爷家的机会不多,没想到合适的办法,她决定有话直说。反正她一个小孩,信口开河也不算错!
“什么面粉厂?”
“爸爸,是老奶奶家的报纸,上面说用机器磨面,可以致……,哎呀那个词我忘了!”
“致富?”
若梅点点头,爸爸带着她送过几次牛奶。这时候喝得起牛奶的,全是县里有钱的人。她说的就是送她衣服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在县委,扯她的大旗刚好。
一个孩子说出来的话,不容易让人相信。但领导家里的东西,却足够让人考虑一下了。而若梅要的,正是这考虑一下。因为这个项目真的很适合农村,凭姥爷和舅舅的头脑,应该很容易想通。
崔荷正想劝着自己爹,那十年他们见过的还少么,不听从国家政策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尽管不懂女儿说的面粉厂是啥,但她还是顺着说了下去。
“爹,关了窑厂你和哥还可以开新厂子啊。厂里干活的都是老把式,干啥不行?”
舅舅微微点头,舅妈也表示支持。若梅个子小,刚好可以看到低着头的姥爷挣扎的表情。毕竟是自己一手创立的家业,窑厂对于姥爷来说,就像另一个孩子。贸贸然舍弃,他肯定是非常不舍吧。
大年初三的饭,就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若梅也在忐忑的等着结果,十五过去了,她的心在慢慢下沉。果然姥爷还是摆脱不了前世的命运么,罢了,等她赚了钱好好孝顺他们。可是,看着自己的小手小脚,那得多少年啊!
就在她快要确认的时候,妈妈回了次娘家带来了消息,在舅舅的劝说下姥爷终于点了头。此事甚至惊动了县里,县委对此非常高兴,表扬姥爷是响应党号召的优秀企业家,决定出资收购窑厂。
而林建军和崔荷也决定,贷款一起开面粉厂。过了正月爸爸就跟舅舅出门,一起去京城考察面粉厂的事情。
若梅呆在家里,每日都陪着哥哥念书。两人学了有半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崔荷开始教习简单的乘法。若梅发现若是有目的的引导,那哥哥还是改的很快的。
半年过去,那个只知道跟小伙伴吓跑的哥哥,已经变成了爱护妹妹,并且每日帮妈妈割草喂牛的好孩子。而且他虽然不聪明,但很勤奋,学习的进度一点都不差。对此若梅非常欣慰,小时候的好习惯会伴随人一生。有了个好的开始,这辈子哥哥一定会与前世截然不同的。
林建军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开春,京城走了一趟,他整个人精神了很多,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蓬勃的朝气。放下给家人买的礼物,林建军说起了此次在京城的见闻。
刚去时一头雾水,虽然有县领导的介绍信,但京城那是什么地方,稍微出来个官就比县委书记大。两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刚想打道回府,却遇到了陪儿子上街的李明举一家。听说他们的来意后,李明举出面一次。
就是这一次后,面粉厂的领导对两人的态度好了起来。不仅包吃住,还陪着他们参观车间。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很快见到了厂子的生产流程。舅舅核算一下成本,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行业。
“这下,咱们欠明举的情可大了!”
“哎,以后有机会……”
林建军说到一半说不下去了,看明举的地位,怕是这辈子他们也帮不上他什么。不过新厂有了着落,一家人总是高兴的。崔荷炒了一大桌子菜,一家人乐呵的吃了一顿。
开厂子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设备的事有李家在,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但是钱财厂房营业执照,哪个都是需要费心的事。李家老爷子本想拿钱,但林建军坚决的拒绝了。
最终在他的疏通下,他向银行贷了款。由于崔家痛快的卖了窑厂,县委书记因此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所以营业执照下来的很快。跟村里协商后,厂址选在了两村之间那座荒废的斜坡上。
定好机械知道尺寸后,选在吉日厂房开始打地基。时隔半年,林家要办厂了,这轰动了村里所有的人。一般街坊都是看热闹,套近乎的打听下,钱是哪里来的。
但是有些人就不同了,比如李桂花。
自打年前那出后,村里的孩子没人跟海涛玩。海涛每日在家闷着,偏生林建国还说她管教不严。她的儿子又没错,哪需要管教,两口子为此经常争吵。加上娘那边要求也高,都那么老的人了,吃咸菜就好了。偏偏娘每天要吃菜,那多贵啊,省下来还可以给海涛买点好吃的!
眼见二弟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她心里越发意难平。偶尔去村长家串门,听到养奶牛很赚钱,她心里就不痛快了。不过那时候还好点,毕竟养牛能赚几个钱。但现在二弟竟然要开厂子,那可得好几万块钱,建军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看到众人围在崔荷周围,李桂花的火气蹭蹭的往上冒。
若梅眼观六路,第一眼就注意到了李桂花,她身边还站着李桂香。这两姐妹在一起,准没什么好事。果然,两人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妞妞妹妹!”
这渣男怎么阴魂不散,每次见到他,她都想上去甩两个耳瓜子,像前世他对她那样。不过此时条件还不允许,所以若梅只是点点头,藏在哥哥身后,并未搭话。
“大嫂和赵家嫂子来了,文瑞吃糖。”
把糖块塞进兜里,李桂花扯出让人牙疼的笑,“弟妹要开厂子了?”
崔荷又讲了一遍套话,“我爹的窑厂卖了,想着那么多人要吃饭,就开个新厂子,县里刚好推荐了这面粉厂。”
崔荷的回答和举止都很得体,偏她越是这样,李桂花心里的怒气就越盛。看兄弟媳妇,一身簇新的衣裳,时下最流行的大红褂子,百货大楼里卖五十一件。还有她家两个孩子,穿的比海涛还要好。
“那可好,养牛真赚钱。看你都穿上大红毛衣了,娘却连肉都吃不上……”
见她又要来这一套,若梅已经不想跟她唧唧歪歪了,“大伯家不是杀猪么?妈,咱家养牛可以随便喝牛奶,大伯家杀猪,为什么不吃猪肉!”
崔荷乐了,“妈也不知道,大嫂这是究竟怎么回事,怎么娘会没肉吃?”
“怎么了?”
林建军和崔立华奠基完,走过来刚好看到这一幕。崔立华看到眼前的胖女人,连忙挡住自家妹子,林建军也上前问着媳妇。
“大嫂刚说娘吃不上肉,妞妞就好奇大伯家是杀猪的,怎么会没肉吃。”
周围的汉子们哄堂大笑,“建国家的,老人家当初可是把银元都给了你们,现在一点好吃的都不舍得?”
三言两语的,李桂花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虽然李桂香扯着她,但她还是忍不住。
“都是儿子,总不能只有我们家养老啊!老二,你这么大厂子盖起来了,过年也不说多送点,这像话么?”
崔立华听不下去了,“林家大嫂,咱们也算是亲戚。我妹妹过年给林婶的可不少,两大袋面、十斤油、一袋大米,另外还加上了一百块钱,比给我爹的都多。街坊们说说,这么些东西少么,你们家给了什么?”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称,老人吃得少,这些东西够吃一季了。
李桂花的脸色终于彻底绷不住了,转身就想走,却被林建军拦住了。
“二弟,你这是想怎么样?”
“大嫂,既然来了咱们就好好算算。我养牛之后,每天给娘送一斤奶,但是娘喝到了么?海涛每天向孩子炫耀,可以喝两瓶奶,那都是谁的?”
“你要想给侄子喝,可以告诉我一声,这个我不介意。但是这奶是我给娘的,你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私吞了,这算什么事儿?”
李桂花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李桂香出来调停了,“都是一家人,有事关起门来说,别伤了和气。”
“大伯母羞羞!”
若梅做了个鬼脸,气急败坏的李桂花扬手就想打她。崔荷一把抱起孩子,闪到一边。
当面打别人的家孩子,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崔荷眼红了,崔立华扬起手护在妹妹前面。
“好啊,妞妞可是我们老崔家的外甥女,仗着我和爹不在村里,你们就这么欺负她?”
事情闹到这份上,赵学泉也不得不出来了,拉住了气氛的双方,“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别为了一点小事,而闹得不愉快。建国家的,今天这事是你不对,怎么都不能打孩子啊,去给建军家赔个不是。”
李桂花再泼皮,对于这个隐形的靠山妹夫还是很惧怕的,不情愿的走上前,“今个儿这事,我给你们赔不是了。”
“大家都是街坊,各退一步吧。至于林家嫂子,去年的协议我这还有一份。我话放在这,以后谁违反了,分地的时候靠近坟场的那块就归谁。”
土地是农村人根本,坟场那块地太荒了,大家都不乐意要。现在一看,有可能落到林家兄弟的头上,村民们都很高兴。李桂花被噎住了,自此以后人前倒是老老实实地。
不过经此一事,村里人不乐意搭理的人加上了一个,那就是李桂花。以前还不知道,这人竟是这样的胡搅蛮缠,咱们还是离远点好。
作者有话要说: 忘记设定时间了,给跪!下一更,在周二~
☆、第十四章
李桂花当众道歉后,着实老实了很长时间。都是亲戚,林建军也多给那边加了一份牛奶。自认为占到便宜后,她更老实了。
趁着农闲,厂子终于盖起来了。选好了日子,大卡车载着机械运进了工厂,原先窑厂的工人们也一起进了厂。
窑厂都是老人了,到他们这个年纪再出去找活,已经有些不易。崔家姥爷和舅舅也不是圣人,自然把开厂的用意说了出来,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村人都很感动,跟着师傅学起了磨面的技术。
机械化最大的优点,就是减轻了人力劳动。认真学习之下,那点操作没几日就会了,有些手巧的师傅甚至跟着学期了检修机器。
有县里的扶持,工人们也用心,磨面厂很快就可以投入正常运营。这段时间,林建军跟着大舅子东奔西跑,渐渐地开阔了眼界,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多营生的法子。
虽然脑子活泛起来,但他还是脚踏实地的人。农忙时节,他依旧回来跟媳妇一起犁地播种,除草施肥。不过晚上教孩子识字时,他也开始看一些书。
若梅见此更是高兴,这一年来她天天喝自家出的绿色无公害牛奶,整个人更加粉嫩。加上家里有了余钱,崔荷更是可劲的打扮孩子,城里的爷爷奶奶也时不时的送两件八成新的衣裳,是以若梅现在更是讨人喜欢。
两个刚打到耳朵的羊角辫,头上蓝白条的头花,一身粉红碎花的人造棉衣裤,她活像个玉娃娃。今日正是林海峰开学的日子,崔荷抱着女儿,牵着儿子走到村里的幼儿园。
幼儿园里早已聚集了许多小孩子,从妈妈怀里下来,若梅跟哥哥一起好奇的看着。院子里长长的滑梯,墙壁上的彩色图画,长条板凳,一切都与前世一样。
“妞妞妹妹,你也来了?”
又是赵文瑞,真讨厌。若梅眉头紧蹙,突然心生一计。看着飞扑过来的赵文瑞,她松开哥哥的手,算计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