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守土计划,源自于王飞虎一时的心血来潮。
王飞虎本来的想法就是,将自己的军队部署在日军和华夏的领土之间,这样就起得了有效防御的作用。作为要和日军鱼死网破、狗急跳墙的王飞虎,此时所能做到的最大努力,就是尽可能的不让华夏军民遭受日军的直接打击。
作为卫国军内部谋略第一人,吴老认为王飞虎的计策非常有效,但是如何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兵力部署在有效的地点,这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我军除了黑龙江省之内了解比较多以外,至于平津两地还有通辽,热河等地,并不了解。对于一些战略要地,如何防御,如何构造,防御工事,以及制定后续的粮草运输,包括油料运输,这些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只是顾及到指挥官的面子,特地送上一顶高帽——“战略大家”,开玩笑,当世的战略大家,在吴老眼中只有蒋百里一人,如果王飞虎知道吴老此时的真实想法,一定会气得直跳脚,蒋百里的确不错,但是不能为我所用啊。我又何尝不想让蒋大官人来卫国军主事啊。
王飞虎见众人,似乎都若有所思的样子,并没有急于打断,他把眼光放到了身后的作战地图上,认认真真的听着作战参谋的详细汇报,王飞虎知道第二方面军已经在日军第八师团到来之前到达了天津,接下来和第八师团将会有一场恶战,王飞虎考虑的是目前第二方面军虽然深入到了热河平津,但是物资运输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的物流途径是这一场战役的根本关键,王飞虎之前考虑的比较简单,他的打算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通过袋鼠运输机从通河方向,直接将物资运输到平津前线。
但是,王飞虎接下来仔细思索,发现平津前线距离通河,将近千里之远,如果用传统的空中运输,不仅目标大,容易暴露,还会给地面接收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在王飞虎心里面,一下子变得不安静起来。
刚才在军事会议上所提到的这个半月计划,不仅仅是指像半个月亮那种弯弯的形状,而且还指时间上,要在半个月之内完成所有的兵力部署,还有战前准备,进而在一个月之内将敌人歼灭在既定的地方,难度何其之大?
王飞虎刚刚考虑的似乎有些简单。他过分地考虑了自己的运输能力,实际对于卫国军此时的运输能力来讲,是不能做到千里之外,粮草随用随到的;不过半月计划,一经提出,王飞虎还是觉得必须应验的。
自己不是专业人员,要把这件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所以他把这个大课题扔给了吴老,这种伤脑筋的事儿,才不是我王大帅要考虑的呢,嘿嘿。王飞虎交代完这些事之后,留下了一个大麻烦,自己悄悄地溜回了秘密基地,在秘密基地之内,王飞虎关闭了一切光源,闭目凝思,仔仔细细的考虑,最近一个阶段自己所经历的这些事情,以及好好的梳理一下接下来的对日作战计划。原来自己把日军考虑的过于呆板了,把自己的能力过于夸大了,可能前期的战略似乎还有着一些冒进。因为目前来讲,自己根本就没有达到所需具备的物流手段和自动化水平。
而且远距离打击能力更是比不上自己的设想,兴许现在自己的远程攻击力都比不上对面的日军,王飞虎一直感觉自己之前是不是一切来的太顺了,需要自己考虑一下,如何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了。结果王飞虎闭目凝思后,竟然渐渐的睡着了,果然和他宅男的这种心思很匹配。王大指挥官虽然睡着了,但是以吴老,严重,马占山等将领的带领下,所有人通宵达旦地呆在了参谋部,因为这个课题实在是太难应对了;
与秘密指挥部当中,隐隐传来的阵阵鼾声相对应的,是不远处作战参谋部当中,通宵达旦的会议,还有时不时传来的几声争论。王飞虎的理念就是,没有争论就没有高论,所以在卫国军体系当中,所有的作战会议,包括战后总结,将领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是意见,直言不讳的对自己的战友提出批评或是表扬,而王飞虎纵容着这一切,他认为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诞生真正的“真理”,也不知道王飞虎之前是怎么管理他的那个小摊位的。
一觉醒来,王飞虎感觉神清气爽,连日来虽然都是飞来飞去,但此时的飞行条件,以及行程的安排密度,都大大的超出了王飞虎的身体承担极限。好在经过基地科技的改进,王飞虎不再出现那种动不动就疲劳,瞌睡,萎靡不振的状态。当王飞虎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今天的兴华日报时。身边负责警戒的王六轻轻的按响了门铃,王飞虎知道是王六,允许他进来。
在王六的手上,拿着一份详细的报告,洋洋洒洒近万字,此乃吴老集合众人的智慧,奋战了十几个小时,一点一点的疏通了的作战包告,并且将如何打通各个区县的补给线路。如何安排进攻的次序,第二方面军如何有效地分派兵力,如何能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实惠等等细节。在王飞虎看来,基本上就像天书一样看不懂。不过,王大指挥官非常满意,因为看上去这份报告很真,很有内涵。
王飞虎拿出小黑,打开扫描界面,直接将这份作战报告扫描进了系统,这个功能是早就有的,其目的就在于将扫描的图纸或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推演,智能化的给出合理建议,王飞虎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能给吴老他们批改作战报告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还不如直接让智能化的系统去考虑呢。这也是他一贯的甩手掌柜作风。
王飞虎把报告扫描到系统之内,花费了一万系统能量币,又经历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随着叮的一声,这份作战报告的评估结论出来了。
系统对于报告的评论比较高,然后又列出了大概二十几条修改建议。但是王飞虎看到,系统给出的这些建议当中,排行第一位的竟然是:“如按此计划进行非国军将遭受将近两千名,战士牺牲的代价。”
并且可以在一个月零十一天的时间内,结束战斗,又给出了具体的物资损耗、战车维修消耗、油料消耗等等的数据,王飞虎看到这第一条建议,不禁勃然大怒。
特么的,怎么会以这么大的伤亡,来换取一个战役的胜利?这是飞虎军所不能接受的。
其实按照当时的局面来讲,华夏军队如果用两千人的代价,就完完全全地消灭侵入华夏腹地的整整一个师团,已经是非常非常辉煌的战果了。而王飞虎完全不买账,他认为作战计划当中还有不完美的地方,尤其是这个一个月又领了十几天的作战时间,可能吴老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了吗?如果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消灭日军的第八师团,那么我卫国军将要受到多大的损失,才能把日军全部的赶出华夏?
王飞虎接受不了这样的战损比,更接受不了那样的作战时间,王飞虎询问小黑,系统分析的准确吗?其实问了还不如白问,经过这两年多来的时间,系统评价的战功从来没有错过,没有任何的战士因为错记了战功,或错算了战果而到军事法庭投诉的,所有人都认为卫国军是整个华夏目前奖惩最为公平公正公开的了,王飞虎又支付了将近一万能量币。
他给系统下的任务就是:让系统自己分析,利用现有的科技水平,利用现在指挥官等级所能达到的科技技术,作弊也好,投机取巧也好,说什么也制定出来一个在14天之内,搞定日本鬼子的这么一个方法。随着一声令下,小黑迅速的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这次经过了五分钟左右,华光一闪。在一旁的屏幕上,映现出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王飞虎迫不及待的操纵小黑查看了这份计划,让王飞虎大跌眼镜的就是,和王飞虎事先预想的神马空中运输啦,什么走海路啦完全不同的是,系统给出的作战计划,竟然是从地底下走!
而系统给出的解释就是,华北平原没有过多的山丘和复杂地质条件,可以利用这种地质条件,构建类似月球基地上面所使用的一种地下走廊的形式。只要在基地通讯覆盖的一千公里半径之内,利用掘进机器人,在地底下迅速的挖建地道,随后采用一个类似建地铁所用的盾构机一样,迅速地敷设电缆,轨道,随后派驻大量的修造机器人。
而且令王飞虎及微信粉的就是,这些建造机器人,竟然都是免费的!花费最大的,就是构建这些地道所用的轨道和电缆,这些都是查克拉星所特有的科技,经过月球基地超时空转换时,需要大量的资源,不过这对于王飞虎来讲小事一桩。只要不朝他要钱,什么都好说。
通过建设地道的方式,在既定地点设好出口,由建造机器人进行把守,随后所有的军事物资,包括油料,粮食,被服,等等,都可以走这个渠道。如果说采用的是生化复制人战士,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秘密地道进行运兵,在第七、八天之内,就能把部队从黑龙江,直接开到津门前线。
只是这太过惊世骇俗了,还不能出现在现在的战斗当中。王飞虎将这一切细致的整理,随后在吴老的报告当中参考着系统的建议,也给出了十几条,不管怎么样,王飞虎认为,在自己的手下面前还是要保持的高调一点,要体现的有水平一点,再怎么说,咱也是一呼万应不是。
王飞虎的想法比较简单,他考虑的是明面上按照五老他们的作战计划执行,而暗地里一些不利疏通的渠道,比如说物质运输,还有秘密要到达的先遣部队等,可以通过地下运输的途径进行迁徙。
而且,王飞虎下了死命令,务必在14天之内完成战斗。
他的底气之所以这么足,就是因为系统告诉王飞虎,在地下机器人构建的系统内,随着资源的投入,只需要七天就可以完成从通河到天津地区的地道建设,七天的时间,开玩笑吧,王飞虎不止一次的质疑这个时间的准确性,但是在系统的一次次的保证下,王飞虎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心道查克拉新科技,还算有点儿能耐。
当王飞虎的批改报告到了作战参谋部之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把报告送来,是因为王飞虎考虑到大家年龄都大了,需要休息,不能直接批改完就拿回来,再者说自己平时表现出来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么高效率和高质量,交过来的文件如果迅速秒批,这种水准怎能不让人怀疑?
如果真的将文件迅速批改,依着众人的智慧,肯定认为自己又是在偷懒。
吴老起初也以为指挥官的懒病又犯了,但是当他看到,第一条的“主攻放在津南开始,而不是放在通辽开始时”,眼睛就挪不动窝了,他知道,从津南开始,意味着就要加大第二方面军的资源投入,这样可以快速的打击日军,尽快的完成作战目标,而这一点之前是自己也考虑过的;
之所以自己选择在通辽进行攻击的开始,是因为从通辽到通河,之间的运输途径比较方便,无论人员还是物质都可以有效运达的。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王飞虎半个月解决战斗的想法,如果说王飞虎选择了从津南开始,那么就证明了指挥官已经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运输途径,于是迅速目不转睛地翻阅了所有的17条修改建议。结果让吴老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翻遍了所有的建议,愣是没有找到屋子是怎么运输的?
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奇了怪了。这个后生投入了将近十万的兵力,他特么的是怎么运送物资的?而在一旁的严重等人,也是面面相觑,但作为最高指挥官,王飞虎在这个意见上面签批了,就证明大家要按这个执行。所幸之前王飞虎签订的所有作战报告,提出来的建议和意见,事后都被证明是有效的。最后,在大家又提出了几点补充和细化的建议后,这份命名为“半月计划”的作战报告算是通过了,卫国军将像插翅的猛虎一样,扑向来犯华夏之敌。只剩下吴老一直念念不忘的念叨“他到底要怎么运呢?”的声音留在了偌大的作战指挥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