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二人相视一笑,肖元明冲霍建中和吴凤霞道:“我这里确实有个计划,不过需要的投资不少,也不能确定能不能赚钱,但是我觉得可行。”
霍建中道:“你先说出来听听,我们一起参考一下。”
肖元明把自已的计划说了一遍。
霍建中道:“生产护肤品,确实可以,现在我们国内的护肤品稀少,只有雪花膏、蛤蜊油、雅润霜这三种产品。我们要是能生产合格又好卖的护肤品,确实能大赚一笔。不这过个很麻烦吧?首先我们是不是得研发生产护肤品的配料?”
肖元明道:“我早就研发过了,之前在乡下的时候,我就自已研发过一种保湿滋润的美颜霜,以及一种祛痘的,但是我自已生产的是没有经过质检的,如果我们要拿出来卖,肯定得先经过国家的安全检测,确认合格了,才能投入加大生产,其产是工厂车间的问题,到时是租一个工厂,还是买一个房子当工厂,都是需要考虑的。”
苏皎皎笑道:“你们这个挣钱的法子,现在太慢了,我要先去挣我的钱去了。”
她的话立刻将霍建中和吴凤霞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吴凤霞道:“皎皎,你有什么挣钱的方法?”
苏皎皎笑道:“我打算成立一家自已的服装品牌公司,前期正需要投资人,你们两个要不要考虑一下?”
一个大的服装品牌公司,光靠自已一个人可做不下来,虽然她和阿明手上有点钱,可是现在买房已经花掉了7800块,还剩下一万六千五百多块,总不能靠这一点钱坐吃山空吧?
现在正是国内经济起飞的时候,不在这时候努力挣钱,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到80年代初期,出现了个体经济,最早的正式的允许私人经济的政策是1980年11月4日,京城允许个体户经营。
第195章 买房「2」
那时,一些暂时没有工作的人搞起了个体户,个体经济补充了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不足,在当时属于一个新鲜事物。
到了1980年10月,北京市领照营业的个体户已有1992户,比1979年底增加了4倍。
这些个体户为大量找不到工作的人,提供了就职的机会,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而这些人也是搞个体户的第一批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吴凤霞欣喜道:“我看这个行!皎皎做的衣服都很好看!每一件我都很喜欢!”
之前在乡下教书的时候,她就找皎皎做过好几身衣服,都是她自已出的布料,但是皎皎没收她的手工费。
皎皎说她家送了一台缝纫机过来,为了感谢她家,所以那几身衣服都是免费帮她做的。
吴凤霞也不好意思一直白穿苏皎皎做的衣服,她苏皎皎不收费,后面就没找苏皎皎做了。
苏皎皎道:“首先我们得成立一家服装加工厂,批量购置缝纫机过来,画设计稿打样的事情交给我来。”
霍建中:“买缝纫机的事情可以交给我,这件事情我去办,也由我出资购买,这就算是我的投资了,你就说需要多少台?”
“先购买五十台吧。”苏皎皎想了想道。
霍建中只是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点了头:“成!”
苏皎皎看向肖元明道:“我们还需要买个大房子充当厂房。”
这时候当然是买个房子做为厂房更划算些了,现在租是便宜,等以后只会租不起。
因为涨得太快了呀!
吴凤霞急道:“那我呢?我呢?我投资哪个?”
她怕她要是不投钱,等下皎皎和肖元明挣钱不带她怎么办!
苏皎皎道:“别急,会有让你投资的东西,到时候买线买布料,这些都是要钱的,还有招工,安排宿舍,给大家发工资,这些都是问题。”
这些事情办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全部弄齐之后,至少得需要好一阵子的时间了。
苏皎皎想了想看向肖元明道:“阿明,我想把咱姐给喊来,还有静仙她们。她们都跟着我学过做衣服,有她们在,我也能放心一些。”
肖元明闻言,顿时眼睛一亮:“那等会回我们就打电话给大队长,看看她们愿不愿意过来。”
家里是没有电话的,但是村委会里面有一部电话,到时候可以让大队长喊他姐来接电话。
苏皎皎笑了,“好。正好咱们买了大房子,这里能住得下。”
紧接着,苏皎皎又与肖元明、霍建中、吴凤霞一起商量了成立服装公司的事情。
苏皎皎问道:“公司以我们四个人为股东,我和阿明为大股东,建中和凤霞是二股东,三股东。你们有异议没?”
霍建中摇头:“没意见。”
吴凤霞跟着摇头:“你出钱出力又出创意,我只是投资一点钱,我自然没意见,也没有意见。”
“成。那我们现在就正式成立服装公司了,我连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就叫丽人服装公司,暂时以生产女性的服装为主,后面看情况再生产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