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声音虽然嘈杂不堪,但苟光光仔细查看之后,感觉到整个华夏的声音虽然音调有高低,竟然都是在支持自己。
一直以来,飞虎军作为一个“外来户”,姑姑不亲,舅舅不爱的,虽然也比较注意结交善缘,但是政治上并没有多少人认可。这下好了,全国通电发了,报纸也写了,政治认可度也上来了。
也就是说飞虎军一直以来坚持的“舆论攻势”,终于初见成效。这不仅仅在外部为飞虎军赢得了支持,更让这种抗战获得了“正义性”或“合法性”,虽然此时名义上的正府国大党正府依旧含糊其辞,但是从《扫荡报》等报纸上面的言论来看,还是体现了善意的。
而前线并没有因双方无大规模战事而消停,秦真次在经历了十几天的摸索后,似乎一下子就“开悟”了,他在慢慢的摸索着敌人所画下的那条线,在付出了近百人代价之后,终于搞清楚了,在四马架前七、八公里的一个区域内,是自己不能逾越的雷池!
对于这个“重大发现”,秦真次欣喜若狂,他直接致电荒木贞夫,认为自己“有把握在一个月内平定满洲”,但前提是需要本土再增援四个满编师团!
荒木贞夫只是狂妄,并不是傻子,四个师团?将近十万人,直接投到华夏东北,虽然可以占据华夏领土,并攫取资源,但此时自己还和统制派相持不下,如何破局还需要再做利益交换。
其实关东军偌大的家业,不仅仅一切都由军方的秦真次之流掌控,只是原来的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受到国内较为复杂的形势所影响,被拿下有段日子了,日本现在处于军队粗暴干涉内政的敏感时期,军人当老大在此时的日本政坛早已经公开化了。
而且个别能折腾的,比如寺内寿一和陆军一些将领的能量更是大得惊人,几番折腾后,竟然迫使刚刚当上日本斋藤内阁外相的广田弘毅直接低头,一时间军人纷纷的进入了入阁,大有只要陆军这里不点头,广田弘毅就不敢下发人事任命之势。要知道小日本的内阁外相和首相可不同,首相轮着换,这个外相可是的的确确的实权人物,不会随着首相的更迭而变化,能让这种一手遮天的人物低头,可见日本的军国主义已经疯狂到极点无可救药了。这个冤大头广田,极为不情愿的按着陆军方面的意图,组成了新的内阁,此时的路相寺内寿一也开始了他的“军队肃清行动”,明晃晃的举起了屠刀。
这可倒好,关东军司令这么大个官,竟然也可以被波及。在日本国内折腾了半天的寺内等人,终于将这个本庄繁,以及其他7名现役的大将,中将、大佐之类直接打成“预备役”部队,而且寺内等人感觉到这还不够爽,还不能“最根本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屠刀上下翻飞,竟然将三千多日军现役军官来了个大掉包。这也是为什么荒木贞夫虽然也是权倾朝野,但光叫嚣派兵,实则无将可带队的尴尬事实。
正好这时候出了飞虎军这档子事,日渐式微的皇道派,以及如日中天的统制派,经历了无数次的斗争和利益交换下,竟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派驻军队,以求在华夏东北为日本争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这个军队数量上却存在着分歧,荒木贞夫一派坚称没有四个师团,拿不下黑龙江,而寺内等人认为,日本还没有做好全面开展准备,四个师团太多了,不如去一个师团,如果对方外强中干,就一举剿灭。如果对方实力雄厚,或者有其他国家撑腰,那就先巩固好吉林和辽宁这些到手的地方,在华夏东北,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民团,而是苏俄!黑龙江就算落入到民团手里,又能如何?
此时日本还没有完完全全探明黑龙江省的能源贮藏量,以为仅仅鸡西等地的几个中型煤矿,实在不值得大兴刀兵。
最后又扯皮了将近半个月,日本陆军的强权人物也是具有雷霆手段的武藤信义大将,被内阁任为关东军司令,并且兼任着关东地区的地方长官,甚至身上还带着驻“伪满洲”国日本的全权大使,这样集了三权于一身,而之前站错队伍的本庄繁,则灰溜溜的奉旨回国去了。至于派兵多少,这十几天的扯皮也出了效果:两个师团,不能再多了。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撤,以武力掠夺华夏资源为主,清缴当地游击队伍为辅。要是王飞虎看到这个命令一定气的要死,特么的,怎么就成游击队伍了?老子可是堂堂的现代化正规军!
这样一来,老老实实守在“哈长线”之内的秦真次,终于接到了关东军最高长官即将到达,以及国内增派两个师团的命令。
两个师团,稍微少了点儿,但是秦真次认为凭借自己的实力,一举拿下对面的这些可恨的华夏军队完全没问题。为此他特别致电军部,一定要加强关东军陆航的力量,多派些飞机和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对面的华夏军队空中力量十分强悍。
对于此,即将到达华夏的“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十分的不屑,他是那种比较传统和古典的军人,认为这种凭借着武器制胜的指挥官全都是懦夫。但是武藤信义依然给足了秦真次面子,特意从国内调过来三十架中岛九一式战斗机,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内,朝鲜海峡成了世界上非常繁忙的海运路线,无数的军用物资与运兵船来来回回。
要不是碍着王飞虎清醒时发布的“守”住一切阵地的命令,绷带兄早就带着空军去来他一下子了。只是系统派给的命令不够智能,说了守,就一定守,不带转弯的,绝对不会去攻击。这也是王飞虎醒来后,发现的最最令他自己捶胸顿足的命令,没有之一。
但是绷带兄也没有闲着,他利用系统内对王飞虎一贯行为方式的分析,理解,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与转化,直接就航拍了日军大动作的照片,并且通过《兴华日报》公之于众,在整个华夏,人们立即就知道了日军的动向,一时间国内风声鹤唳,猜不透日军的真正意图。
而无数的仁人志士,也纷纷发声“飞虎军好样的,直到现在还坚守在抗日前线,东北我们丢了一次,就不能丢第二次,全华夏的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们,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跟着我们,一起投效飞虎军!到最最需要我们的地方,贡献我们的青春热血!”这明显是飞虎军枪手所为,还有诸如“飞虎军玩儿火自焚,国家已经下达不许抵抗的命令,他们依然不顾国际影响,这个后果需要他们自己来承担”,这是国大党的一贯伎俩。林林总总的不下几百种言论,像长了眼睛一样,随着风吹到了全国上下。
苏俄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市,最近兴建了几间售卖华夏特色的“商社”,分布在这个城市的几个角落,他们价格公道,种类齐全,是哈巴罗夫斯克人民近期极为喜闻乐见的一件幸事。
在城北的一座极富有苏俄特色的建筑内,一间挂着苏俄语和汉语两块牌子的“通河商社”内,一名华夏中年人正坐在屋内,品尝着咖啡。
这名中年男子气度不凡,一举一动透露出一股子坚毅果敢,明显就是军旅人物。在他身后,站着两名侍从,从他们手藏在大衣的这种姿势,很容易看出他们身上带着枪。
商社老板叫武钢,是原“小刀会”的成员,自从投靠了王大帅之后,先是进行了业务培训,后来由于忠实可靠,并且能力出众,被派到了苏俄远东,经营飞虎军的产业。
武钢对着中年男子拱了拱手,道:“客官,小号不仅咖啡正宗,咱华夏的茶也应有尽有,不知道您得意哪一口?”
最亲不过乡音!这名中年男子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身边人之外的华夏话了,他不禁多看了武钢两眼,随后道:“那啥,老乡不用麻烦,给俺整壶铁观音,别加那些奶啊糖啊的,咱华夏人喝不惯”
“好嘞您哪,铁观音一壶——”武钢麻利的离开了看报纸的中年人,准备着泡一壶好茶。临行前,指挥官特意亲自接待,直到今天武钢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钢子,武兄弟啊,此去苏俄,千难万险,但一定要记得,遇到这个人时,可千万千万给他介绍下咱们飞虎军”,在后台的武钢,颤抖着双手,从贴身的布袋里掏出那个镶在小镜框里的黑白相片,上面那个短发神采奕奕的军人,不正是眼前的这位吗?他怕自己看错,当即反过来掉过去的检查,没错,就是他!
一想到可以提前完成任务回国的武钢,当即兴奋起来。
五分钟后,武钢从后台过来,手里已经多了个白瓷茶壶,还有一套精致的盖碗。他把茶壶放到中年人跟前,熟练的把茶液倒在盖碗内,又给茶壶添了水。几乎是不经意间,从掌柜的武钢怀里掉出了一张告示。
武钢赶紧慌手慌脚的去捡,不过这一下可就打翻了茶壶,滚烫的热水洒在了武钢手上。他惊叫了一声,随后让伙计收拾这些碎片,又跟中年人告罪一番,躲入了后台。在后台他一边上着伤药,一边默默祈祷中年人能够看到刚才的那份“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