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而位于定襄道的李靖,当仁不让的以大总管的身份统领全局。
而接到李靖的命令,张无忍专门负责将蜂窝煤炉发往各个道州,最后留下了五千座之外,其他三万座蜂窝煤炉,以每路六千座的数量,全部均分给其他五路大军。
“这是大会战开始了吗?”
虽然知道大唐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细节张无忍却已经记不得那么清楚,听到消息之后,就立即向着李靖这个主帅打听起来。
“哪有那么简单?”
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加,面对张无忍这个宅心仁厚,心思简单的年轻人,李靖爱才之心与日俱增,对于张无忍的求教也基本上知无不言。
“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其实往往结束的出人意料的短暂,而在局势分明之前,才是最为耗费精神的。”
“比如咱们这场战争,虽然看似六路人马十多万的大军,但是其实大部分的兵力,都只是牵制或者干扰的作用。”
结合李靖的解说,张无忍对于历史上的这场战争,也开始慢慢回想了起来。
正如李靖所分析的那样,前期数个月的时间,都是其他几路大军在慢慢向突厥压迫着,等到局势差不多的时候,李靖先是马邑,后是定襄,接连撵的颉利可汗狼狈逃窜。
“照看好剩下的六千炉子,还没有到使用的时候,随时等候我的命令。”
听到李靖的话,张无忍想到历史上的突袭,就明白李靖想把蜂窝煤炉用到关键的时候。
毕竟因为时间的原因,每个炉子所能够配备的蜂窝煤数量实在有限,都不到十块,撑死了超不过三天的时间。
明白了李靖的意思之后,张无忍立即开口说道:“禀告大将军,之前准备的蜂窝煤是用来行军的无烟煤,所以数量有些稀少。”
“可是如果大军紧紧在朔县驻扎期间,其实并不需要用到那种无烟煤,此地本就出产石炭,我们只要注意烟毒,就可以现制出许多蜂窝煤出来,并不用如此节省。”
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因为是考虑士兵围着炉子而坐,所以张无忍设计的是无烟的焦炭作为原料。
可是如果日常取暖的话,倒是并非需要如此浪费,就地取材,用普通煤炭制作出蜂窝煤,只要注意通风就行。
李靖闻言一脸的惊喜:“果真如此,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需要多少人手,尽管去差使,我让朔县的县令配合你!”
“末将得令,必不负大将军所托!”
虽然没有开口说明,但是张无忍听出了听出了李靖的意思。
因为北方冬天苦寒,百姓过的非常不易,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苦熬着渡过,就算是想烧炕,也没有那么多的柴火,顶多也就是晚上睡觉地时候,点上一把。
李靖由心将这种取暖地方式,传给北方大地的百姓,但是因为它的创造者是张无忍。
加上张无忍之前刚刚在军粮和马具方面所做的贡献,李靖这个儒将多少有些张不开口。
所以就将选择的权利交到了张无忍的手上,如果他愿意传授出去,那么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就不会对那些劳作的百姓保密。
如果张无忍不愿意,那么李靖也相信他肯定有着无数的方法,对于自己的制作工艺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