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这样的兴趣。不过,那时候万万也没想到会变成正职工作呢。
q 作者是怎么创造出这部作品的呢?设定是在哪个阶段完成,又详细到了哪种程度?想知道与创作过程有关的点点滴滴。例如这部作品的背景是在异世界,现实世界里没有的风俗与神祇等等是如何设定,充满魅力的角色们又是如何设计出来。
a 首先,是建造一个作为故事基础的世界。
诸如风土&气候、历史、建筑、饮食文化、服饰、主要产业、大概的物价、身份制度、宗教、恋爱&结婚观、周边国家与其关系、奇幻要素等等,先决定这些背景。我因为不擅长无中生有,所以参考了德国以北(奥地利、瑞士、荷兰、瑞典等)国家的资料。有部分也参考了日本从前的风俗。虽然觉得只要建构大概的框架就好了,但如果有读者问我「这里为什么会是这样?」,还是要有充足的知识才回答得出来呢。而为了架构完整的世界观,我想自己应该看了五十本以上的参考书籍吧。这次在回答q&a的问题时,有不少提问都让我很庆幸当初先做好了设定(笑)。
世界观架构好后,接着开始创作。第一步,是决定起点与终点。也就是故事要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最后是怎么抵达终点。可以说是最大、最基本的框架。
我通常都拿影印纸来写大纲,把第一部开始直到最后的最基本发展写在一张a4大小的纸张上。虚弱且濒死的士兵女儿→利用现代知识做出东西,认识了与贵族有联系的商人→做出纸张了万岁!→洗礼仪式上冲向神殿图书室→被发现拥有魔力→与商人合作,成为神殿的青衣见习巫女→拯救孤儿院获得劳动力→一步步发展印刷业→透过誊写版印刷完成书本→在需要魔力的仪式上被贵族盯上→因身蚀孤儿与他领贵族起冲突→与家人分开并进入贵族社会→领主的养女→???。就像这样,以造书的进度与身份的演变过程为主。
大框架决定好以后,接着是中框架。我再把第一部的大纲归纳在一张a4纸上。第一部的话,要写出从转生直到进入神殿为止的必要事件。不管中途要加入多少非必要事件,这些必要事件都一定要写出来。
中框架决定好后,接着列出主要角色。既然主角是士兵的女儿,自然有士兵一家,然后是推动主角进入贵族社会的商人、联系起商人与士兵的角色、一起做纸的青梅竹马,都是依作用来决定角色。我认为角色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什么样的性格非常重要,所以到最后才会决定名字与外表。构思情节的时候,只会标记成「商人a」、「青梅竹马(男)」、「侍从1(成年男子)」这样。
角色决定好后,再来是小框架。这项作业是用来填补中框架事件间的空白。像是这个事件需要○○,所以制造○○的事件必须在这之前加进去;在做这件事之前,要先完成这些事情;在进展到这里之前,最好先加入这样的描写等等。一边思考,一边写下来。也常常想让某个角色说某句台词,把脑海中浮现的对话先纪录下来。每天上传的更新内容,就是根据小框架完成的。有时为了回答读者在感想栏里提出的问题,也会稍微偏离正轨,但我创作时不会把自己逼得太紧,只要能在重要事件之前拉回来就好。因为我这个人要是安排得太过严谨,反而会觉得写小说很无聊。不如说我在决定好框架的时候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我都会保留可以调整的弹性。
q 想问作者都以怎样的步调在写小说呢?平日可以每天都写出东西来,真是太厉害了。我很好奇。
a 更新的前一天晚上,我会从小框架开始,把隔天要上传的本传大纲写在纸上,先写下台词与绝对不可少的说明,然后调换顺序、润色丰富对话,完成整话的大概剧情。接着,把这些内容输入电脑。自从手臂受伤以后,这个步骤我都采用语音输入,但用念的实在很害羞。隔天上午,再不断补充更详细的情境与描写,然后更新上传。一天平均有五、六个小时都花在本传上,直到现在也一样。
此外平日期间,我也会确认漫画版大纲、草图、完成的原稿,也会回复书籍相关的确认信件。如果同时有好几项确认工作在进行,有时明明只是确认完后再用电子邮件回复即可,也会花上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现在为了可以在平日更新本传,出书作业我都挪到六日处理。以最近的工作安排来举例,出书前一个月(八月)的前半个月,会频繁收到与第三部1插图有关的最终确认邮件,同时这个月也要开始为下一集(第三部2)做准备。第三部1的to books独家特典短篇与漫画版第三集的特别短篇,也都要在这个月交稿