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飞虎军三营十二连的几个伤重已不能再战的战士,在见到自己连长最后倒在了血泊当中后,含着泪,高唱着亮剑之歌,引爆了所剩余的弹药,所有的卡尔卡诺步枪都被收集与此,朴刀由于散落的太多,已经顾不得去收集。
这个巨大的殉爆声,不仅将最后几名战士送往了铧子山英烈祠,也让包围他们的第4联队吃了苦头,不下于七十人倒在了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当中。
这场战斗的惨烈,远超出了第四联队联队长青山钢木。
他从来都自诩自己的武士道精神,但是不知为什么,对全连只剩一个人,却英勇的发出战斗号角的张兴旺心怀敬畏还有惧怕。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是这股悍不畏死的气势,这种毅然赴死的决心,这种明知必有一死,却依然平端着朴刀对己方发起冲锋豪气,让他深深折服。
“如果华夏全都是这样的部队,还有这样的士兵,可能我们来华夏就是最错误的决定”,青山钢木下令士兵不允许破坏这些真正的军人的尸体,全部将其码放整齐后,竟带头向他们鞠躬行礼。虽然只是表面上的礼节,但是经此一战,第四联队所有人都丢掉了那份在日本国内自诩精英的优越感,还有对华夏军人从心底里的那份轻视。
烈士们的遗物也被鬼子收集起来后,摆放在了阵地上。这不是日军的一贯作风,他们这样其一是的确对这支华夏军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害怕,其二是来到这里只是刚刚驻防,还没有来得及分散派驻和熟悉地形,不能再任何不熟习的地方久留,这也是青山钢木的战场智慧,凭借着这份警觉和小心,他在诸多战事当中都很好的保存了实力。
直到恰逢路过此地的王八的特工人员,在远处看到日军走后,才悄悄的从隐蔽处走了出来。看着地上摆放整齐的尸体,每个战士几乎都是前胸中弹,还有大部分战士,都保持着与敌人搏斗的最后的姿势。
如果王飞虎看到,一定会惊骇莫名,因为——这个生化复制人,在见到如此场景后,竟然流出了眼泪!他是不折不扣的转化复制人,原型是日军第二师团的传令兵,只因头脑机灵,手脚麻利,办事可靠,被王八选来作为第一批特工人员,派去长春公干,正好路过此地。
这名复制人名叫王特一,擦干了眼泪后,从隐蔽处拽出自行车,飞速的骑回通河……
在王飞虎下达了二营、三营全部开拨哈尔滨方向后,他打开了小黑,在全系屏幕上查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在忽明忽暗的立体全息事件回溯时,一幕幕场景映入眼底——在哈尔滨西南的这座无名据点下,一百三十余战士,向着十数倍于己的敌人,共发起了六次冲锋。
在嘹亮高亢的军歌当中,明知万万不敌,但是他们依然亮出了自己的剑!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第一轮冲锋,己方倒下十三人,而对方倒下了三十多人……
第二轮冲锋,日军已经架设好九二式步兵炮,黑黝黝的炮口发出罪恶的炮弹,这轮攻击,对方倒下了一百余人,己方也损失了三十多人……
第三轮……
第四轮……
直到第六轮冲锋之前,只剩连长张兴旺一人。他在看到了四下里已经没有站着的战友后,先是缓了口气,仿佛凝结着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重新举起军号——冲锋的号角再一次鸣响在了战场上,四周以为本该中弹倒下的张兴旺,竟然用踉跄的脚步,平端起朴刀,向着己方发起冲锋,这个人发疯了吗?这还是人吗——已经心生恐惧的日军,在张兴旺冲过来后,前面的几个人迅速将刺刀刺入他的身体。当这几个人把刺刀拔出后,满以为这个华夏军人会如他们想象中的瘫倒,没想到这个人在跪地扑倒后,竟然颤颤巍巍的又站了起来!
眼看是出的气多,进的气少的张兴旺,再次拖着朴刀——他已经没有力气拿起武器了,但是面对这些即将强占自己家乡,即将焚毁自己家园的鬼子,张兴旺知道自己不能倒!自己倒下后,会有无数同胞被凌辱,无数的良田被毁坏,我的父母家儿啊……
张兴旺的“冲锋”已经无法让人辨认是在走,还是拄着朴刀在爬了,吓破了胆子的日军迅速的乱刃加身——看到鬼子的刺刀每刺入张兴旺的身体一次,王飞虎都仿佛扯动了一次心弦,目眦欲裂的盯着全息屏幕,王飞虎双目含泪。
一切平息了。全息屏幕如实的回溯了当时的场景。没有声音,也没有火光,只有十二连兄弟们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还有萦绕在耳畔的飞虎军军歌——“利剑出销,雷鸣电闪,从来狭路相逢勇者胜……
从来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风般急行军到无名据点的三营长李学万,跪在战场边上。
他虎目含泪,一边放声大哭,一边拍着已经躺倒在地的张兴旺的肩膀,好像张兴旺还健在,而自己又和他拉着家常——“兴旺啊,你特么总是那么猴急,我都说了鬼子可能在长春方向有重兵把守,你特么就是不听,这不先行一步了?
英烈祠有你的位置,也有我的,你小子倒是享福了,这么痛快就去报道,老子特么的还得给你照看老娘还有孩子,你赚大发了……我……我的兄弟……”
李学万非常得意这位战斗力最差连十二连的连长,平日里总是爱拿他开玩笑,可是今天,每次演习的最后一名连长已经殉国,李学万良久无法平息自己的内心……
边上的三营二连连长郝德强也操起了破锣嗓子——“兄弟啊,你可要走好,哥哥我马上给你报仇!”,郝德强是十二连连副郝德顺的亲哥哥,弟弟的去世让他内心如火焚一般难过,但是他知道,一切要以王长官的命令为主,要是换原来,早就纠集几个弟兄,找小鬼子拼命去了。
……
几个小时后,烈士们的遗体被运到了铧子山英烈祠下,在巨大的火化池内,分别被化成了点点骨灰,只留下英雄们的忠魂,继续守在英烈祠里,漂浮在铧子山上,继续守护着家乡……
第二天,依靠先进的物流网络,施行全国三天内同步发行的《兴华日报》上,头条就是“抗战英烈永垂不朽”——1933年5月1日,国民革命军51军独立团3营某连长张兴旺,率部100余人,在独立团驻地附近巡逻,遭遇日军一路奋勇进攻,遭遇日军埋伏。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兴旺部实施包围夹攻。张兴旺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冲杀六次。当日,张兴旺英勇殉国,年仅21岁。倒下时身中刺刀十九处,枪伤弹孔六处,其中还有炮弹伤一处。得闻讯息后,他母亲年近七旬的张氏,悲痛绝食,六日而死。临去世前,坚辞飞虎军给的任何抚恤,称“保家卫国,我儿死之光荣!”,并训导他的另一个小儿子张福旺,一定要像哥哥那样,拿起钢枪,这才能光耀门楣,对得起祖宗!
……
而日军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迹象可寻。三营长李学万依旧不慌不忙的搜寻着,就像寻找猎物的豹子一样,若是遇到了伪满、开拓团的队伍,一律格杀勿论。投敌当汉奸,这可是犯了飞虎军的大忌……
万大胡子作为一营长实至名归。当初的木兰县几乎凭借着原有的人马,一点点磨下来的。当他知道三营十二连的事迹后,并没有像李学万那样失态,他克制住了复仇的冲动,仔仔细细的将这件事捋了一遍——首先是,三营十二连并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在“通河50公里范围内”活动。这是王飞虎当初定下的铁律,因为王飞虎的意思是,50公里,正好是卡车从通河覆盖的一个小时车程。遇到危险或无法抗争的力量时,只要及时发报,并坚持一个小时,那么等待敌人的将是飞虎军有备而来的援军,还有无情的打击;
其次,三营长李学万属于较为传统的老派军人,认为电台之类的“啰嗦物事”不带也罢,但万大胡子却不这么认为,就像二营长常有旬常说的:“不要小看科技的力量,不懂与时俱进,永远都是三流队伍”。虽然他不像常有旬那么迷信“装备”,但是他知道,想打胜仗,没有战斗精神光靠装备不行,但是有了装备没有战斗精神更不行,所以最终按战斗力给部队评级时,注重装备与战斗意志培养的万大胡子被系统认定战斗指数最高,其次是唯装备论的常有旬部队,最后是只讲战斗精神的传统部队三营的李学万部。
万大胡子以为这次三营十二连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携带飞虎军已经配备到排的电台。这种电台是超时空转换的产品,每台的价值都不菲。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对于此时的各国技术来讲,既小巧灵活,相对于此时电台动则几十公斤的重量和体积,这种每个仅重三公斤的电报发报机,已经可以用“微型”来形容了。并且体积很小,也没有长长的竖起来的“天线”。关键是用这个东西,虽然可以被别人截获,但是任何一国都无法破译。这也是王飞虎“砸挂卖铁”也要搞军队的一项重大支出。装备到排,此时世界上任何国家可能都没有这么阔气。万大胡子认为凭借着这个便利、实时的通讯,自己可以更加顺畅的实施更多更加灵活的技战术。
而张兴旺勇则勇矣,为什么就没想到带了电台后,可以及时的呼叫增援呢?
最后,虽然是攻击一座小小的岗楼,但是《飞虎军行军指南》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无论任何战斗,都要先遍观全境,寻找可能的撤退路线,并留有撤退的机动能力,这样未谋胜,先谋败,已经是十分高明的战术手段了,为何三营十二连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呢?
万大胡子感慨,如果以上三条飞虎军中下层军官“必知必会”的内容,有一条三营十二连注意到并且做到了,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再次上演,有必要提醒王长官,来一次全体意识上的敲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